鄒惠靜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河南 南陽 473000)
淺議如何解決初中與五年制高職化學教學的銜接問題
鄒惠靜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課程標準;教學策略;教學銜接
隨著義務教育初中化學課程改革的推進,初中與高職教學銜接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和議論的熱點。不少高職教師反映,初中畢業(yè)生所掌握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高職化學課程的要求差距較大,進行高職化學教學十分困難。高職生也反映高職化學內容多、理解困難、習題難做。
對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有各種看法。有人認為初中化學課程標準、教科書與高職教學大綱、教材學習要求和內容選編銜接不好,初中課程改革后的化學學習要求、中考化學考試要求過低,初中化學教學過分強調探究學習和過程方法的教育,忽視接受學習和描述性、結論性、規(guī)律性知識的理解記憶,學生“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知識學得不扎實;也有人認為高職化學教師不理解初中課程改革理念,以老眼光、舊要求看待、評價初中生,對初中生的化學基礎要求過高,而學生則不適應高職教師單一的教學方式。
初中、高職學科教學中存在的教學銜接問題實際上并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出現(xiàn)的新問題?;A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之前,初中、高職化學教學銜接也存在問題,只是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實驗性實施階段后,由于新舊課程的差異、考試改革的沖擊等原因,銜接問題顯得更為突出、更為復雜。初中、高職化學教學銜接問題,首先是化學啟蒙教育向化學科學基礎教育平穩(wěn)過渡的問題。初中化學教育是傳授淺顯的化學常識與化學基本觀念的教育。初中化學新課程提出的5個學習主題“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fā)展”表明,初中化學教育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化學啟蒙教育。它沒有以高職或大學化學專業(yè)教育的預備教育為目標來選取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大都貼近學生日常生活,遵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規(guī)律,容易被學生理解、接受和掌握。教材語言比較通俗,直觀性、趣味性強。
高職化學教學大綱以培養(yǎng)職業(yè)素質較高、基本理論扎實、實踐能力較強的應用型醫(yī)學人才為依據(jù)制定。以“實用為本,夠用為度”的原則,加強“三基”(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實踐教學,注重“五性”(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fā)性、實用性)。由于課時緊,學習容量相對較大,高職化學的教學內容起點高,容量大,敘述簡明扼要,理解和接受知識的難度加大,習題難度也較大。初中畢業(yè)生要適應高職學習有一定難度,從而出現(xiàn)過渡和銜接的問題。
為了實現(xiàn)由化學啟蒙教育向化學科學基礎教育的平穩(wěn)過渡,把初中、高職課程標準(實驗)和教材聯(lián)系起來研究分析,最大限度解決學習要求和學習內容中可能存在銜接不暢的問題。研究初中、高職化學教學內容是否存在知識、技能點要求脫節(jié)的問題。分析初中課程對某些高職必備的“雙基”知識的學習要求是否偏低及高職必修教學內容對初中學習所提供的知識、技能是否要求太高,研究高職必修的學習是否需要一定課時進行初中知識、技能的復習與提高。
為解決銜接問題,高職學校不應以初中的最低要求作為學習標準,應加強高職所需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應該在高職一年級采取各種方法開設“銜接教學課”?;蛟谛律_學初集中補課,或安排一定課時復習初中化學,或采取“用到什么,復習補充什么”的方法在高職教學中復習、補充初中化學知識。例如,化學用語作為化學專業(yè)的特殊符號系統(tǒng),是學習化學專業(yè)知識時要求必須熟練掌握的。初中化學教學作為化學啟蒙教育,這方面要求太高沒有必要,但從為高職化學學習奠定基礎的角度看,若要求太低,必然會給高職化學學習帶來很大困難。為便于銜接,初中化學啟蒙教育、高職化學科學基礎教育有必要明確地從定性、定量2個方面規(guī)定化學用語學習的最高要求。目前,新課程還處于實驗階段,在教學銜接方面考慮不多,難免出現(xiàn)一些問題。如果初中化學用語教學,特別在元素符號(如Si、Mn、P等)、常見元素的主要價態(tài)(如Si的+4價、Mn的+4、+6、+7價、P的-3、+5價等)、常見物質化學式的記憶與書寫、常見化學反應與相應現(xiàn)象的表述方面要求不明確、過低或不落實,而高職化學教學要求的起步知識又相對較高,兩者必然會出現(xiàn)脫節(jié)。又例如,物質分類知識,對于初中化學啟蒙教育而言,只要求通過一些簡單事例(如純凈物與混合物、氧化物、酸、堿、鹽的區(qū)別),了解、認識物質種類繁多而有序,可以依組成性質加以分類就可以了。而高職化學要求讓學生深入了解物質的分類方法,通過對分散在各章節(jié)的各類物質典型代表物的學習,系統(tǒng)了解各類物質的區(qū)別與轉化關系。如從性質上區(qū)別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知道它們在什么條件下可以轉化為鹽、轉化為何種鹽。從初中化學淺顯認識氧化物發(fā)展、過渡到高職化學系統(tǒng)認識3類氧化物及其轉化,需要在教材編寫順序和教學方法選擇上進行周密的考慮。
為了實現(xiàn)化學啟蒙教育向化學科學基礎教育的平穩(wěn)過渡,還需要高職教師在化學教學策略、教學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研究怎樣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心理發(fā)展特點進行教學,以實現(xiàn)學科知識、學科方法和學科思想等方面學習要求的平穩(wěn)提升。由于剛從初中升入高職的學生心理發(fā)展不成熟,學習主動性不強、依賴性較大,重記憶、模仿,對知識的理解相對較淺,把課后學習等同于完成作業(yè),不善于通過自學、復習提高應用能力。初中、高職化學教學的銜接不是通過幾節(jié)課的教學就能完成,知識的銜接、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能力(包括學習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個過程。
經(jīng)歷課程改革的高職生知識面較寬,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較強,有合作精神,比較善于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但是,由于初中課程改革在學科知識、技能的學習上與舊課程相比,對學習的深度、系統(tǒng)性要求有所降低。在高職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必須研究初中化學的課程標準和教材,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和心理發(fā)展特點。依據(jù)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采取“低起點、高落點”的教學策略,注意創(chuàng)設學習梯度,分層次落實教學要求,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爭取不同程度學生都能逐漸適應高職課程的學習。高職必修模塊的教科書,在引入課題時都應盡量結合生活中的一些實例,為學生提供觀察、實驗、討論、探究的機會,教學中除了要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一些必要的補充講解和訓練外,還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資源,發(fā)揮學生在學習方式上的優(yōu)勢,幫助其保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信心。
G420
B
1671-1246(2010)07-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