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萍(燕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
解讀宮澤賢治的《滑床山的熊》
□韓麗萍(燕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
宮澤賢治《滑床山的熊》宗教觀生死觀
《滑床山的熊》是宮澤賢治的名作之一。該作不但反應了作者因果輪回佛家思想的宗教觀和“死并不可怕”的生死觀,而且也折射出了其痛恨剝削,希望人類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等思想理念。
宮澤賢治是日本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詩人與兒童文學巨匠。1896年生于日本東北地區(qū)巖手縣花卷町的一個富商家,卻以家業(yè)為恥。在世時寫下了大量作品,卻因為生不逢時,無人認可。他一生只活了短暫的三十七個年頭,他的聲名鵲起,作品紛呈迭出,是在他謝世之后。
《滑床山的熊》是宮澤賢治死后第二年(1934年)發(fā)表的一篇童話。敘述了獵熊人小十郎和獵物熊之間感人至深的故事。
小十郎是遠近聞名的獵熊能手。他用出售熊膽和熊皮的收入養(yǎng)活九旬老母和五個孫子。小十郎終日與熊打交道,他了解熊,需要熊,卻更為不得不打死熊的處境而苦惱,痛心。他為熊媽媽和熊孩子賞花時的對話而感動,也為遵守諾言而死在自家門前的熊而傷心。一天,小十郎終于倒在熊掌之下。耳邊是熊的聲音,“我并不想害你”。這與小十郎捕熊時說的話一樣。三天后的晚上,小十郎微笑著的尸體四周圍著一圈黑影。像回教徒在做祈禱一樣,靜默地跪拜在雪地上,久久不散。
《滑床山的熊》這篇作品從小十郎一開始獵熊到最后被熊殺死,從獵熊的強者到被雜貨店的老板剝削的弱者,除了通篇滲透著因果輪回的佛家思想外,也體現(xiàn)了作者痛恨剝削,希望全人類幸福的人生理念。
作為獵人和獵物,小十郎和熊的關系本來應該是對立且矛盾的。但是小十郎和熊卻彼此愛著對方。
滑床山這一帶的熊,確實是很喜歡小十郎的。因為每當小十郎啪嗒啪嗒地走在山谷中時,或是通過那一片細長平坦、長滿薊草的溪谷岸邊時,熊兒們總是一聲不響地在高處目送著他。不然就是在樹上雙手抱住枝頭,或坐在懸崖上抱著膝頭,津津有味地俯瞰著他。
滑床山一帶的熊們深愛著這個老獵人,甚至集體為死去的小十郎作法超度。而盡管小十郎終年不斷獵殺熊,但他絕不憎惡熊。這種思想起源于近代化以前人們尤其是以打獵為生的人們對熊的認識。他們認為“熊是神賜給人類的禮物”,是人類生存路上的同行者。因此盡管他們互為獵人和獵物,卻并不是敵對的關系,反而有一種愛存在。在長期的捕殺與被捕殺中,沒有誰能比獵人和獵物更加了解彼此。體諒彼此:
熊啊,我不是因為討厭你才殺你的,我是為了討日子,迫不得已才殺你的。我也想干些不用造孽的活兒啊,可是我無地可耕,森林的樹木又歸官衙所有,即使離鄉(xiāng)遠行討活,也沒人可依靠。所以才不得不干打獵這門活兒。如果你生為熊是因果報應的話,我不得不干這行也是一種因果報應啊!哎,來生你就千萬別再投胎生為熊了。
其實不管是熊還是小十郎,盡管他們所處的立場不同,但都是被剝削被壓榨的一個群體。小十郎殺了熊,取了熊皮熊膽,看似勝利者,卻殊不知他才是被殺人不見血的魔鬼盤剝的真正犧牲者。小十郎殺熊,滿帶愧疚卻又無奈。這從上面的描述中可以體會出來。而雜貨店的老板兩日元收兩張熊皮,“宰人”不見血,還要讓人感恩戴德。奸猾狡詐由此可見一斑。
向來在山里稱霸的小十郎,放下毛皮山貨,跪坐在地板上恭謹?shù)卣埌病?/p>
“熊皮嘛,上次你帶來的那堆貨還原封不動地擱著哩,算了,今天還是先不收吧!”
“老爺,您別這樣講,請收下吧,可以算便宜一點?!?/p>
“再便宜也收不了啊!”
……
“老爺,求求您,多少錢都可以,您就收下吧!”
小十郎邊說邊再度磕了一個頭。
店老板悶聲不響地吐出一口煙,掩飾著臉上那副狡猾的奸笑。
“好吧,把東西放著回去吧。喂!平助!給小十郎拿兩塊錢來!”
