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開始寫作文,很多學生寫作時無從下筆,皺眉苦臉,就擠出干巴巴的幾句,讓人讀來干燥無味。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把自己的語言整合成一篇屬于他們自己的文章呢?如何改變學生的流水賬,我作了以下探索:
一、運用媒體,喚醒孩子的次序感
在教學人物肖像描寫時,我用兩篇文章作了比較,并且用動漫形式出現(xiàn),一篇文章按一定順序介紹了人物的外貌特征,有條有理,讓人一目了然,動漫與文章相呼應,按順序逐步出示人物的外貌;一篇文章東拉西扯,頭一句,腳一句,很凌亂,我出示的動漫也刊順序可言。看完媒體演示后,我讓學生自己談體會,哪一篇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很快,學生自己總結出了:按一定順序寫的文章讓人看了有條理,層次清晰。學生也很快掌握了作文的初步技巧:有順序的寫作。
二、五彩的媒體。視覺喚醒語言
孩子的生活是五彩的,大自然也是五彩的,如何喚出孩子的已有知識,并拓寬他們的視野與想象,我讓媒體與作文教學有效結合,我用五彩的秋景作為媒體,讓孩子們仔細觀察,用詞或句說出自己觀察到的事物。很快,“天空一碧如洗”“雁過留聲”“菊花爭奇斗妍”“枯黃的落葉像飛舞的黃精靈”一句句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從孩子的思想里蹦出來,孩子們欣喜若狂,原來自己也可以寫出漂亮的句子。我又通過已學的有關順序的知識讓孩子們進行整合文章,一會兒,從上到下,由遠及近,從早到晚的有序的文章在他們的腦海構織完成,孩子們從此對自己的文章充滿信心。
三、媒體出示材料,辯論展示自我思維
我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把它用媒體出示,讓他們互相辯論,如塑料的有害與有利性,我搜集了一些有利的一面,又搜集了有害的一面,讓學生互相辯論,并于爭論中得到最佳思維:應用方便但要注意衛(wèi)生、環(huán)保,合理運用,才能揚長避短。在此,,一篇篇有自己思維的,如何正確使用塑料的文章從他們手下誕生。
四、運用課件對比,走進學生的心靈
我通過媒體記錄了河流的清——濁——黑的變化,沙漠的荒蕪。森林的變遷,讓學生用話寫出自己的感想。學生由可怕的變化。心靈的震撼,到自我文章中對自己行動的指導——保護自然,就是愛自己、愛生活,那篇篇震動他們心靈的文章寫得感人至深,讓人讀來不忍放手,那是他們心靈的綻放。思維與語言的整合。
我又把汶川大地震的感人照片、場景給學生觀看,讓他們說說自己的行動,孩子們流著淚看完圖片,爭先恐后地捐出自己的愛心,并給災區(qū)的孩子寄去他們心底最真切的關心問候與鼓勵。孩子們心靈又一次升華。
學生其實是具有可塑性的,但又具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意識,給學生一個思維跳躍的平臺,可以讓學生飛起來。我通過媒體與作文教學的整合,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迅速得到提升,思想境界也很快提高。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付出,將來我的學生一定會“下筆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