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讀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但是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偏重寫的訓練,忽視讀的訓練的現象,但是朗讀訓練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口頭表達技能,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領悟課文的意思和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 朗讀 主要性 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就是把書面材料用標準的普通話清晰、響亮、富有感情地讀出來,將書面語言通過聲音加工成生動形象的口頭語言。下面結合筆者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的作用:
一、加強朗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語言感受能力就是語感,是學生在長期的語言訓練中形成的對語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覺的、敏銳的感知能力。朗讀是培養(yǎng)并加強學生對語言材料感受能力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所謂“文選爛,秀才半”,“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言雖簡單,卻道出了語文學習的真諦。只有經過反復朗讀,方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因此,把握教材所傳遞的感情信息,重視通過朗讀進行語感訓練和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無疑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二、加強朗讀能夠幫助學生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惫湃俗x書十分強調“口誦心維”。這方法同樣也適合現在的語文學習。筆者認為在課文教學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加強朗讀訓練,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領悟愛國志士“拋頭顱、灑熱熱血”的崇高品質;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領悟人類“愛好和平、追求和平”的執(zhí)著精神……
三、加強朗讀能夠提高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筆者認為教師在講讀課文的過程中,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反復朗讀,用聲音再現畫面,將文學作品中具體生動的形象滲入學生的心靈,就能使學生在理解和感悟的過程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審美教育。
美學大師朱光潛說“把好詩文熟讀成誦,反復吟詠,仔細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確切意義,還要推敲出全篇的氣勢脈絡和聲音節(jié)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這說的正是朗讀的實質。
四、加強朗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積累、發(fā)展語言,提高寫作能力
通過讀,學生與語言多次面對面地進行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讀的過程中語言藝術就在學生頭腦中積累下來,不知不覺問,內容與文章的寫作技巧就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了,一旦用時,就會自然涌上心頭,我們也都有這樣的經驗,兒時讀過的名家名篇,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記憶猶新,對于其中的一些語言現象早已潛移默化地形成于自己的語言結構中,并且不時地在運用。由此可見,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的作用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