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摘要:初中政治實行開卷考試后,出現(xiàn)了學生不愿學,成績難以提高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往往是教師把思想政治課上成了照本宣科課,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思想政治課沒了興趣。而興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學習的巨大原動力,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筆者在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和諧;導語;興趣
一、構建和諧,產(chǎn)生興趣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應該體現(xiàn)出民主與平等的現(xiàn)代意識。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與積極性的高低,常常依賴于對教師的情感。教師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學中,要以一顆火熱的心愛護學生,真誠地對待學生。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在學習上幫助他們,在課堂上關注他們,參加他們的活動,為他們服務,這樣才能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應多給他們關愛,多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知,對思想政治課產(chǎn)生興趣。
二、巧設導語,引發(fā)興趣
好的開頭,是讓課堂活躍起來的前奏,它影響著一堂課的成敗。教師應注重新課導言的藝術性和科學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學法,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渲染氣氛,引起學生情感共鳴,使之進入最佳求知狀態(tài)。如我在講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人生當自強》這一課時,舉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動物實驗故事:在非洲大草原的奧蘭治河兩岸,生活著許多羚羊。動物學家發(fā)現(xiàn),東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動物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這些羚羊的生存環(huán)境是相同的。于是,他們在兩岸各捉了10只羚羊,然后把它們分別送到對岸。一年后,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了14只,而送到東岸的羚羊之剩下3只。原來,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它們附近生活著一群狼。面對這樣的生存條件,它們必須使自己強健起來。通過這個故事的講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chǎn)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很自然地導入新課——《人生當自強》。
三、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培養(yǎng)興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代教學媒介日益進入課堂,學生把動畫、圖像、立體聲融合起來,真正做到“圖文并茂”,這樣就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我在講“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這一內(nèi)容時,播放VCD,讓學生欣賞生動的畫面、聆聽歌曲《春天的故事》,然后再結合歌詞內(nèi)容,充滿激情地向學生講述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果,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正確性。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有關知識的興趣,而且還輕松自然地把理論轉化為認知,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境界,從而提高了課堂質量。
四、巧設課堂結尾,鞏固興趣
思想政治課的結尾要帶有懸念,讓學生樂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尋味,言雖盡而意無窮的作用,為下一節(jié)課作好鋪墊,鞏固學習興趣。比如,講授《情緒需要調節(jié)》一課時,課的結尾通過幻燈,把《紅樓夢》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展示到屏幕上,并向同學們介紹了林黛玉多愁善感、抑郁寡歡的性格特點,要同學們思考、討論:林黛玉這種情緒屬于何種情緒?長期下去會釀成了什么結局?為什么會這樣?我們應該怎么辦?大家通過爭先恐后的發(fā)言,懂得了情緒需要調節(jié),而且應善于調節(jié),并注意選用恰當?shù)姆椒ㄕ{節(jié),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做情緒的“主人”,而這個“主人”又怎樣做呢?使學生疑竇頓生。這樣,進一步鞏固了學生的興趣,避免了課堂結尾的枯燥、平淡,為下節(jié)課作好了準備。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教師們努力去探索,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就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的目的。
(蘭州市榆中縣甘草學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