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漢 和希順 向異之
(華中農業(yè)大學基建處 湖北 武漢 430070)
隨著造價控制理念的不斷提高,建設工程造價控制已由一味地只重視結算時砍價、壓價向科學合理的定價轉換;由只重視施工的預決算,逐漸向實施前的造價控制轉換。當前,國家對工程項目的投資實行嚴格的項目預算審批制,工程招標既是實現(xiàn)設計概算、預算的手段,同時又是核實工程投資規(guī)模、控制施工階段工程造價的依據。
招標前期準備工作,主要包括招標文件的編寫,工程量清單的編制以及招標控制價的編制等工作。本文通過幾個已結算的工程實例探討造價變化的原因,綜合分析和評價招標前期準備工作在工程造價控制中的作用,為工程造價管理提供借鑒。
工程招標文件是造價控制的總綱,同時也是造價控制的“基本法”。在項目招標工作中,只有把造價控制思想貫徹到招標范圍的各款條文,并最終體現(xiàn)在合同文件上,才能形成以招標文件為核心的造價控制體系。要通過招標有效地掌控工程造價,必須緊緊圍繞招投標文件做文章,貫徹招標文件的造價控制思路,依據文件來制定量化、細致、專業(yè)的條款,并采用科學、有效的造價控制手段。因此,嚴謹、科學地編制招標文件在工程造價控制中非常重要。
首先,招標文件編制要有針對性。招標文件各項條款的含義和要求必須明確,確保全面反映建設項目中實際相對應的需求,不能含糊地留下可歧義的解釋。招標人應對所發(fā)包工程的功能、概況和招標范圍進行準確地描述。表1為某單位三個基本建設工程項目因招標范圍不清晰而導致結算變化的數(shù)據。從工程結算及金額來看,因招標范圍不清晰而導致結算變化的費用占增加費用的2%~7%。
表1 某單位3個基建工程因招標范圍不清結算增加的金額
其次,要明確技術指標、工藝方法、質量驗收標準以及工期要求。對不同的質量要求,如是合格還是優(yōu)良,是否要求工程獲什么層次的獎項,都應明確提出。投標人就要根據不同的要求,采取不一樣的技術措施,從而產生的費用也不同,這必須要求投標人全面細致的考慮。對于工期的要求,一般普通工程都是根據定額工期執(zhí)行的,特殊項目要求提前工期的,應在招標文件中明確闡述,否則將成為今后中標人索賠的依據。如表2中的某單位學生公寓,原定工期400天,因配合學校招生,將工期縮短到300天。因沒有詳細告知投標人,結算時,投標人就對趕工期增加的措施費進行了索賠,索賠增加的金額占到總造價的10.32%。
表2 某單位學生公寓因趕工期增加的措施費用所占比例
再次,招標文件要編制得盡量詳細,因為商務條款說明直接影響到投標人的報價。在編制招標文件時,應詳細闡明地理環(huán)境、地質條件等影響施工報價的外在要素,減少投標人在擬定投標方案時的誤判,避免出現(xiàn)投標人將錯就錯的不平衡報價現(xiàn)象。
最后,招標文件中要明確合同的形式,并要涵蓋合同的主要條款。根據項目各自的特點和對應的需求,確定一種合理有保護性的合同價格形式。選擇恰當?shù)暮贤愋?,有利于取得具有競爭性的報價結果,也可合理分擔合同履行過程中的風險。
自2003年7月1日起,《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實施以來,工程造價管理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傳統(tǒng)“量價合一”的計劃模式向“量價分離”的市場模式轉變。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在總結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執(zhí)行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制定并出臺了新的《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GB50500—2008)。新規(guī)范中1.0.3條款明確指出“全部使用國有資產投資或國有資產投資為主的工程建設項目,必須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這就使得工程量清單成為了招標和投標方關注的焦點。
工程量清單是招標人編制招標控制價和投標人編制報價的直接依據,它為投標人提供了一個共同的具有競爭性的投標平臺。《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對清單計價的指導思想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化,明確了招標人對編制的工程量清單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因此,做好了清單編制工作,可以避免因清單編制不詳盡造成施工階段索賠現(xiàn)象的發(fā)生。但在現(xiàn)實工程建設中,因清單編制不詳盡和不完善造成的爭議與索賠現(xiàn)象頻頻發(fā)生,導致控制造價的難度加大。在工程量清單編制時主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1、不漏項和錯項,確保計價項目的正確性。為了保證工程量清單編制欄目不錯項、不漏項和對應清單量的準確性,建立造價咨詢單位名錄庫,隨機邀請兩家造價咨詢單位同時對同一工程獨立地進行工程量清單編制,之后進行相互比對、核實,糾正量和項的錯誤,最后確定工程量清單。從某單位8#、9#住宅樓和學生公寓這兩項工程的實際結算結果來看,少項和漏項失誤造成中標人索賠的為零。這種方式不失為確保計價項目準確性的一個好辦法。
2、項目特征描述要準確和完整。分部分項的工程量清單項目,以下內容必須描述:第一,對涉及正確計量的內容必須描述,如門窗洞口尺寸。第二,對涉及結構要求的內容必須描述,如砼強度等級。第三,對涉及質量要求的必須描述,如油漆品種;第四,對涉及安裝、鋪貼方式的內容必須描述,如鋼管連接方式,磚鋪貼方式等。例如西大門門樓工程,由于貼石材的子欄目中對陽角粘貼石材的方式沒有描述;施工過程中,中標人將石材按45°磨邊后碰角粘貼。結算時,中標人以描述不清為由要求索賠。僅此一項就增加金額2.43萬元,占增長額的2.86%。
