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娟 張紅梅
老年患者因靜脈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狹窄,血管彈性降低,脆性增加,不易固定等客觀因素,靜脈穿刺相對成功率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舒適度。針對老年患者血管特點,在其靜脈穿刺的技巧性方面進行歸納總結(jié),提高淺靜脈穿刺的成功率,從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患者的護理質(zhì)量。
1 進針手法
1.1 穿刺點的選擇 不宜采用穿刺點直接進針,應在所選擇穿刺處下 1 cm左右進針,待針進入皮膚再進入血管內(nèi),見回血后稍稍向前進針,其優(yōu)點是不容易從血管中脫出,可延長血管使用時間。
1.2 角度和力度 靜脈管壁厚、硬、易滾動者,角度相對要大一些,往往要超過 40°為宜,這樣針尖銳利部分充分接觸血管壁,使?jié)L動血管不易滑脫。對血管位置淺、脆性較大的血管要保持低角度,小力度,平行進針,見回血后一般不宜繼續(xù)進針,以防穿破血管,使穿刺失敗。對比較脆的血管進針速度易慢,松解止血帶要輕柔,不宜用力過猛。
1.3 逆向穿刺法 即將常規(guī)的向心性穿刺手法改為離心式穿刺手法,針尖穿刺方向為手足部的遠端側(cè)。適用于手背、足背部血管穿刺可視截面短,血管靠近掌指關(guān)節(jié),穿刺時進針角度受限的患者。應用此法可使針柄避開掌指關(guān)節(jié),在手背的平面上易于固定,不影響手指的運動,保證了液體的順利進行。
2 根據(jù)患者病情合理選擇血管
2.1 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應選擇手足小靜脈,因為這類患者的血管硬化主要表現(xiàn)在大、中血管內(nèi),遠心端的表淺小血管往往受損較小。
2.2 糖尿病患者應選擇手足部位的較直、管腔稍粗一些的血管。因為這類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如果血管過細、過短,回血往往不等回到可視部位就凝固了,致使針頭堵塞,造成穿刺失敗。而直、粗一些的小靜脈,血流壓力相對大一些,可避免過早凝血現(xiàn)象的發(fā)生。
2.3 慢性肝、腎功能衰竭者應避免使用肢體內(nèi)側(cè)的血管,這類患者血管脆性大,凝血機制差,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同時內(nèi)側(cè)皮膚較薄,血管表淺容易刺破,或穿刺成功后容易發(fā)生流體部分外滲。
2.4 根據(jù)輸入的藥物選擇血管,輸入高滲溶液及大劑量抗生素、刺激性較強的藥物,特別是在搶救中,需要在短時間內(nèi)大量輸液時,應選擇成功率高,易于固定的較大較粗血管,如大隱靜脈、肘正中靜脈,這樣可避免藥物對小血管的刺激,因為小血管壁薄,致密度低,容易造成藥液外滲,引起局部組織壞死。根據(jù)輸液時間長短選擇血管,在短時間內(nèi)的輸液可選擇手、足小血管,當超過 8 h以上肢手背靜脈為宜,這樣既有利于患者床上活動,又有利于體位的變動,解除長期臥床疲勞,同時也便于患者大小便以及其他活動。
3 應用 5.5號頭皮針進行靜脈穿刺
老年血管比較細滑,靜脈穿刺失敗率相對較高。靜脈輸液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的治療,保護老年患者血管,增加血管的使用次數(shù),減輕輸液時的疼痛是提高輸液質(zhì)量的焦點。
3.1 通過有關(guān)資料顯示 5.5號頭皮針的平均最快輸液速度為(102.0±11.7)d/min,而老年患者靜脈輸液滴速一般為20~40 d/min[1]。5.5號頭皮針能滿足一般患者的滴速要求。
3.2 經(jīng)過測量 5.5號頭皮針斜面長度是 2mm,而 7號頭皮針斜面為 4mm。用5.5號頭皮針為老年患者靜脈輸液更輕巧靈活,能夠較好地掌握進針的角度和深度,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特別是選擇細小血管時效果更顯著[2]。
3.3 5.5號較7號頭皮針管徑細,針梗短,對血管壁的損傷性小。通過觀察 5.5號頭皮針的皮膚針眼愈合時間為 1~2 d,7號頭皮針的愈合時間為 4~5 d[3],能有效保護血管。
4 應用握指式靜脈輸液穿刺方法
