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紅 周國清
有一部分健康人基礎血壓低于標準血壓120/80 mm Hg,甚至只有90/60 mm Hg。當這類人群血壓接近臨界高血壓時其血壓增加比例高達40%以上,有出現頭暈頭痛等臨床癥狀。而老年高血壓患者收縮壓偏高狀態(tài)下舒張壓介于80~60 mm Hg者較常見,當收縮壓降到正常值時,舒張壓只有60 mm Hg左右,有部分患者產生血壓偏低恐懼癥,而私自停藥后血壓反跳而出現意外。因此醫(yī)務人員如何指導患者正確判斷個體化理想血壓顯得尤為重要,而目前高血壓防治原則一般都以數值作為衡量標準,而忽視了健康狀態(tài)基礎血壓的差異。因此為健康人群建立基礎血壓檔案顯得尤為迫切。
1.1 職工體檢資料顯示20~45歲女性中有十分之一基礎血壓在90/60 mm Hg.,男性中基礎血壓在90/60 mm Hg的人群相對較少。上述人群無頭暈等不良臨床癥狀,并且血壓值相對較穩(wěn)定。
1.2 高血壓規(guī)范化管理資料顯示,60歲以上老年高血壓人群中有十分之一患者當收縮壓>140 mm Hg時,舒張壓卻只有60~70 mm Hg,而服用降壓藥后,當收縮壓<140 mm Hg時舒張壓也相應降低。
1.3 徐某,男,90歲,患高血壓病多年,長期服用降壓藥,收縮壓經常控制在140~120 mm Hg之間,舒張壓則介于60~65 mm Hg之間。兩年前恐懼血壓太低而私自停藥,血壓反跳至170/70 mm Hg,后來出現腦梗死,經治療后基本恢復?,F要求其堅持服用降壓藥,血壓控制在130~120/65~60 mm Hg,二年來情況一直良好。
1.4 周某,男,76歲,患高血壓多年,服用降壓藥后測得血壓140/60 mm Hg,總是感覺舒張壓太低,停藥后反跳到160/75 mm Hg,又恐怕血壓太高,反復停藥與服藥,找不到一平衡點。因產生恐懼心理,加上拒絕醫(yī)師要求其服用長效降壓藥的建議而堅持服用短效降壓藥,有一階段甚至每天要求醫(yī)務人員為其上午、中午、下午測量三次血壓,一度使醫(yī)務人員無所適從。
1.5 姜某,女,73歲,患高血壓多年,長期自行服用降壓藥,正常服用降壓藥后血壓為90/60 mm Hg,恐怕血壓太低而停藥,血壓反跳到150/85 mm Hg,又減量服用降壓藥,血壓為120/75 mm Hg,此時又出現頭暈頭疼等癥狀。
2.1 在正常人群中血壓的個體差異很大,按現有的高血壓防治標準收縮壓從<140 mm Hg至很少一部分人的90 mm Hg其數值跨度很大。如果某個體收縮壓從90 mm Hg增高到130 mm Hg,增長44.4%,但仍判斷為血壓正常,理想收縮壓120 mm Hg按此比例增高則可高達173 mm Hg。同樣按現有的高血壓防治標準舒張壓從<90 mm Hg至很少一部分人的60 mm Hg其數值跨度也很大,如果某個體舒張壓從60 mm Hg增高到85 mm Hg,增長也達41.7%,但仍判斷為血壓正常,理想舒張壓80 mm Hg按此比例增高則可高達113 mm Hg。
2.2 基礎血壓只有90/60 mm Hg的個體,收縮壓從90 mm Hg增高到理想標準120 mm Hg,增高比例達33.3%,舒張壓從60 mm Hg增高到理想標準80 mm Hg,增高比例也達33.3%。此依據就完全能解釋基礎血壓90/60 mm Hg個體當血壓只有120/80 mm Hg(理想血壓)時,一部分人有時會出現頭暈頭疼等高血壓癥狀,臨床上往往會忽視高血壓的診斷。
2.3 在大部分理想血壓120/80 mm Hg的個體中,收縮壓從120 mm Hg升高至140 mm Hg,或舒張壓從80 mm Hg升高至90 mm Hg就已列為高血壓管理人群,其實按數值計算,收縮壓增高比例為16.7%,舒張壓增高比例僅為12.5%。這一理念能為解決現階段一部分35~60歲僅舒張壓超過90 mm Hg的高血壓患者降壓效果不理想的難題提供方向和依據。
2.4 老年高血壓患者,由于目前缺乏健康狀態(tài)基礎血壓資料,加上現有降壓藥中很難找到只針對降低收縮壓的藥物,因此醫(yī)務人員僅能做到向患者解釋收縮壓偏高的弊端大于舒張壓偏低的弊端。當然對于舒張壓偏低的高血壓患者,在降低收縮壓的同時,也應考慮存在梗死因素患者的梗死風險。
2.5 醫(yī)務人員(特別是鄉(xiāng)村、社區(qū)醫(yī)務人員)要慎用“你的血壓太低了”“你的下壓太低了”等容易誤導患者產生恐懼心理的語言,因為缺乏患者的基礎血壓資料,所以很難判斷生理性基礎血壓偏低或是降壓過度還是病理性低血壓。
3.1 建議建立健康人群基礎血壓檔案,建議把基礎血壓和血型一樣作為一項個體化生理指標。醫(yī)務人員在醫(yī)療活動中發(fā)現基礎血壓在接近或達到90/60 mm Hg的個體,因提醒該個體要清楚自己的基礎血壓,為今后在高血壓防治中給醫(yī)方及時提供必要的原始依據。
3.2 建議補充高血壓判斷附加標準。在現有僅以血壓數值為判斷高血壓唯一標準的基礎上,添加當基礎血壓臨近90/60 mm Hg的個體血壓增高到120/80 mm Hg時就應列為重點監(jiān)測人群,并建議其實施低鹽、體育鍛煉等一系列高血壓預防措施等條款。
3.3 醫(yī)務人員要正確指導高血壓患者如何正確理解血壓的正常低值,避免患者產生恐懼心理,以使高血壓患者得到正確的冶療和控制。
隨著社區(qū)高血壓規(guī)范化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入,加上國家主管部門和有關專家對高血壓防冶工作的重視,血壓個體化差異大給高血壓防冶工作帶來的一些難題,相信會得到解決,高血壓規(guī)范化管理工作也將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