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文素養(yǎng)的核心是重視、尊重人的權利、思想自由和自我選擇。教育改革思潮的回落以及對學生作為獨立個體的人的發(fā)展的極度重視,迫切要求英語教育也應著手于人文精神的教育。
【關鍵詞】人文 素養(yǎng) 教學
人文素養(yǎng)的核心是重視、尊重人的權利、思想自由和自我選擇。它著眼于學生人性、人格的發(fā)展,基本素養(yǎng)的提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這與當前“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的教育理念是不想違背的。但當前人義的培養(yǎng)任務總是狹隘地落在語文這門學科身上。作為語言文化學習科目的英語,歷來游離在人文主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之外。而西方發(fā)達國家教育改革思潮的回落以及對學生作為獨立個體的人的發(fā)展的極度重視,迫切要求英語教育也應著手于人文精神的教育。
一、當前高中英語教學的弊病
當前的英語教學大多是以老師講解詞匯和語法知識為主,其次就是搞聽說讀寫這些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課后大量的習題鞏固。其中人文性在教學中體現(xiàn)的比較少。但反思一下,這能全怪英語老師嗎?期末考、中考、甚至高考如同無形的指揮棒在背后遙控著老師,大大小小的考試所考的無非就是聽力、單項填空(也就是語法)、完形填空、閱讀理解、短文改錯、寫作這幾大類型。幾十年如一日的考核方法使得老師和學生都誤認為英語教學的內(nèi)容就是由詞匯,語法,技能。會做題,會寫點簡單的應用文,會說幾句英語就是把英語學好了。
二、新教材閃現(xiàn)的人文之光
隨著新課程如火如荼地實施,我們欣喜地看到教材有了革命性的變化。如英語人教版實驗教材必修1 Unit 5 Nelson-Mandela——a modem hero里面Warming up和Pre-reading部分的幾個問題我就覺得設計得很好:
What are the qualities you should find in a great person?Who do you think is a great person?
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而這些正是體現(xiàn)了英語教學的人文性,因為批判性思維也是人文科學素養(yǎng)的組成部分Z--。
再看看必修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這里關注的是情感問題,學會幽默,懂得幽默是教會學生樂觀心態(tài)的重要途徑。這也是以往教材所缺乏的。更難得的是這個單元還涉及了英語的文字游戲:如:
1 C:What's that ny doing in nay soup?
W:Swimming.I think!
2 C:What's that?
W:It's bean soup
C:I don't want to knowwhatit's been.I want toknowwhatitis now.
學生在反復讀后也不由的會心一笑,恍然大悟,從而愛上英語。教材中閃現(xiàn)人文之光的例子還有很多,筆者不再一一列舉。
三、困惑和反思
人文教材的出現(xiàn)為英語教育的人文培育打開了一條希望之路。但筆者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惑。由于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羈絆,學生們幾乎從踏入高中大門的第一天起,精力都瞄準了高考。一考定終身的考試機制使學生很難把英語學習當成一種享受更無暇去了解那些優(yōu)美的、陶冶性情的文章。
那出現(xiàn)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歸根到底就是考核標準的問題。雖然《高中課標》提出的“提供多種選擇,適應個性需求”高度褒揚了人本主義,也體現(xiàn)出高中英語課程的人文性,但從檢驗學習的考試形式來看,筆試仍是唯一的考核辦法,而考試的題型也沒有變化。學生依舊需要沉浸在背語言點、記單詞、做考題的苦差事中。為什么現(xiàn)在還存在為語言而語言忽視人文精神的英語教育?答案就在于高中英語新課標理念和評價脫離的現(xiàn)狀。針對這種情況,我建議從最根本的高考開始對現(xiàn)有的英語考試題型來一次變革:
(1)增試口語,內(nèi)容以必修模塊各個單元的主題為基礎,設置情景英語的考核;
(2)閱讀題應該出能考出學生真正閱讀技能的題目,形式應該有問答題、歸納演繹或其他形式而不只是多項選擇。
教育的本質(zhì)是把學生從一個自然的人發(fā)展成為一個社會的人。這是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推脫的任務。如果新課標所提出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這三個方面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能真正地體現(xiàn)在評價體系中,那它就永遠只是一紙空文。怎么樣才能切切實實地把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貫徹到新課程中去,這是每一個教育者都必須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