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行為,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閱讀教學呈現出更為開放的態(tài)勢。尋找文本有效性支點進行閱讀教學,教學中善于鉆研的教師自己創(chuàng)設支點,將文本引向更深刻、更精彩、更有個性的解讀,是一種語文閱讀的好方式。
關鍵詞:語文課堂 文本閱讀 有效性支點
一、什么是有效性閱讀支點
文本是一個內涵豐富的綜合體,它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它需要師生通過信息交流進入一個特定的文本境界,并對其進行探究。
文本有效性支點是指能橇起對整個文本或某個部分有價值地思考、解讀的核心凸點,是教師根據自己對文本深入研究、領悟而設置的有利于展開文本深度探究的話題、問題或問題組。可以引導學生在有效性支點的空間里領悟語文。
這個支點,可以是文本內在結構組合的關鍵點,可以是揭示文本內涵或意義的突破點,可以是引發(fā)學生探究文本真意的興趣點等等。
二、閱讀支點構建實施途徑
(一)教師與文本深度對話
1.入文——讀透文本
入文,是教師設置閱讀支點的第一步。
入文需要教師反復誦讀,潛心領會,細細觸摸,與作者心靈交流,感受作者在寫作內容和寫作技巧上的不足。經過整合形成自己獨到的認識,捕捉設置最有效的支點。
2.出文——思掘文本
教師要將文本信息進行比較、歸類、整合、拓展,加深對文本的獨特感知,掘深文本的深度,為課堂的有效、多元生成打下基礎。教師要認真思考在此處預設的閱讀支點是否有實效,能否達到精確理解或發(fā)散理解文本的目的。
3.補文——夯實文本理解
教師深鉆教材的同時也要用好教參、作業(yè)上設題、名家解讀等資料。將一個閱讀支點放在具有更多閱讀見解的大背景中進行對比和印證,更有利于優(yōu)化設計支點,體現閱讀支點的科學性、準確性、獨特性和巧妙性,提高課堂效率。
(二)構建閱讀支點、著眼點
1.把握支點的核心性
文本的有效性支點必須是文本內容的、情感的、技巧的或是具有某種主導價值意義的核心點,是文本價值的突出亮點,也是教學的重要點。抓住文本的核心點進行有效的閱讀設計,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從而拓深思維深度,擴展思維寬度,能有效引發(fā)學生生成創(chuàng)意性的解讀。
文本是一個信息的綜合體,要引導學生對文本精確感知、體驗、理解文本的深刻內涵。而引導必須基于一個恰當的閱讀支點,激發(fā)學生對文本整體或精要部分的理解和探究。讓學生迅速深入文本,從整體上把握文本的重要信息、探究文本的核心要義。
2.重視支點問題的可探討性
學生是文本信息的接受者、加工者、延伸和創(chuàng)造者。閱讀支點的設計,是教師深入文本探究,通過反復對比、推敲才確立的。要有意識地引進問題的可探討性,給學生以足夠探索的空間,充分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將學生引入更深的文本閱讀中,使學生感受文本巨大的張力,最大程度地實現文本的應用價值。
如,講析《孔乙己》時可以這樣設置閱讀支點:文章并沒有直接寫到孔乙己的結局,依據你的解讀,你認為他是死了,還是活著?請闡述支持你結論的理由?
3.注重支點問題的漸進性
學生對文本全面理解需要一個漸進深入的過程。閱讀支點必須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的鋪開,具有層遞性和漸進性。使學生閱讀文本時蓄勢鋪墊,前后連貫,又需要有一定的跳躍性,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4.凸現支點的巧妙性
文本的支點很多,但要設好巧妙支點卻不容易,這需要教師有鉆研教材、思考教材、設計教法的能力?!爸悄苌?,妙能生智”,謎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謎面來自巧妙的組合設置,謎底又在思考之后巧妙地生成。同樣的道理,巧妙的閱讀支點能抓住文本精要,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的巧妙性、智慧性、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如《故鄉(xiāng)》可這樣設點:①你讀了課文能否用一個字歸納整篇文章情節(jié)展開過程?②故鄉(xiāng)“變”的是什么?“不變”的是什么?
