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探究型學習擺在突出地位,強調在各學科領域,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型學習的空間,其目的是變革學生學習方式,其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F行的探究型課堂教學是指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的教學。具體地說,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其主要特點是:
(1)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的學習,不但有認知目標、技能目標,還應有情感目標。其目的是變革學生學習方式,其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
(2)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能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掌握有序的學習途徑,去發(fā)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加以解決。初步形成認識自然、認識宏觀規(guī)律的一般方法,亦即學生從“學會了”轉變成“會學了”,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教學雙邊關系是互動、和諧、默契的,是以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結合為主要條件的。教師既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者,又是善于歸納問題的指導者,更是教學活動中的調節(jié)者與組織者。
(4)教學方法是啟發(fā)、探究、引導,教師留給學生充裕的思維時間和空間。
(5)教學評價不僅關注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
探究型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把握“探究型學習”的特征備課和上課,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開放課堂教學,讓課堂充滿活力,把探究的權利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受任何拘束,形成個性化的思維,張揚學生的個性,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下面談談本人對改進探究型課堂教學的幾點措施:
(1)讓學生利用身邊的資源,自覺地進入自主學習的環(huán)節(jié)。當遇到困難時,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尋求幫助,而不是被動地“等米下鍋”,或是手足無措,一味等待。
(2)讓學生敢于表現自己,真正地獲得成功后的驚喜和快樂。讓學生大膽提出“讓我來回答吧!”這聲自信的呼聲,或許是獲得成功后的自信。
(3)“走出教室一步,就選擇了另一種生活?!弊寣W生在原生態(tài)狀況下,得到智慧的碰撞,心靈的放飛,率真的表露,情感的對流。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內核,根植于學生的需要,強調學生生活的回歸,張揚學生的個性,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4)激發(fā)學生對探究活動的極大興趣,通過采用全員參與、全員互動的形式,靈活運用小組活動的形式,營造民主活潑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每一個孩子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充滿自信,充分交流,分享探究活動帶來的歡樂。要引導學生利用各種形式抒發(fā)感受,交流體驗,激發(fā)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chuàng)作沖動,在參與中展現個性和創(chuàng)作才能,培養(yǎng)良好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
(5)教師要有一顆愛心、童心,能發(fā)現學生的興奮點,時時給學生一份驚喜,一份歡樂。更要對學生投入全身心的關心與呵護,要始終如一地在乎學生的在乎、關注學生的關注。
探究型教學只是教學方式中的一種,它并不否定和排斥其它教學方式,相反,它十分注重以其他教學方式為基礎,廣泛吸收別種教學方式中的有益之處為己所用,形成優(yōu)勢互補,從而為學生提供多元學習的機會和體驗,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
學生是探究型教學的主體,但由于學生主體的不成熟性,決定了他們還不能成為完全獨立的探究主體,探究活動需要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來進行。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和啟發(fā),即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當學生的思考和探究出現困難時,及時給予啟發(fā)、提示、點撥,以幫助學生順利地進行探究活動,既不是注入式也不是撒手不管,使學生逐步成為真正獨立的探究活動的主體。
(樂清市樂成鎮(zhèn)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