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已經(jīng)從理念層面進入實際操作的探索階段,隨著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入。逐漸暴露出不少問題。尤其是農(nóng)村中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實踐,這些困難已成為制約農(nóng)村中學課程改革的瓶頸,制約著改革的深入。如果我們忽略解決這些困難。那么“課改”可能成為一種“運動”或成為“穿著新鞋走舊路”的形式主義。本人通過調查周邊地區(qū)部分農(nóng)村中學的課堂改革情況,概括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困難。
困難一:不知用什么教
新課改涉及的范圍之廣、運作的速度之快和課程體系改革之復雜是空前的。而教師的觀念技能尚未準備就緒。雖然經(jīng)過培訓。但缺乏深度,缺乏可借鑒的參考。教材過于城市化,理想化,不適應農(nóng)村學生現(xiàn)有的價值觀和現(xiàn)有運動技能的水平以及興趣特點,教師運動技能儲備不足。
我認為要克服當前的這種困難,一是組織教師進一步學習,從深層次理解改革的內(nèi)涵,在重視學生興趣的前提下,加強對學生體育價值觀與責任感的教育。重視學生對體育需要的引導。二是加強校際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集思廣益。三是改革課堂的組織形式,推行男女分班合作,或興趣特長分組,做到人力資源優(yōu)化配置。
困難二:教師運動技能滯后
新課程需要我們教師有多種運動技能的儲備,不僅要一專多能,而且要與時俱進,知識技能更新和發(fā)展是必然的,因為社會發(fā)展的同時需要教育超前發(fā)展,其中最關鍵的還是師資。我們僅僅要求自己擁有“一桶水”是不夠的,而是要始終擁有一棲新鮮的活水,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解決這一問題,一是教師本人要個人運動技能進修,要制定個人專業(yè)發(fā)展計劃。利用假期到校外體育機構進行學習,也可通過媒體工具進行學習。二是教研部門要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培訓,特別是新項目推廣培訓。三是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教師定期進修制度,強制性地進行專業(yè)進修,國外有些地方進修制度銀值得我們借鑒。
困難三:場地、器材的缺乏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場地、器材缺乏是農(nóng)村中學的普遍現(xiàn)象,即使有一些器材,也是成人標準競技類的器材,缺乏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所需的器材。本人認為解決這一問題。一是對現(xiàn)場地進行必要的改造,在新建場地時,要有長遠目標,兼顧場地的綜合使用。二是將現(xiàn)有器材變通使用,盡可能做到一物多用,如跳高架可作為球門、羽毛球、排球球網(wǎng)、乒乓球臺可當打小排球之用。三是我們自己可以動手自制一些。市場上出售往往是標準化的,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的器材一般難以買到。需要自制。四是爭取學校重視,加大投入,逐步購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