手背靜脈是靜脈輸液操作中首選的穿刺部位,如何快、穩(wěn)、準將治療藥物輸入患者的體內(nèi),一直是臨床護理工作人員研究的重要技術(shù)操作內(nèi)容。握指式靜脈輸液穿刺方法,比常規(guī)握拳法操作靈活方便,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并得到患者好評。
4.1 方法 穿刺時老年患者不用握拳,采用放松法,這樣進針快、回血快,可減輕進針疼痛感。握住患者四指(除拇指)或五指,使其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狀,充分顯露手背血管。
4.2 優(yōu)點 容易固定、易順應血管情況。某些患者手背靜脈蚯突明顯,使用握拳法穿刺,手背皮膚繃緊,突起的血管反而被壓,管腔變扁,進針后易穿透血管,降低了穿刺成功率,握指法則避免了此缺點。便于護士抓握,遇到煩躁、緊張等不能配合患者,手掌不易滑脫,避免穿刺過程中患者手背坡度改變降低穿刺成功率或針頭不慎誤傷患者或操作人員。
5 利用負壓法增加靜脈穿刺回血可視度
老年患者靜脈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狹窄,血管彈性降低,回血緩慢,凝血較快。應用以下幾種方法可利于靜脈穿刺回血的觀察,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
5.1 調(diào)節(jié)器高調(diào)法,即調(diào)節(jié)器置于緊貼茂菲氏滴管下端,由于輸液管內(nèi)充滿液體,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調(diào)節(jié)器置高位,輸液管內(nèi)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頭皮針一旦進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針管內(nèi)。
5.2 采用負壓進針法 即常規(guī)排氣,關(guān)好調(diào)節(jié)器,將近接頭一端的輸液管返折,擠出前端液體約 0.3~0.4ml,右手緊捏返折處,常規(guī)穿刺,頭皮針斜面至皮下后松開返折處。一旦針頭進入血管由于負壓作用,血液迅速涌出。采用此法只要找準血管走向及深淺度,針頭一旦刺入靜脈立即可見回血。負壓法在對靜脈細小、彈性差的患者行穿刺時,可更易見到回血,可更好的避免不利靜脈回血的因素(如針梗細、扎止血帶不合適、患者血粘度高、末梢循環(huán)差等),提高穿刺成功率。
6 拔針后采用“非交換式按壓”按壓針眼,避免局部淤血或滲液影響連續(xù)輸液。傳統(tǒng)的拔針法為護士拔針后再交由患者或家屬按壓。這種按壓方式由于在按壓者交換過程中按壓力度不均勻,局部血管形成阻斷-恢復-再阻斷-凝血過程,在過程中血流經(jīng)損傷的血管壁溢出至皮下而發(fā)生針眼出血甚至皮下淤血[4]。應用“非交換式按壓”,即拔針時護士抓住患者未穿刺側(cè)手掌(或家屬的一側(cè)手掌)的小魚際肌部位,平、輕放在穿刺點上方,護士用一手重疊放在患者的手背上,在快速拔針的同時向下按壓穿刺部位,告知患者按壓 4min[5]。
7 做好心理護理
靜脈穿刺時不僅要力求一針見血,還要用關(guān)心的語言、輕柔體貼的操作,讓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充分享受到被人尊重、關(guān)心、理解的人性化服務。
[1]張景龍.護理學基礎(chǔ).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00.
[2]唐淑芬,張俊霞,李瑞霞.不同型號頭皮針對老年患者靜脈輸液的效果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6A):49.
[3]唐淑芬,張俊霞,李瑞霞.不同型號頭皮針對老年患者靜脈輸液的效果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6A):49.
[4]吳勝梅,王金明.影響靜脈穿刺的相關(guān)因素.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0B):73-74.
[5]洪蕊,呂建萍,方玟.靜脈輸液拔針后按壓方法的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6B):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