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俐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上海 200032)
中醫(yī)擇時用藥療法,就是在中醫(yī)治療學中,根據人體和自然的時間變化節(jié)律,選擇最佳給藥時間,以提高藥效,減少不良反應的一種治療方法[1]。黃芪為傳統(tǒng)純中藥,具有益衛(wèi)固表、補中益氣等功效,起到改善血液動力學及血液流變學等作用[2];是中醫(yī)臨床上治療氣虛血瘀型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用藥?,F(xiàn)將黃芪注射液對氣虛血瘀型腦血管疾病進行擇時用藥,觀察其血液流變學的變化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08年7月—2009年5月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東四病區(qū)的住院患者44例。氣虛血瘀型缺血性卒中(中經絡)和氣虛血瘀型中樞性眩暈(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1989年中華醫(yī)學會第二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第三次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醫(yī)辯證依據《中醫(yī)內科學》[3]的標準),將患者隨機分組,以其住院號為依據,雙號者為實驗藥組,單號者為對照組。實驗組24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65.6±1.8)歲,男12例,女12例,其中缺血性卒中14例,中樞性眩暈10例。對照組20例,年齡62~82歲,平均年齡(64.8±2.0)歲,男9例,女11例,其中缺血性卒中12例,中樞性眩暈8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疾病等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 兩組患者在靜脈滴注前及靜脈滴注后均在清晨6:00-6:30空腹抽血。
1.2.2 檢測方法 采用上海醫(yī)科大學所研制的L300血液流變檢測儀及其分析軟件進行測試,由專人按操作規(guī)程測定各項指標。
1.2.3 靜脈滴注方 黃芪注射液(正大青春寶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806021)20 mL加入生理鹽水250mL中,每日1次。①實驗組:于下午14:00左右靜脈滴注黃芪注射液,每分鐘40~60滴的速度;②對照組:按常規(guī)于上午8∶00~9∶00開始靜脈滴注黃芪注射液。兩組均以2周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他類似藥物,忌食或少食辛、辣、酒等刺激食物。
1.2.4 觀察指標 1個療程后,觀察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
1.2.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和Ridit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
兩組患者1個療程后血液流變學參數情況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1個療程后血液流變學參數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1個療程后血液流變學參數情況(±s)
?
3.1 中醫(yī)氣血理論 腦血管病患者常見血液粘滯性、聚集性及凝固性均有增加,血液流變學指標的異常,提示患者有血瘀證的存在。中醫(yī)認為,氣為血帥,氣虛則鼓動血脈不利者而成血瘀,故腦血管病患者的中醫(yī)辨證多為氣虛血瘀型。氣虛血瘀者,常有肺、肝經之患[4],而心主血脈,是推動血液在脈中運行,并通過百脈輸送到全身[5]。依據子午流注學說的理論[6],選擇午后心經開過之后,心氣漸消,而肝經和肺經相對最衰時給予補氣則治療效果最佳。黃芪注射液可穩(wěn)定紅細胞膜、擴張小血管、強化抗凝活性及清除缺血缺氧的功效,具有改善血液流變性及使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的作用[2]。黃麗華[7]選擇心臟精氣較弱時靜脈使用生脈注射液補氣治療冠心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劉一凡[8]研究發(fā)現(xiàn),艾灸治療白細胞減少癥以氣當屬最旺的酉時為佳,說明“擇時用藥”可獲得更好的臨床療效。因此,本研究采取擇時用藥,于下午14:00左右靜脈滴注黃芪注射液,對氣虛血瘀型腦血管病患者血液流變學有一定的影響。
3.2 擇時用藥改善了患者的血液流變學 表1顯示,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的改變是不同的,其差值均數一致呈現(xiàn)實驗組高于對照組的趨勢,其中紅細胞聚集指數的變化最明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紅細胞聚集性是低切變率(低流動狀態(tài))下血液粘度的主要影響因素。紅細胞表面的細胞膜對紅細胞的形態(tài)起決定作用,是影響紅細胞聚集的重要因素,其聚集性增強是體內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之一,特別是在低流動狀態(tài)下更是如此,因此近年國際上對紅細胞聚集的研究較為重視。擇時靜滴黃芪注射液可明顯降低氣虛血瘀型腦血管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指數,起到改善血液動力學及血液流變學的作用。
補氣藥物黃芪當在經氣衰弱之時給藥更為有效,符合“攻邪當選經氣最旺之時,補虛當選經氣最虛之時”的用藥擇時觀點,并在臨床藥物護理中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導意義。今后應加強有關時間護理的研究,如臨床用藥的時間選擇、許多病癥的時間觀察等研究,使臨床醫(yī)療和護理獲得最好的效果。
[1]謝恬.中醫(yī)擇時用藥療法初探[J].成都中醫(yī)學院學報,1990,13(3):6-8.
[2]李國章,祁宏.黃芪注射液的臨床應用[J].中醫(yī)藥信息,2002,19(5):18-20.
[3]王永炎,魯兆麟.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90-302.
[4]殷鏡海,韓同璋,宋立珍,等.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不同時辰腦血管充盈指標變化觀察[J].山東生物醫(yī)學工程,1996,15(4):46-48.
[5]吳敦序.中醫(yī)基礎理論[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5:64-73.
[6]徐寶珠,楊秀梅,楊永儉.從子午流注學說談時間護理[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1994,3(3):55-57.
[7]黃麗華.生脈注射液擇時治療冠心病126例[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0,22(4):31-32.
[8]劉一凡,王秀英.不同時辰艾灸治療白細胞減少癥的研究[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7,21(4):27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