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敏娣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機體日常是否健康、是否正常有了一步的期待。生殖健康檢查的目的,就是對一些自身有癥狀或無癥狀的婦科常見疾病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陰道炎、乳房疾病等做到早發(fā)現、早預防、早治療。作為健康醫(yī)療的有力組成部分,每年我們都要對轄區(qū)內各鄉(xiāng)鎮(zhèn)婦女分批進行生殖健康普查?,F選2009年3~10月共15250例分屬12個鄉(xiāng)鎮(zhèn)的婦女生殖健康檢查狀況分析如下。
本次檢查為15250例分屬楊家埠、雙林、八里店、織里等12個鄉(xiāng)鎮(zhèn)的婦女,平均年齡39.2歲(20~72歲),檢查人員由婦科醫(yī)師、輔助科技師、護師組成,攜帶B超、乳腺紅外線診斷儀、婦科檢查設備及常用器具和藥品直接深入基層鄉(xiāng)鎮(zhèn)進行生殖健康檢查服務。
1.1 檢查項目為 婦科檢查、宮頸脫落細胞涂片、白帶常規(guī)檢查、子宮及附件B超、紅外乳腺掃描,檢查結果由專人匯總登記并存檔。
1.2 查出的疾病共分五大類15種 (1)陰道炎(細菌性、滴蟲性、霉菌性);(2)宮頸炎(息肉、肥大、納囊、宮頸糜爛I、II、III);(3)盆腔炎(盆腔積液、宮體炎);(4)婦科腫瘤(子宮肌瘤、卵巢囊腫);(5)乳腺類疾病(小葉增生、乳房腫塊)。另外此次還測得10例為早孕女性(以當日檢查尿HCG陽性,B超顯示有宮內胚囊為準)。
1.3 判斷標準 陰道炎以找到明顯線索細胞定為細菌性陰道病,以找到陰道毛滴蟲定為滴蟲性陰道炎,以找到有明顯菌絲的外陰假菌絲酵母菌為霉菌性陰道;以婦科醫(yī)生在婦科檢查時看到宮頸息肉、肥大、納囊、糜爛程度來確定各類宮頸炎;以B超及婦科檢查來確定盆腔炎及婦科腫瘤;以專業(yè)乳房檢查醫(yī)生及乳腺紅外線診斷儀綜合判斷各類乳腺類疾病。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全部實驗數據選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分析。
不同年齡段各類婦科疾病的患病率有所不同,見表1。
本次共查例數為15250例,其中陰道病占25.4%、宮頸類疾病占58.1%、盆腔疾病占5.13%、婦科腫瘤占8.7%、乳腺類疾病占7.6%。結果顯示40歲以下婦女陰道炎、乳腺類疾病發(fā)病率明顯高于40歲以上的婦女(P<0.01),而婦科腫瘤中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的發(fā)病率又顯著低于40歲以上的婦女(P<0.01),宮頸患病率各年齡間相差不明顯。
調查結果顯示不論年齡是大于40歲還是小于40歲的女性,宮頸類疾病是發(fā)病率最高的,幾乎半數婦女或深或淺患有此疾患。其次是各類陰道炎、乳腺類疾病、盆腔疾病和婦科腫瘤,均屬常見病、多發(fā)病,這與馮琪等[1]報道相接近。女性生殖道感染是非常普遍的生殖健康問題。本調查顯示,不同年齡的患病率情況又有所不同,這與各年齡階段的生理特點密切相關。40歲以下的女性由于正處生育旺盛期,性生活頻繁,分娩、流產、引產、放取宮內節(jié)育器(IUD)等手術機會多,均會使陰道、宮頸黏膜經受機械損傷而增加生殖道感染,陰道炎、宮頸炎、盆腔類患病率升高;而40歲以上的婦女由于自身激素分泌水平的調節(jié)關系,子宮肌瘤的患病率明顯高于40歲以下的女性。相反乳腺類疾病40歲以下的女性患病率大大高于40歲以上的婦女;這可能與年輕女性生活、工作壓力較大,在哺乳期未能按時哺乳,致乳汁淤積未能及時疏通,平日里又有束胸、追求個人形象等因素影響致患病率升高。
在本次檢查中還發(fā)現孕產次對女性生殖道感染方面的影響:孕產次>1次的婦女,陰道、宮頸、盆腔類患病率大大升高,特別是孕產次≥2次的女性。因此,做好避孕絕育措施避免意外妊娠、減少孕產次數,有效防止此類疾病的發(fā)生。
有報道[2]從總患病率來看:農村婦女患婦科類病變或不適遠高于城鎮(zhèn)婦女的患病率,除生產、生活,文化相對固定的因素影響外,對廣大婦女自身軟條件的提高顯得格外重要。因為筆者等進行的生殖健康普查是進鄉(xiāng)入村到最基層農戶的,故本調查人群年齡偏大,這與農村大部分年輕女性進城鎮(zhèn)務工,僅年長留守家庭有關。這部分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識相對更加薄弱,我們廣大醫(yī)務工作者特別是基層的醫(yī)務人員在提高醫(yī)療服務水平的同時需花大力氣加強對農村婦女進行耐心、細致的衛(wèi)生健康知識宣傳教育,讓她們能熟悉和了解自身特點,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有病早發(fā)現、早治療,給予她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真正地提高她們的生活質量。
表1 15250例不同年齡段生殖健康患病狀況(例)
[1]馮琪.深圳南山區(qū)部分婦女生殖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3,11(6):374-375.
[2]高峻,高爾生.中國育齡婦女婦科不適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2,10(11):68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