(三)設計文本有效性支點的方法
1.立足文本之內設計閱讀支點
立足文本是語文有效性閱讀恒久的堅持。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有豐厚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教師要組織學生學好、學深、學透文本,有意識地在文本之內設置閱讀支點,讓學生深入文本內部,感知、理解文本知識和內涵,各個擊破,到達深透理解文本的目的。
“眼,文心也?!痹S多文章其實都暗藏文眼,或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個短語、一個句子。它們可能出現在標題或文章的某個部位。教師解讀文本捕捉文眼,進行提煉概括,設計成展開文本解讀的支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從標題中去設置閱讀教學支點
有些文章的標題本身或是隱藏著很好的一個閱讀支點。教師將它與整個文本聯系起來,梳理、提煉、概括成一個支點,展開文本多元、創(chuàng)意性解讀。
如《斑羚飛渡》可以抓住標題中的“飛”字來設計:
①斑羚是奔跑的,它為什么會“飛”?
②“飛”起來的原因、結果、目的、意義是什么?
(2)從核心句去設置閱讀教學支點
很多的文章都有核心句,是全文的中心句也可能是某個精彩部分的關鍵句,它往往是整個文本的重要支撐點。教師圍繞它來設置閱讀支點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如《社戲》一文,可從結句“我再也沒有看過這樣的好戲,沒有吃過這樣的好豆”中的“好戲”“好豆”來設計。用這個支點,學生更容易入文,增加文章的感受力。
(3)從提煉中心內容(關鍵信息)來設置閱讀教學支點
有些文章內在關系很強,要理順關系,分清主次,去次存主。找準一個閱讀支點,突顯要義,或溯因或推果,整篇文章就能有序、巧妙地展開,學生解讀也更深入、透徹。
如《岳陽樓記》一文這樣設計:
作者贊賞古人什么境界?推溯今人境界和行為表現?為什么贊賞古人境界?通過對照古今得知作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談談三者境界的高低關系。
2.立足文本之上設置閱讀支點
立足文本之上,即從文本外圍來設計閱讀支點,推進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我們可以從表現手法、方法,文學界的爭論點,名家對作品的點評,以及教師自己對文本的獨特見解等,或正面或反面來設計,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興奮度,展開文本多元解讀。
如《沁園春雪》一詩。對照原文和彩圖中毛澤東書法內容,找出一個不同的字,并解析為什么要改?
3.立足文本之外設置閱讀支點
強調文本之外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感知、理解、欣賞文本,或換一種方式去解讀。比如從學生的情感、興趣、好奇心,從學生的復述、寫作等角度去設計。這就需要教師在鉆研文本時要以文為依托著力思考,造設新支點,讓學生獲得更真切的感受,以激起學生的強烈的閱讀欲望,更有利于形成對文本的正確解讀、多元解讀、深刻解讀,或從錯誤的解讀中找到正確。但不能違背文本主旨本意,曲解文本,如《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讓學生理解文章后設置了一個以寫作帶動理解的支點?!盎▋郝淞耍职值纳碛皾u行漸遠,但”并配上合適的音樂,讓學生理解后進行寫作,然后讓學生自己來讀。
總之,文本是鮮活的?!耙磺€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何讓學生去認識“哈姆雷特”方法還有很多,教師反復誦讀,潛心領會,與作者心靈交流,感受作者的寫作技巧,發(fā)現并巧妙設置文本閱讀的有效支點,使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獲得更多感受,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達到使學生愛閱讀、愛語文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之友》.2009.1~2009.9
2.張孔義,方云龍.《語文教育科研導論》.2003.6第一版
3.《語文教學月刊》.2009.7~2009.10
4.呂敬仁.《名師設計教學創(chuàng)新思維》.2005.4
作者單位:浙江建德壽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