小十郎臉上堆著笑容,恭恭敬敬地收下銀幣。
這時的小十郎已高興得心花怒放。盡管小十郎自己也知道這個價錢便宜得離譜,但是日本有個“弧拳”,“劃拳時,狐貍輸給獵人,獵人又輸給店家,店家再輸給狐貍。所以山里的熊雖被小十郎槍殺了,但小十郎卻遭店老板盤剝?!毙∈砂堰@看作是一種因果報應,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所以甘心情愿得受主人的剝削。
實際上作為獵人的小十郎和作為獵物的熊,他們之間這種互相廝殺但又互相愛戴的關系,如果我們說它體現(xiàn)了因果輪回的佛家思想的話,那么把店家盤剝小十郎的罪惡行徑也看做是因果報應實屬無奈的話,這難免就有點偷梁換柱之嫌。事實上,隨著近代化的推進,人們這種單純的宗教觀也被資產(chǎn)階級所利用,成為他們剝削壓榨百姓的一種絕好借口。在因果報應這種單純的佛家思想的掩蓋下,真正為他們發(fā)揮作用的卻是“金錢萬能”的法則。
《滑床山的熊》這篇童話是資本主義社會弱肉強食的真實寫照。而文中的店家也多少折射出宮澤賢治父親的身影。他們家作為地主并經(jīng)營當鋪的富商,宮澤賢治目睹在寒冬臘月饑腸轆轆的農(nóng)民來他家以極其廉價的價格典當?shù)舯蝗於浑x去的農(nóng)民的背影,他曾經(jīng)竭力反抗父親,“不多給他們點錢,他們會死掉的!”而對于堅守“這是當鋪的行情”的父親,宮澤賢治通過《滑床山的熊》里批判雜貨店老板的嘴,“不過這種老奸巨猾的人,隨著社會的進步,自然而然會銷聲匿跡的”對父親進行了批斗。實際上這也是宮澤賢治對資本主義社會不合理的剝削手段而進行的吶喊批判。
《滑床山的熊》無處不包含著小十郎殺死熊的痛苦與矛盾,不愿意殺但為了生存又不得不殺,這種痛苦在小十郎被熊殺死的瞬間得以解脫。在宮澤賢治的筆下,死并不可怕,生與死,對他而言,并不對立,他始終相信在生的對岸,另有一個永恒的存在。而這個存在,化解了死亡的恐懼。因著生死界限的模糊,宮澤賢治的作品總有一種超越時空的大器與豁達。
《滑床山的熊》里當熊問道:“你究竟想要什么而打算殺掉我呢?”小十郎痛苦萬分地回答道:“我只要你身上的熊皮和熊膽,其他什么都不要。而且拿到城里賣也賣不了多少錢,想想真是對不住你,可是我也實在是沒辦法??!不過現(xiàn)在被你這么一問,我倒情愿去撿些栗子、羊齒種子來充饑,哪怕因此而餓死,我想我也會心甘情愿的?!贝藭r,小十郎第一次覺察到了自己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自己認為的必須靠打獵來生存的想法其實有多么的自以為是。放棄了獵人的工作,靠吃栗子,羊齒種子也是可以活下去的。在這一瞬間,小十郎和熊真正地結(jié)成了一體。小十郎為了熊放棄獵人的工作,熊為了小十郎放棄自己的生命(兩年后這只熊死在了小十郎門前),在他們彼此把自己認為最為寶貴的東西拋棄以后,他們第一次真正地結(jié)為一體。而以前他們不過是各自喜歡彼此而已。
小十郎已經(jīng)不再愿意打獵。可為了孫子們他還是走到了山里。獵人與獵物,總歸會是殺與被殺的關系?!班?,小十郎,我不是存心想殺你的?!睂⒆约旱男?,小十郎最后說了句“熊兒們,饒恕我吧!”這是請求熊原諒到目前為止自己所犯下的罪孽。熊也原諒了他。這從“無數(shù)個黑色龐然大物聚集成一個大圓圈,身后各自拖著自己的黑影,像回教徒在做祈禱一樣,靜默地跪拜在雪地上”,祭奠小十郎的場景能看出來。而被原諒了的小十郎臉上透著微笑。這種微笑是自己能夠向熊贖罪的微笑,是從此可以從獵殺熊的痛苦中解放出來的微笑,是可以回歸到滑床山的大自然中的微笑。生前的小十郎背負著殺生的痛苦與矛盾,深感自己罪孽深重無法釋懷。死后的小十郎恢復了人本應有的會心的微笑,第一次獲得了新生。這都是源于自己的罪孽得到了熊的原諒,人熊真正做到了合二為一的結(jié)果。
童話中小十郎死了,但同時他又得以重生?!吧敝喑c“死”之升華在《滑床山的熊》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果比照宮澤賢治的一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賢治在活著的時候命運也是極其坎坷的,他的作品被人推崇,乃至被神化都是在他去世之后。有人說,宮澤賢治的死,意味著巨大的“誕生”。也就是說,其文學被他的肉體的生命之火點燃,得到了新生。
縱觀全文,作者通過小十郎與熊,小十郎與雜貨店老板關系的描述,除了反應了作者的宗教觀和生死觀以外,也折射出了作者希望人類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的思想理念。同時對弱肉強食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壓榨也提出了批評。宮澤賢治作品的這種社會批評性具有極強的現(xiàn)實意義,這也是他的作品備受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1]今井洋一:《宮澤賢治〈滑床山的熊〉小論》,《臨床教育研究》,1999年1月。
[2]彭懿:《生前沒賣出一本書的著名作家——宮澤賢治和他的童話》,《編輯學刊》,2006年第3期。
韓麗萍,燕山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趙紅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