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怕拍磚,不怕批評,不論多么尖銳的意見,我們都能面對,批評的聲音越多,我們越有改進的動力,因為這既是壓力又是動力”
2009年11月21日,一個平淡的星期六下午,伍皓和往常一樣開打電腦,查看新聞資訊,以此打發(fā)休息時間,《昆明出事了!》的爆炸性標題讓他神經繃緊,混亂的場面,擁擠的交通,網友上傳的照片讓這位記者出身的云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意識到了事態(tài)的嚴重性。他當即撥通了相關負責人的電話,告訴他們必須要立即采取行動。隨后,伍皓到新浪微博注冊賬號,取名“微博云南”(t.sina.com.cn),對此事件進行了通報。
事實上,伍皓并不是第一個為政府開通微博的官員,只是在他的積極倡導下,云南省政府網絡問政的步伐走得堅定有力,從網友調查團,到網絡發(fā)言人,再到網絡新聞發(fā)布會,云南省委宣傳部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推向網絡輿論的前沿。有人高呼這是“突破”而鼓掌吶喊,也有人說這是“作秀”而不屑一顧,還有人堅信這是政府的危機公關而感嘆萬分。
微博跑在留言前
“今天上午9時許,昆明市螺螄灣市場及云紡商業(yè)區(qū)100余名不愿搬遷的商戶聚集散發(fā)傳單,抵制關閉市場。隨即,現場圍觀人員聚集了1000余人,部分人員沿途砸毀施工隔離欄,堵斷交通,打砸工程車輛,并用磚塊攻擊現場值勤民警。下午,警方先后將24人帶離審查,事態(tài)得以平息?!?/p>
當晚9時35分,“微博云南”發(fā)布了這樣一條消息,數十名網友隨即轉發(fā)和評論。發(fā)布這條信息的人正是伍皓。就在兩周前,他剛接任云南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云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
事實上,微博早已不是新鮮事物。這種絕對原創(chuàng),來自草根,實時播報的方式也引起了云南省委宣傳部的高度重視。在螺螄灣事件之后,“微博云南”作為云南省委新聞辦公室的網絡信息公開和新聞發(fā)布平臺被固定下來。
就在前段時間,媒體對“微博云南”做出了肯定:在螺螄灣事件爆發(fā)期間,云南省政府并未陷入鋪天蓋地的輿論風潮,“微博云南”改變了政府先處置事態(tài),后發(fā)布消息的習慣性套路,變被動為主動,跑在流言前面。
云南省委宣傳部新聞處副處長龔飛告訴記者:“‘微博云南’由一批云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參與維護,他們主要是負責云南省委宣傳部的網絡宣傳工作,伍皓主要起監(jiān)督、指導的作用?!?/p>
雖然“微博云南”為網民與政府搭上一座便捷橋梁,但是從網友在“微博云南”上發(fā)表評論和轉發(fā)消息的數量來看,網友參與熱情和實際閱讀并不樂觀,這一“破天荒”的舉動同時也引起了一番不小的討論,有人質疑事件細節(jié)和原因,有人發(fā)牢騷甚至責罵。而識者強調要抱著“謹慎而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此事。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傳媒與輿情調查中心主任助理周葆華指出:“如果只重形式,微博可能變空殼。官員不僅要有姿態(tài)、有意識,還應結合自身能力,投入精力,讓微博持續(xù)發(fā)揮作用,而不是曇花一現,否則效果可能還不如傳統(tǒng)溝通渠道?!?/p>
網絡發(fā)言制度化
“我是一個坦蕩的人,在做新聞記者的時候,在網上發(fā)言從來都用實名?,F在雖然身份不一樣,一般來說也不敢隨便在網上發(fā)言了,但既然要說話,就還是堂堂正正用我的實名。對實名回應的后果,我也不是沒有考量,但我一向有個觀點:宣傳部門要從‘捂蓋子’思維向‘揭蓋子’思維轉變?!痹诶ッ鳌靶W生賣淫”案的風口浪尖,伍皓實名發(fā)帖回應網友質疑,就在此前一天,眾多媒體報道云南省將建立“網絡發(fā)言人”制度。所謂“網絡發(fā)言人”只是一個形象的說法,其實就是有關部門針對網友的質疑,以實名方式進行回帖。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云南省相關政府部門實名發(fā)帖回復網民質疑的現象明顯增多。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云南省委宣傳部正式明確提出建立網絡發(fā)言人制度前,就有昆明市規(guī)劃局、昆明市城管局和宜良縣公安局等政府機關進行實名回帖。
