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友群
常德市2007年的初中歷史課在中考中實行開卷考試,這一考試模式的轉變給歷史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體現(xiàn)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開卷考試后,如何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我淺談幾點見解:
一、徹底轉變教學觀念,重新審視和確立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
在平時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數(shù)起主導作用,占的是主體地位。多數(shù)教師沒有認識到離開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沒有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歷史課堂教學便會失去了活力。開卷考試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學會”,更要“會學”,要把教學的重點從知識傳授轉移到學法指導和能力培養(yǎng)上來,擺正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位置,轉變自己的角色,真正確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做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二、突破教材的束縛,增強教材內容的開放性
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是歷史課教學的生命力所在。同時,中學的各學科之間有不少相通之處,我們不妨實行“拿來主義”為歷史課教學所用。我們可以用在思想品德上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為主線的道德觀引導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用優(yōu)美、流暢、飽含深情的文學語言激起學生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強烈共鳴;用數(shù)學上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如“西安事變”可假設如果把蔣介石殺了,中國當時局勢會怎樣?以此推論出“殺蔣”做法的不可取,這類似于數(shù)學中的反證法;還可以用藝術教育的手段,如音樂、詩歌、歷史圖片等浸潤歷史課堂,讓學生感受歷史之美,撥動學生的心弦,升華學生情感;用英語知識解釋經典詞匯來源,如印第安人(Indian)、APEC會議、賽先生(Science)、德先生Democracy;利用地理地圖知識更好地認識歷史地域的變遷,幫助學生形成直觀的歷史印象等等。引入學科之間的教學,不僅可以改變歷史學科教學的格調單一的狀況,也可豐富與發(fā)展歷史學科的教學語言,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用師生的雙向交流,來實施教學過程的開放
實行優(yōu)化教學,就要改變單向傳授知識的模式,爭取師生雙向交流與學生的多向交流?!伴_放”也好,雙向交流也罷,就是要實施教學過程開放,開放教學過程,就是要拋棄單純傳授知識的陳舊單一模式,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進行一場深刻的革命,這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要認真地挖掘教材,探討教法,創(chuàng)新實踐,尋找適合現(xiàn)代教育特點又易為受教育者接受的形式,走出一條教育改革的新路子。歷史課要充分重視學生實踐活動課的作用,根據(jù)每節(jié)課后的實踐活動內容,聯(lián)系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增加和豐富活動形式,促成課內與課外,課堂與社會的延伸,這樣使歷史教學從封閉的課堂轉移到開放的社會實踐中去,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
四、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實施開放性教學
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由于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教學容量不斷擴大,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必須適應現(xiàn)代教學的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學手段,諸如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積極作用,適時采用實物投影演示、電視、錄像、錄音、音響,將課本中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生動、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 在每個學生的面前,讓他們去體會、去爭論,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開卷考試對歷史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歷史教師,只有深入研究、不斷積累、開拓創(chuàng)新才能適應新形勢下歷史課教學的要求,成為一個合格的歷史教師。
作者單位:湖南省石門縣皂市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