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成功的秘訣。學生智力的發(fā)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制生學習興趣的制約。在地理教學中,我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課堂教學力求形象直觀,把興趣培養(yǎng)貫穿始終
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要善于抓住青少年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學習的開始就使他們產(chǎn)生興趣。中學地理第一章的內(nèi)容正是培養(yǎng)興趣的開篇。學生對于宇宙的奧秘,自然奇觀,如極晝、極夜、晝夜交替、四季交替等問題,似乎知道點,但又說不清楚,教師用形象、直觀的三球運行儀、幻燈、模型、圖片及手勢等多種方式進行演示、講解,從理論上加以說明,再適當補充一些數(shù)據(jù)、資料,把這些看得見、又看不見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xiàn)象具體化,學生很感興趣。有的教材內(nèi)容,不太好理解?;蚴请y記易忘,學生往往沒有興趣。教學中,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采用形象、生動的比喻,也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地理學是在前人不斷探索、觀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科學。既然是科學,就不光是背背礦產(chǎn)、山河等。對學生來說,掌握復雜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弄清其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是比較困難的,也容易由此產(chǎn)生不愿意學的想法。教學中,應盡基結合實際,使學生感到身邊有很多地理現(xiàn)象,孕育著地理原理。如講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時,提出學生熟悉的,但又解釋不清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如:晴朗時天空呈藍色,陰天為什么呈乳白色?日出日落時又為什么呈紅色?指出這是由于大氣對波長不同的太陽七色光散射,吸收狀況不同而造成的。被長較長的紅、橙色光,不易被散射,能夠傳播較遠的距離。這也正是紅、橙色光作為停車信號的道理,它使人們在較遠處就可看見,以減少交通事故。
二、引用資料。適當補充。在興趣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學生各種能力的發(fā)展,都是以領會知識和掌握技能為基礎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明白的越多,知識掌握的越好,興趣也就越濃。在課堂上如果適當引用一些平時收集的資料,就會促進知識的理解,提高趣味性。如講地球大小及在宇宙中的位置時,引用一些數(shù)據(jù):若把銀河系縮小一萬億倍,那時太陽半徑僅0.7毫米,地球半徑則為0.0064毫米,日地距離僅15厘米,整個太陽系直徑也只有12米,但銀河系的直徑仍有100千米之大;宇宙中像銀河系這樣的天體系統(tǒng),僅觀測到的就在十億個以上。地球在銀河系,以至在整個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就可想而知了。補充這些資料不僅能提高興趣,還能進行理想教育,激勵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為人類做出貢獻的欲望。
三、課內(nèi)外結合,使學生得到發(fā)展
配合課堂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觀察、分析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要因勢利導。即使組織學生進行參觀、學習,這對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有很大作用。如配合第一章。組織學生觀察星座,尋找重要亮星,開展日、月食講座,使學生懂得其形成的原理及日、月食的過程,并適時進行觀察。通過這些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地理知識,而且使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