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武珍
(浙江省上虞市婦幼保健院,浙江 上虞 312300)
盆腔包裹性積液是婦科手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多于術后3~4月或1~2年甚至幾年后出現(xiàn),且再次手術后復發(fā)率高,目前的治療方案多為綜合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全身支持治療、對癥治療、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和物理治療等。我院采用B超介導下經(jīng)陰道穿刺抽液后注入95%乙醇治療,自2003年4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了64例行子宮切除術后盆腔包裹性積液的患者。現(xiàn)報道如下。
診斷標準[1]:有慢性盆腔炎史、開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史;婦科檢查可捫及盆腔內(nèi)囊性腫物,活動度差,邊界不規(guī)則,多有黏連感,伴或不伴壓痛;囊壁厚度不均勻,邊界不清;囊腔液體清亮,可見強回聲纖維條索光帶,形成不完全分隔;彩色多譜勒超聲往往較難探及囊壁血管。我院自2003年4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于本院和外院行子宮次全切除術及子宮全切術后,經(jīng)臨床及超聲診斷明確的盆腔包裹性積液患者64例的病歷資料?;颊吣挲g38~57歲,平均47.3歲;開腹手術后59例,腹腔鏡手術后5例;卵巢內(nèi)異囊腫合并子宮腺肌癥行半根治手術47例,子宮肌瘤行子宮全切術9例,子宮肌瘤行子宮次全切除術8例;手術施行單位為本院26例,外院38例;隨訪最長2年,最短3個月,平均約11個月。
術前準備:術前進行陰道分泌物常規(guī)檢查,血、尿常規(guī)檢查,術前3 d予甲硝唑栓陰道給藥,手術當天給予聚維酮碘陰道內(nèi)擦洗1次;準備超聲穿刺引導器、穿刺長針及95%乙醇等。
手術方法:先經(jīng)陰道超聲測量囊腫大小及確定穿刺部位,然后外陰、陰道常規(guī)消毒,探頭頂端套好已消毒的避孕套及安放穿刺架,將探頭置入陰道穹隆處。在超聲引導下將穿刺長針刺入囊腔的中心部位,盡可能抽盡囊腔內(nèi)積液,之后以生理鹽水沖洗2次,并按抽取囊液量的10%于囊腔內(nèi)分2次注入95%乙醇,第1次注入后放置10 min再抽出,第2次放置后不抽出。術畢拔出穿刺針,囑患者平臥30 min,并住院觀察1 d。
治愈:盆腔積液完全消失;有效:囊腫比原來縮小2/3以上;無效:囊腫縮小1/2以下;復發(fā):囊腫恢復到原來大小或增大[2]。
64例患者穿刺術均于超聲引導下完成,有1例術中囊液抽出后穿刺針頭滑出囊腔,故未注射95%乙醇,其余63例術程均順利;術后2例患者出現(xiàn)陰道出血,少于月經(jīng)量,經(jīng)對癥治療24 h后出血好轉(zhuǎn),其余62例均無明顯陰道出血,無明顯腹痛、腹脹等癥狀。
術后于婦科門診隨訪2年,隨訪時行常規(guī)婦科檢查及經(jīng)陰道超聲檢查,以評價治療效果。隨訪時間為術后 1,3,6,12,24 月,具體隨訪記錄見表1??梢?,術后1月治愈率最低,術后1年最高,1年后治愈的沒有出現(xiàn)復發(fā)。1例復發(fā)患者術后3月積液恢復到原來大小,經(jīng)定期檢查,1年后逐漸增大至直徑約12 cm,最后行腹腔鏡下手術治療;1例無效患者較原來縮小約1/3,同樣接受了腹腔鏡下手術治療。2年后3例失訪,均為1年后隨訪治愈患者。
表1 患者隨訪結(jié)果[例(%)]
盆腔包裹性積液也稱盆腔腹膜囊腫,可由下腹部手術、腹腔鏡檢查引起,或急性盆腔炎治療不當、遷延等引起盆腔內(nèi)纖維粘連索條形成,并與腸管、盆壁、子宮、附件等粘連形成炎性包塊,局部滲出形成包裹性積液。由于盆腔包裹性積液與腸管、生殖器、盆壁等廣泛粘連,藥物不易進入局部組織,以致藥物治療常無明顯療效,特別是對于腹部手術后引起的盆腔包裹性積液,術后再次治療更是棘手。超聲檢查是診斷盆腔包裹性積液的理想手段,超聲引導下對積液的抽吸治療也為患者提供了一種微創(chuàng)的治療方法,且效果較好,但治療方法各家報道不一。本組64例均取得了滿意療效。
自超聲引導下穿刺技術開展以來,盆腔包裹性積液在超聲引導下穿刺抽液術得到了臨床的廣泛應用,但單純抽液或加用抗生素沖洗治療的術后復發(fā)率較高。由于包裹性積液的囊壁上皮細胞有分泌功能,要獲得確切療效,就需要使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細胞滅活。使用無水乙醇作硬化劑對包裹性積液進行凝固治療的報道較多[3-4],但注入的方法各有不同。本組64例都采用無水乙醇使囊壁上皮細胞凝固、滅活,并多次抽吸,沖洗后囊腔內(nèi)保留乙醇。首次注入無水乙醇的量應根據(jù)抽出液及包裹性積液形態(tài)特征來確定。一般認為,乙醇濃度低于9%將會喪失使細胞凝固的作用。如果囊腔內(nèi)的液體未被抽盡,注入的無水乙醇就會被稀釋,因此需盡可能抽盡囊內(nèi)液。經(jīng)隨訪,本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達96.87%,大大降低了單純抽液后的復發(fā)率。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術后1月治愈率最低,術后1年最高,1年后治愈的沒有出現(xiàn)復發(fā)。分析其原因:手術中囊液抽出后囊腔內(nèi)放置95%的乙醇,乙醇能夠破壞囊壁細胞,但1月后仍有40%的患者有囊腫,考慮與囊腔內(nèi)放置乙醇后囊壁水腫、滲出有關;術后3月、6月時治愈率明顯上升,與囊內(nèi)滲出液被吸收,囊壁萎縮,使囊腔明顯縮小甚至消失有關。
總之,盆腔包裹性積液超聲引導下穿刺抽液加注射無水乙醇凝固治療,患者住院時間短甚至無需住院,花費小,較傳統(tǒng)手術及腹腔鏡手術痛苦小、療效也好,值得推廣。
[1]常 才.經(jīng)陰道超聲診斷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146.
[2]朱建龍,洪向麗,凌梅立,等.盆腔包裹性積液治療方法的探討[J].現(xiàn)代婦產(chǎn)科進展,2001,10(1):49.
[3]張 晶,張龍霞,王軍燕,等.超聲引導乙醇短時間凝固治療盆腔囊性腫物療效分析[J].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3,19(3):277.
[4]周聽玉,張德華,常 才,等.盆腔腹膜囊腫的介入性超聲診治[J].上海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