就在前段時間,邢鯤自縊案再次把云南推向媒體的聚光燈下,龔飛告訴記者:“在宣傳部門的極力倡導下,昆明市公安局新聞發(fā)言人姚志宏積極履行網絡發(fā)言人的職責,雖然遭遇到網友不同層面的質疑,但及時回應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迸c此同時,云南省委宣傳部已經意識到政府網絡發(fā)言人公信力建設這一亟待解決的問題,他們即將要建立發(fā)言人問責制度,用于評估發(fā)言人的表現,以便實施獎懲,樹立該制度的權威性。
在現實中政府信息公開尚未落到實處的背景下,虛擬空間中的發(fā)言人制度能否真正發(fā)揮溝通的作用,還是僅僅只是一個傳播噱頭?我們還有待觀察。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涂光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沒有新聞發(fā)言人制度,只有新聞發(fā)布制度,發(fā)言人是一個具體身份,一個職業(yè)行為,難道署上名字就成為發(fā)言人了嗎?我們要慎重使用‘制度’,如果制度被泛化,就會失去權威?!?/p>
誠邀網民參與
“活動效果出奇地好!”去年 2月20日下午,云南省委宣傳部新聞處副處長龔飛給伍皓發(fā)了這樣一條手機短信。龔飛是“躲貓貓”事件調查委員會的組織者,在發(fā)送短信時,他們剛剛結束了在云南省晉寧縣的調查。然而,情況并非他所預想的那樣。
這件事情還得從2月12日,晉寧縣公安局看守所對一名在押人員的死亡原因做出的說明說起,讓云南省委宣傳部沒有想到的是“躲貓貓”引發(fā)了網友的口誅筆伐,一度成為網絡熱點詞匯。當時,忙于全省宣傳部長會議的伍皓一直沒有時間上網,直到2月18日打開電腦才發(fā)現“躲貓貓”一詞鋪天蓋地,“我第一反應就是不能讓真相躲貓貓,要讓真相亮堂堂?!弊笏加蚁牒?,伍皓決定要走一條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路。第二天下午3時,云南省委宣傳部發(fā)布公告,面向社會征集4位“網民和社會各界人士代表”參與“躲貓貓”事件調查。在發(fā)布公告的前幾分鐘,伍皓在自己的QQ群里做動員,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倉促的決定得到了網友強烈的反響,報名人數超過千人,為此,云南省委宣傳部臨時決定增加招募名額。可以肯定的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一個開放的心態(tài),云南省委宣傳部成功地打破了被動的局面,巧妙地轉移了輿論的焦點。
在媒體攝像機前,一群背著背包,拿著相機,手捧筆記本電腦的年輕人在出發(fā)前慷慨陳詞:“我們可以接近真相……”然而,這個從產生念頭到完成調查歷時不過50小時的創(chuàng)意讓滿腔熱情的網友大失所望,他們所撰寫的調查報告如行云流水,絲毫不能觸及幕后真相,這一標志性的事件也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各方質疑的聲音如約而至。
涂光晉強調:“雖然省委宣傳部的初衷是好的,其目的在于讓公眾參與執(zhí)政、執(zhí)法過程的監(jiān)督,但是任何輿論監(jiān)督都應該建立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之下,在我國,除了司法人員和律師之外,包括省委宣傳部在內的其他政府部門是無權介入刑事案件的偵查過程。宣傳部門的介入帶來的遺患是權大于法,與我們國家的法制建設不相符合。”
其實,云南省委宣傳部在推進網絡傳播的進程中也并非一帆風順。龔飛感嘆道:“與當事政府部門的溝通和協(xié)調是省委宣傳部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事實上,一些政府部門至今都排斥,甚至忌諱媒體,特別是互聯網,云南省委宣傳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龔飛透露:“今年1月份,我們打算召開一次全國性的傾聽大會,邀請全國新聞界及網民代表對云南省所發(fā)生的新聞事件的處理方式進行討論,總結經驗,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
在風起云涌的網絡時代,云南省委宣傳部的種種嘗試可謂爭議頗多,但是它不斷探索對待網絡輿論的新理念、新辦法,一點一滴地推動官民間的良性互動,為地方政府處理類似事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正如龔飛所說:“我們不怕拍磚,不怕批評,不論多么尖銳的意見,我們都能面對,批評的聲音越多,我們越有改進的動力,因為這既是壓力又是動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