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jù)學校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認知特點、調整和充實德育內容。重點從“對思品教師的管理、對思品課堂教學的管理、對班隊會中進德育的管理、對思品教研的管理、對校外德育教育的管理”等五方面進行嘗試、探索,最終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生
品德教育 探索 研究
引言:《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指出,中小學德育工作應主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調整和充實德育內容?!靶W從行為習慣養(yǎng)成人手,重點進行社會公德教育,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教育,聯(lián)系實際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xiāng)、熱愛集體以及杜會生活常識教育?!?/p>
一、對思品教師的管理
思想品德課是學校德育的核心,這一性質決定了思想品德課教師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師,他們應該是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骨干和主力軍,要求應當具備更高、更新、更全面的素質。從一定意義上講,學生的素質取決于教育者的素質?!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自身的修養(yǎng)對學生影響的程度是深刻的。
二、對思品課堂教學的管理
如何把呆板、生硬的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和“滿堂灌教學”方式變成生動活潑、富有成效的受小學生歡迎的現(xiàn)代教學?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從而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質?
1.思想品德教育目標貼近學生。制訂目標,是科學管理的靈魂和核心。然而。目標制定不合理,太高或太低,也會影響教育效果,必須使德育教育目標貼近學生實際。德育教育也要根據(jù)學校在不同年級提出不同思想品德要求的長期和短期目標。
2.思想品德教育組織形式貼近學生實際。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只有貼近學生實際,學生才會喜聞樂見,其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我國是一個具有燦爛歷史文化、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和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國家,節(jié)日、紀念日貫穿于一年的始終,是一筆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資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在節(jié)日、紀念日中滲透德育內容,既容易被學生接受,又能形成一個傳統(tǒng)美德的思想教育系列。
3.思想品德教育活動貼近學生實際。思想品德教學活動,重在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1)促進學生參與的群體面和個體態(tài)度;’(2)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氛圍;(3)促進學生的相互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4)促進學生的知情結合和知行統(tǒng)一;(5)促進學生的道德辨析和道德選擇;(6)促進學生的良好的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和諧發(fā)展;(7)促進學生關注人、環(huán)境和社會;(8)促進學生認識理想和現(xiàn)實: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對班隊會中進行德育的管理
在專題班隊會上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德育專題班隊會,抓好養(yǎng)成教育,使學生從活動中有所悟,有收獲。1.抓好起點養(yǎng)成教育。2.對不同年級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3,嚴格要求,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對思品教研的管理
教師不僅要深入學習還要吃透《課程標準》,以《課程標準》的貫徹落實推動思品教學改革,增強思想品德教學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1.設計能體現(xiàn)小學生特點和本區(qū)域特點,符合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2.通過教學實踐,探索思想品德形成過程的研究;3.深化教學改革,研究課堂教學新方法,探索教學方案和教學設計;4.對低年級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方法的實踐和改革的研究;5.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與新時期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的研究;6.以情景教學法為主,探索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方法的改革;7.小學思想品德活動化教學研究。
五、對校外德育教育管理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社會道德的發(fā)展對學校德育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工作的社會化、生活化發(fā)展趨勢日益凸現(xiàn)。新的德育課程觀把學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經(jīng)驗等作為重要的德育資源,強調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增強個人體驗,而學生參與實踐的主體環(huán)境就是學校與家庭所在的社區(qū)。
但在具體實施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2.活動內容要豐富多彩,有思想性,形式要多樣化;3.要發(fā)揮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特別是注意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自制能力的培養(yǎng);友愛精神的培養(yǎng);處理好集體榮譽感和個人榮譽感的關系;責任感的培養(yǎng);挫折教育,毅力和堅韌性的培養(yǎng)等方面。
總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是一項復雜、長期、艱巨的工作,我們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總結才能使新時期的德育工作更具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