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哲
淺談怎樣拉好二胡
□張明哲
二胡是我國的民族器樂之一,它輕便,隨走隨帶,音色優(yōu)美,如人聲一樣柔和,很受廣大群眾喜愛。目前,學二胡和拉二胡的人也在逐漸增多。
誠然,會拉和拉好二胡是兩個不同性質的概念。如何拉好二胡,首先要進行的就是基本功的訓練。它和蓋房子的道理是一樣的,地基打得深、打得結實,才能蓋高樓大廈。但多數人對基礎練習不夠重視,這是器樂演奏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它影響了二胡技術的提高。
那么,究竟哪些是二胡的基本功呢?概括地說就是音準、節(jié)奏、指法、弓法、表現力、姿勢等六個方面。如何完成這六個方面的基礎練習,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放松”的問題。但“放松”并非全部松弛,全部松弛則失去演出效果,慢弓音虛無力,快弓含糊不清,在演奏上要求的“放松”就是有彈性的“放松”。所謂“放松”是相對用力而言的,“放松”并非不用力,“放松”與用力是辯證的統(tǒng)一,即用力又“放松”,但用力也應是有彈性的用力。這和打鑼的道理是一樣的,如用鑼錘打鑼,是在右手手腕“放松”富有彈性的用力打鑼,在打的一瞬間是用力的,打完后,鑼錘就立刻“放松”離開鑼面,這樣,聲音才能好聽。最難掌握的就是看似“放松”,但實際還有剛勁,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剛柔結合,有張有弛。這樣,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說,“放松”是器樂演奏上最普遍、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關鍵性問題。如果能體會到并做到“放松”就好像找到了一把打開藝術大門的鑰匙,就能少走彎路?!胺潘伞北仨毥涍^反復的練習才能得到鞏固,筆者根據自己的二胡演奏經驗,對“放松”的問題有自己粗淺的看法,同時,也請同仁們共同研究探討。
在二胡的演奏中,不能單一談左、右手的“放松”問題,而是全身都應“放松”,因為從人的生理學角度來說,全身某一處僵直緊張都可能導致在演奏中出現失誤,影響演出效果。所謂的“放松”,乃是針對僵硬而言的。僵硬在生理學上叫僵持,僵持的動作就是沒有彈性。所以,在初學二胡時,拉二胡的姿勢一定要正確,如姿勢不正確,練習時間一長,有的毛病就很難糾正,有的則終身難改。全身“放松”姿勢正確,才能使左、右手在演奏中統(tǒng)一協調,達到理想的演出效果。
1.首先是手指的“放松”
在全身放松的基礎上,手指才能靈活。觸弦點富有彈性,發(fā)出的聲音明亮、干凈。手指離開弦后,迅速“放松”手型歸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張、有馳。在二胡演奏中,聲音不僅僅是干凈、明亮,還需要柔和。揉弦是二胡音色的主要表現之一,它的“放松”重點是大姆指、虎口兩個部位。如這兩個部位不“放松”,揉弦的手指是僵直的,音色是生硬的,自身是控制不了的。因揉弦的基礎訓練分慢、中、快有規(guī)律的上下運動,掌握這個方法后,在實際演奏中,要隨曲目要求而定。如《良宵》是劉天華先生在除夕夜為朋友即興拉奏的小曲,心情抒暢、自然,這類曲目在演奏中用的是慢揉法。如《賽馬》、《江河水》、《戰(zhàn)馬奔騰》等曲,有一種催人奮進、悲憤、急促前行的感覺,這類曲目多采用快揉弦和壓揉弦,但它不是抽筋一樣的顫動,只是在“放松”的基礎上加快揉弦的頻率。如緊張、僵持就會出現頻率不規(guī)則,影響了音色,破壞了樂曲的要求,使樂曲失去了應有的表現力。
2.換把與手腕的“放松”問題
換把也是二胡的技巧之一,它的規(guī)律是大臂帶小臂,小臂帶手腕,手是最后動的。多數的二胡演奏者,由于“放松”不夠,往往都是手先動,虎口、姆指僵硬,影響音的準確度。因二胡是無品、無指板、兩根弦懸在空中,如“放松”用正確的換弦方法才能一步到位,如緊張、僵直移動兩三個位置,才把音拉準,影響了演出效果。如《良宵》后一段,如不采用正確的方法和放松,是完成不了的。
3.右手的“放松”問題
右手的主要工作是持弓、運弓,因二胡是拉弦樂器,掌握好運弓是拉好二胡的關鍵。同時也和左手相配合,控制音的變化和節(jié)奏、速度、音色等。除分別拉內、外弦和各種長、短、分、連弓等基本方法外,還有顫、波、頓、跳、拋、擊等。這些技巧的運用,都必須在“放松”的基礎上進行,如僵直、緊張,任何一個效果都是出不來的。
綜上所述,拉好二胡,“放松”二字非常重要,但僅有“放松”也不夠,還要多聽、多看、多想、多練,抓住關鍵性問題,集中精力加快解決??茖W合理地分配練習時間,多到舞臺上鍛煉、演練,并通過藝術實踐征求廣大聽眾的意見。勤學苦練,不斷對自己演奏的曲目提出新的要求。隨著對樂曲的進一步理解,精益求精,這樣才能使演奏水平不斷提高。
責任編輯 李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