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燕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多少年來閱讀教學一直是重頭戲、主旋律。從小學到高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每一篇課文,基本上都是在進行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上,我們語文教師和學生所花的時間最長,所下的功夫最大,所耗的精力最多。而隨著考試方向的轉變,近幾年以來,無論是高考,還是中考,其語文試卷中,閱讀試題的比例也越來越大。但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是:盡管我們對閱讀教學非常重視,而且在具體教學中也耗費了很大的精力,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高投入、低產出”、“高消耗、低效率”的狀況在閱讀教學上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閱讀教學效率低下的癥結何在?我認為,閱讀教學之所以一直在低迷中徘徊,根本原因就是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中淡漠學生的主體地位,用老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一言以蔽之:“目中無人”。而閱讀教學要走出困境,必須實現(xiàn)“人”的回歸,即徹底打倒“霸權主義”,把閱讀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求、自得、自探、自結。一句話,語文閱讀必須實現(xiàn)個性化的閱讀,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教學。
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水平,制定不同目標和任務,讓學生進行嘗試,以行為的成功來強化其學習動機。一篇閱讀材料,教師可以先提供幾組閱讀目標,供不同程度的學生自由選擇參考,各人還可以從實際出發(fā),添加修改適合自我的學習目標。各人在目標明確的基礎上,認真閱讀所給材料,每個人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望都得到滿足,都有可能實現(xiàn)相對自我的閱讀新知??傊?,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和實際,合理確定符合個性要求的閱讀目標,讓學生在特定目標的指導下單獨閱讀或者與同水平的同學合作閱讀,則會鼓勵所有學生在閱讀中探尋和發(fā)現(xiàn),逐步養(yǎng)成閱讀創(chuàng)新能力。
學無定式,教無定法,個性化閱讀,是閱讀機智的靈動閃現(xiàn),是個性化體驗的自由釋放。教師在個性化閱讀中起導向、點撥、鋪墊、組織等作用,在具體的課堂操作過程中,可以采用“通覽全文、初步感知、互動感悟、局部突破、訓練語言”的策略步驟。其基本形式如下:
1.通覽全文,初步感知。以學生的習慣、情趣和對課文的熟悉程度選擇朗讀、默讀、全文閱讀或是重點閱讀,邊讀邊想邊記,獲取初步印象,即題材、內容、思想情感、藝術手法。
2.互動感悟。把閱讀所得以及產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在課前或課始向大家宣示,生生、師生之間相互補充、相互提高,形成對文章內容、結構等的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同時要能通過復讀印證別人的見解,完善自己的認識,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
3.局部突破。教師總結學生的感受后,針對學生的異議或重難點,對解決問題的關鍵和突破口進行引導分析,可以抓住時機,靈活采用多種方法。這既是閱讀技巧的指導,也是閱讀能力的練兵。
4.訓練語言。教師可以在學生談感受當中隨時抓住機會或集中在局部引導學生欣賞文中的詞句、精美的細節(jié),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并用文中的技巧當堂作文或說話,以提高欣賞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建立師生平等的對話關系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營造民主、平等的對話氛圍,民主平等包括讀者與文本和師生之間的平等,教師和學生不能把教材視為高不可及的權威,允許學生展開批評,以平等身份審視作品,師生之間也不是填鴨式教學中的主動與被動的關系,而是雙方互為主體,是一種交往互動的關系,雙方要相互理解,相互傾聽,相互訴說,分享彼此的閱讀果實;二是創(chuàng)造良好的對話情境,我們可以借助圖片、圖解、漫畫、故事、音樂、電影等多種方式營造一種合適的氛圍,讓學生進入閱讀的境界,從而激發(fā)閱讀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得到美感體驗和審美陶冶;三是運用合作、互動的對話方式,互動交流可以獲得雙倍于自己的思想,充滿著無窮的可能性,洋溢著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和魅力。
總之,個性閱讀教學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的突破,意在倡導自主閱讀,發(fā)展個性。在個性化的閱讀中,使注意的中心由作者作品轉移到自己身上,超越文本,建構新意,培養(yǎng)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在個性化的閱讀中,獲得由個性化到社會化的經(jīng)驗技能;在個性化的閱讀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精華,感知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沖撞、融會與發(fā)展,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它反映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增強語文教學科學性、人文性的可操作性很強的方法,是促進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充滿個性關愛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