3、選擇適合的計量單位,更便于今后工程決算。如樁基,計量單位是“根”,若在施工過程中,樁的長度發(fā)生變化,綜合單價就要發(fā)生變化,必須重新組價;若采用“立方”為單位,在正常范圍內,則只需算出變化的量而綜合單價不會發(fā)生變化。
4、工程量清單要有預控性。對今后施工過程中可能發(fā)生費用的地方及時提醒投標人。如水磨石地面施工產生的泥漿處理和人工挖空樁的入巖費等就應該在措施項目清單或項目特征中詳細提示,以減少中標后的索賠現(xiàn)象。
首次提出了“招標控制價”。所謂招標控制價就是招標人發(fā)包工程的最高限價。編制招標控制價的依據是:國家或省級或行業(yè)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布的消耗量定額、費用定額以及工程造價管理機構發(fā)布的材料價格信息或市場信息。合理的招標控制價,應該真實反映社會平均水平下的工程成本。
招標控制價由分部分項工程費用、措施項目費用、其他項目費用、規(guī)費和稅金組成。分部分項工程費用一般占整個工程造價的80%。
分部分項工程費用=工程量×綜合單價
由此可知,招標控制價編制是否合理,取決于綜合單價的合理性。而影響綜合單價的主要因素就是材料價格。編制招標控制價,首先應做好市場調研。對常用建筑材料推行品牌系列制度,獲取使用材料的暫估價,這樣才能使綜合單價更趨于合理。所謂市場調研,就是招標人對工程涉及的主要材料、設備的品牌、品質、規(guī)格和技術指標以及相對應的價格信息掌握的過程。而暫估價是招標人在工程量清單中提供的用于支付必然要發(fā)生但暫時不能確定價格的材料以及專業(yè)工程的金額。
從市場調研和暫估價定義上可以看出,二者是相互關聯(lián)的。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推行品牌制度,意在使約束招標人編制招標控制價的同時,也使得投標人編制投標報價時在相同的信息平臺上競爭,并為今后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做了很好的鋪墊。當前,在招投標過程中,投標人都希望減少自身的風險,或者說還沒有根本上從定額計價模式轉變到清單計價的模式來,往往要求招標人給出一系列材料的暫估價,而招標人在未進行市場充分調研的情況下給出材料暫估計,對工程造價毫無可控性。投標人中標后,由于無品牌參數(shù)可控,再加上招、投標人信息不對稱,對不利于自己的暫估價要求逐一調整,而找出各種理由拒絕調整對自己有利的暫估價,以次充好或以低檔充高檔,達到增加工程費用的目的,這些成為結算審計過程中爭執(zhí)的焦點。
表3 某單位學生公寓樓材料暫估價調整表
表3為某單位學生公寓樓材料暫估價調整表,從該表中工程結算結果看,招標人在編制招標控制價給出的材料暫估價,大多成為中標人結算時材料價格的“起步價”。結算結果表明,僅材料暫估價與結算價調整這一項,就增加了32.26萬元,占項目增加總金額的8.32%。若引進品牌系列,提出材料的品質、規(guī)格以及技術參數(shù)的要求,無論是招標人還是投標人自然會根據市場行情,給出與質量統(tǒng)一的合理價格,結算時自然無材料價格調整之說。編制招標控制價時提供的無根據的材料暫估價,實際上只能成為投標人規(guī)避風險的保護傘。
因此,通過市場調研,把不確定的品牌、品質、規(guī)格、技術指標變?yōu)榇_定的,確保招標控制價、投標報價有據可依、基準統(tǒng)一、減小投標報價的離散度。避免或減少暫估價的發(fā)生。其次,在編制招標價時,要會合理使用好暫估價。對圖紙設計深度不夠完善的專業(yè)工程如玻璃幕墻工程或新型材料使用暫估價,確保招標控制價及投標報價的合理性。
工程造價控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在重視設計階段造價控制的同時,更不可忽視實施階段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做好招標前的準備工作,成為實施階段造價控制的基礎。招標人編寫條理清晰的招標文件,提供不漏項、不錯項以及準確和完整的表述項目特征的工程量清單非常重要。同時在編制與社會平均水平相符合的招標控制價時,應注重市場調研,處理好品牌與暫定價之間的關系。做好上述招標前期準備工作,才可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
[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部: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
[2]和希順、林漢:全過程造價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價控制分析[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3]尹貽林、張金輝:基于BQ模式下業(yè)主方全過程動態(tài)造價管理[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
[4]林漢:園林綠化工程造價控制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36(28).
[5]李寧生: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業(yè)主方對價的控制[J].建設監(jiān)理,2005(2).
[6]周建平等:工程量清單招標不平衡報價的應對措施[J].建筑經濟,2010(2).
[7]張正明:從工程招投標中存在的問題談建筑合同管理前期介入的重要性[J].建筑施工,2005(6).
[8]李笑、周國華:工程量清單模式下招標控制價在招投標中的作用與實踐應用[J].建筑經濟,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