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教學大大活躍了語文課堂,為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同時體現出教學手段的新穎性。但是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多媒體也不例外。筆者結合自己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體會,感到語文多媒體教學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不足:
一、課件“統(tǒng)治”課堂。淡化語文課堂上師生情感的交流。
課堂教學的精妙在于藝術性地激發(fā)學生的情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其產生頓悟,進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的火花,而不是把預先設計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盡致。每個有經驗的教師都能從學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應的反映;而學生也可以從教師的面部表情和手勢得到鼓勵,受到啟發(fā)。這種交流是無聲卻必不可少的。教師手不離鼠標,學生眼不離屏幕就隔斷了這種無聲的交流,少了課堂上的“人氣”。師生面對面教學相長的熱烈與融洽的交流氣氛大減。
二、本末倒置。過分追求多媒體課堂教學的高密度、大容量、快節(jié)奏。
語文多媒體教學的高密度、大容量、快節(jié)奏已成事實,這為提高語文教學效益創(chuàng)造了便利條件。但語文多媒體課件中圖片、音樂素材的“多”和“濫”容易忽視了語文固有的學科特點,就語文學科而言,并非每篇課文都適合用所謂的多媒體進行教學。但凡事皆有“度”,語文多媒體課堂教學要恰當控制教學容量、密度與節(jié)奏,要以有助于學生接受與消化為前提。
三、削弱了語言文字的張力,限制了學生思維想象的空間。
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如果老師用多媒體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畫面、音樂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省去了思維活動的感悟過程。說到底,這只是一種變相的填鴨式教育。語言文學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一定的模糊性,有廣闊的思維和想象空間,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百個人讀《紅樓夢》就有一百個林黛玉的形象。因此,我們盡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來營造氣氛,喚起情感,引導想象,但決不能用屏幕、畫面這種虛擬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象遠遠大于屏幕,僅僅借直觀手段來組織教學,對學生思考力、想象力、聯想力都是一種損害甚至是扼殺。
總之,多媒體的優(yōu)越性運用得當可以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如虎添翼,大放異彩,運用不當則事與愿違。我們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多媒體技術的特性,真正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有利作用,實現多媒體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最佳整和。
作者單位:山東省招遠市城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