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是《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作”課程的重要理念。在學段目標的制定上,始終貫徹著這樣一種思想:提供廣闊寫作空間,卸除種種寫作束縛,釋放學生自由心靈,尊重學生獨特體驗,減少老師過多干預,放寬作文評定尺度,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小學生寫作的個性化?!墩Z文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強調(diào)“注意讓學生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在第三學段提出“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第四學段提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等??偠灾?,追求小學生作文的個性化發(fā)展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小學作文教學新思路,新方向。
如何去實踐、實現(xiàn)真正的小學生作文的個性化呢?我們應采取怎樣的教學策略來應對呢?我們作了如下的嘗試和思考。
一、鼓勵學生個性化地思考
行起于思,止于思,成于思。沒有個性化的思考,只是人云亦云,只是大家都“英雄所見略同”,不可能有充滿個性色彩、豐富多姿的作文。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學生的個性、經(jīng)驗、認知、情感等都具有差異性,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更是有力的證明。事實上,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其思維品質(zhì)、思考方式、思考內(nèi)容也存在著明顯的個性特征。如在作文教學《“〇”的隨想》中,在學生的眼里,“〇”是眼淚,是月亮,是地球,是嘴巴,是槍口,是湯圓,是童年鐵環(huán),是草叢里的雞蛋……每一種聯(lián)想,都是學生個性思考的結果。鼓勵學生個性化地去思考,其前提是,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位,放手讓學生放膽想象、表述,并不時地加以肯定、鼓勵,在學生的思考出現(xiàn)了偏頗、出軌、錯誤或迷茫時,加以點撥、引導。立足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怎樣思考就怎樣說,想到了什么就說什么,沒有限制,沒有束縛,給學生一個極大、極廣袤的思考空間。
作文個性化的基點是真,學生內(nèi)心怎樣想,就怎樣說,就怎樣寫,只要真實的,就是富有個性的。老師切莫以自己的思考代替學生的思考,切莫讓學生都要接受自己的意愿。有時候,學生充滿個性化的思考更會令我們驚喜、欣賞。有這么一個例子,一次日記中一個學生寫了這樣一個句子:“放學回家,我路過十字馬路口,看到有三位警察叔叔整齊地站在崗亭旁,一動不動。這,多么像幾只正在等待命令的鸕鶿啊!”這是一個洋溢著學生個性的但并不恰當?shù)谋扔骶洹@蠈嵳f,我首先為這位學生的個性和學習語文的靈性拍手叫好。他一定是在學了《鸕鶿》一文中的那句“灰黑色的鸕鶿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而受到啟示的。他的逆向思維真令我自嘆不如。后來,我組織學生對于比喻句的本、喻體互換、倒置進行了一番研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當然,學生能夠出現(xiàn)如此讓人驚喜的個性化思考結晶,是因為我們一直都在尊重鼓勵學生的個性思考,都在力求張揚他們的個性思考。以至于原先學生只會把老師比作“春蠶、紅燭”等缺乏個性的比喻,現(xiàn)在學生可以把老師比作“春泥、樹根、鋪路石、橋、牛、燈、春風、山泉……”等富有新意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讓人感到了個性化的無比魅力。
個性化思考,在想象作文中尤為重要。思維品質(zhì)的差異性決定了作文構思的異同。以《龜兔二次賽跑》為例,老師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內(nèi)心真實想法,展開想象,構思材料。結果學生們有的寫“烏龜巧用滑步車,憑科技力量,再勝兔子”,有的寫“兔子吃一塹,長一智,擊敗烏龜”,有的寫“兔子重蹈覆轍,再度落敗”,有的寫“兔子求勝心切,慌不擇路,迷失方向”,有的寫“比賽路程中有一條河擋住去路,烏龜憑游泳本領,輕松過河,而兔子則造獨木舟渡河,延誤時間,結果輸?shù)舯荣悺薄?/p>
個性化的思考,讓學生成為作文的主人,讓學生真切而自然地感到了“我在”的境界。
二、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體驗
作文的最質(zhì)樸,也最崇高的意義,它是學生心靈的一段寫真,它是一種自然奏鳴的生命之音,它是一個生命在歲月里,在遐想中的真實記載。而學生的生命體在生活中的體驗是充滿著個性色彩的,是獨特的,各自的,是交織著個人情感、態(tài)度的,是誰也替代不了的,是誰也不可能像他的內(nèi)心體驗那樣細膩、親切、深刻的。只有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充滿個性色彩的情感體驗,返樸歸真,追求心靈原始體驗的原生態(tài)作文,是真正意義上的心靈作文,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作文,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作文與人格的和諧,讓學生在作文過程中進行良好的人格塑造和情操涵養(yǎng)。
近來,電力緊缺,時常停電。而在停電過程中學生體驗到的個中滋味不一,有喜有憂,有笑有淚。如同樣以“停電”這一話題來作文,有的學生寫停電以后帶來的極大煩惱,四周一片漆黑,世界似乎沉寂。僅憑著昏黃的燭光來照明,學習、生活很不方便。有的學生則從停電后,居民們?yōu)榱藨锻k妿淼牟槐?,紛紛購買了發(fā)電機,每當一停電,片刻的沉寂之后,一臺臺發(fā)電機一只只野獸般嘶鳴吼叫,聲響震天,攪得小區(qū)不得安寧。有的學生卻寫自己在停電過程中體驗到了鄰居之間的真誠和愛心,停電后,自家恰好沒準備蠟燭,到商店去買,又已賣完。鄰居知道此事后,熱情地送來了好幾支蠟燭,燭光搖曳之際讓人倍感溫馨。有的學生則寫了這樣的感人小事,小區(qū)停電后,住在底樓的居民擔心樓上的住戶年紀較大,行動不便,在一停電之際,便忙不迭地上樓為他們點好蠟燭,打掃房間,做好家務,讓其感動不已。有的學生選取了停電后,一家人圍著燭光坐在餐桌旁開始家庭討論會的事。即使是討論會,每個同學寫得又不一樣,有的寫家里人對于停電原因、停電現(xiàn)象的討論,討論中不乏對政府一些行為的建議,如居民樓停電了,而馬路上的一些噴泉、裝飾燈,公園里的一些人造景點卻不受影響,永不停電。是居民正常生活重要,還是這些設施重要,在不能保證居民日常照明的情況下,誰還有心思去看風景?建議政府應改變一些不必要的電能浪費現(xiàn)象。而有的學生卻這樣寫道:沒電了也無關緊要,甚至還挺不錯。因為沒電,才有家庭浪漫的燭光晚餐,因為沒電,才有全家人都放下各自工作、任務,圍著燭光進行一番前所未有的促膝談心。停電,讓家庭有了一次心與心交流的好機會。
還有的學生大膽、直率地寫出了自己真實的在停電后的內(nèi)心感受:停電真好!因為家庭作業(yè)較多,因為父母有言在先,如果今晚停電,考慮到保護視力,今晚的家庭作業(yè)可以免做。所以當一停電的剎那,在人們一片失望的驚呼聲中,他卻坐在黑暗里開心地笑了。只可惜這笑并沒有維持多久,僅過了一個小時,電又恢復了,他只好垂頭喪氣地在父母和人們?yōu)閬黼姸吲d之際,重新去完成家庭作業(yè)。他甚至有點厭惡電的到來。當然這也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認識的偏差,但也彌足珍貴,因為,這很真實,很獨特。
更有的學生在寫以停電為題材的作文時,非常巧妙地捕捉到了自己獨特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