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國
教學,顧名思義,就是由教與學兩方面構成的。然而兩者并不能同等對待。在教師執(zhí)教的過程中,要時刻記者重要一點:教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學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要讓學生學好就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自覺學習。只有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才會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教學時,要善于對學生誘發(fā),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在思考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心理學研究表明:無論任何事物,如果它沒有成為人的一種需要,也就不可能引起人們的興趣。而沒有興趣的東西是難以進入人的頭腦的,更談不到它在頭腦中生根。因此,要在教學中啟發(fā)學生主動學習,首先要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充分發(fā)揮他們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潛能,使教學過程成為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探索和追求真理的過程。如在講《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可先設問:“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到底是怎樣的?”教師通過設問,使學生對地球產生了興趣,就會在這種興趣驅使下,產生了想方設法弄清所學內容的動力。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改進教法,要在質疑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疤岢鲆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薄皩W貴有疑,疑則明思,讀書無疑者,需教有疑?!笨梢娰|疑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質疑過程本身就是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過程。在課堂上給足學生質疑的空間、時間,把“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貫徹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沿著“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認識道路前進,主動探求知識。
還有一點,就是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在教學活動中烘托出一種民主的氣氛?!坝H其師,而信其道?!苯逃龑嵺`證明,師愛是搞好語文教學的重要條件。語文教學只有取得師生心靈的溝通,才會有學生認識的提高。而取得師生間心靈的溝通,關鍵在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試想一個平時對學生漠不關心,冷若冰霜,動輒訓斥、諷刺的教師,怎么會經過情感傳遞,使學生產生良好的情緒,并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創(chuàng)造思維呢?“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傳統(tǒng)尊師美德,早已不合時宜。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沒有刻板的教學模式,學生應有充分的自主意識。唯有如此,學生才能敢于同教師爭論,樂于同教師爭論,才能不“惟書”、不“惟上”,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
教學要結合實際,在實踐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如果教師的觀點和所用的事例貼近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及知識水平,就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提高教學的正效應。當今的學生思想活躍、思維廣泛,接受新事物快,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針對這些特點,充分重視教學中的空間近體、時間近體、心理近體和實際近體,具體的說就是結合本地、本校、本班實際,選擇一些當前發(fā)生的、時間性較強的、符合學生胃口的事例進行教學,定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如此一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而且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學習主動性強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會取得優(yōu)異,綜合素質也會大有提高,這才會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