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實施后的第一次高考將要來臨,作為高三教師我們感覺有很多的壓力。為了能取得滿意的成果,我們勤勤懇懇地工作,但還是覺得不是很自信。通過學習和反思,我覺得我們要提高工作效率,要關注教學中的細節(jié)。
關鍵詞:有效教學 關注 細節(jié) 新課程
2008年11月下旬,我校高三老師到南京二十九中學習取經(jīng)。該校的校長介紹時,強調指出,該校能取得好成績(2008年高考績效分居南京市第一)就是“抓有效人群的有效教學法”,不僅提到老師的有效教學,還提到學生的有效學習及學校領導的有效管理,甚至還細到學生中的有效人群作為重點的抓手,層層突破。從宏觀看,學校各部門配合密切,即分工又合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從小處看,每個細小的環(huán)節(jié)都做得很好很有效果,這樣才能落實到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我們老師聆聽之后,深有感觸,也大開眼界,打算向他們好好學習,但我認為我們學習他們管理模式的同時要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要注重細節(jié)方面的實施,因為細節(jié)決定成敗。
一、教育學生要關注細節(jié)
有一位母親平時很喜歡帶著5歲的女兒逛商店,可是女兒卻總是不愿意去,母親覺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瑯滿目五顏六色的東西那么多,小孩子為什么不喜歡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帶開了,母親蹲下身子為孩子系鞋帶,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動著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從此,即使是必須帶孩子去商店的時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真是一位細心的母親。
“蹲下身來看看孩子的世界”,與學生換位,反思我們的教育,真的有點可怕。學生犯了錯事時,經(jīng)常采取一些責問、訓斥、罰站等做法。這樣的做法學生根本不會有安全感,設想一下沒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會有效呢?難怪很多老師在教育學生之后,沒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時,也多半覺得委屈,“好心沒好報”。其實,這樣的大動肝火,不如寬容、諒解和體貼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教育要考慮到學生的可接受性。以關愛學生的態(tài)度教育學生。這樣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會有效,學生才會有自信,才會有追求,才會有奮斗的行動。老師給予學生一分關愛,燃起學生一分自信。所以教育要關注細節(jié)。
二、教學要關注細節(jié)
如今新課改在我省全面展開,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中提到:充分體現(xiàn)高中教學的性質與特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等,在高考中會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分層分批錄取,這樣既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又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才的選拔,因此教師更要關注教學的有效性,學生也要關注學習的有效性。
(一)有效教學概念的界定
有效教學的含義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有效教學”的提出主要是針對教學效益而言的。傳統(tǒng)的教學論認為,教學活動有質有量即有效。量對應著效率,質對應著效果,有效即指教學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即意味著教師“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發(fā)展。
(二)有效教學的策略
在高中數(shù)學新課標中提到,要改善數(shù)學教與學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教師要改變課堂教學觀念,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還建議教師認真探索適合高中學生年齡特征,符合數(shù)學教學內容特點的教與學的方式,認真把握有效備課,有效提問,有效訓練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除此之外,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關注其他很重要的細節(jié)
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和諧的課堂氣氛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帶著積極情感學習,思維認識活動就更加積極活躍,學習起來就更加主動,輕松愉快。數(shù)學課堂中,如果師生心靈相通、關系密切,就能較好地促進有效教學。因此,教師要以“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鞭策自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和諧的課堂氣氛,不但要充分與學生之間展開交流,耐心地聆聽他們的想法,而且還要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映給予積極的強化,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不忽視和嘲笑學生的錯誤反應,多說一些肯定和鼓勵的話。
2.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
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學習的一種需要。構成動機的主要心理因素:一是學習興趣;二是對學習意義和價值的認識,即學習目的和學習態(tài)度。一旦學生有了學習動機,就能自覺主動地認真學習,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也能不氣餒,堅持學習。
3.目標定位與分層教學的教學策略
新課改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差別,在選拔時分成三類,不同類所要考查的科目數(shù)不同,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實際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學校也根據(jù)學生的選擇分為不同的班級實施教學,教師也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沒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可以說是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率,體現(xiàn)因材施教,分層施教,這是新課改的一大亮點。
4.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促進有效教學
元認知是一個人所具有的關于自己思維活動和學習活動的認知和監(jiān)控。從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元認知能力對學生學習的成績及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因而,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也是實現(xiàn)數(shù)學課新奇有趣的有效教學的重要策略。教師把握好符合學生能力水平的教學難度,通過情景設計,新課引入,主動探究等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產生共鳴,引起學生的注意,長時間地穩(wěn)定學生的注意力,直至整個教學過程的完結。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數(shù)學中難度合適、有思維價值的問題,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解之為快的感覺,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三、學校管理更要關注細節(jié)
學校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要明確教師是學校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教育教學的主體,充分調動和發(fā)揮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實施有效教學必須關注的。要做到尊重教師、關愛教師,多與教師溝通,重視教師個人的主體性與價值。大力支持教師參加在職進修、學歷提升和學術交流,以促進教師的知識更新,提高教師自我發(fā)展能力和教學質量。
在有效教學領導過程中,學校應該確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地位。學生學習的成功既是教師教的結果,又是學生學的結果。學校領導作為有效的教學領導者既要關注教的過程,也要重視學的過程,使教學同步發(fā)展,互相促進。尤其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學校應意識到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是教學領導達到有效性的重要基礎。
在有效教學領導的過程中,學校還要確立科學合理的學校教學評價體系,同時還要注意評價標準的多元化,注重人文關懷、平等民主、公平公正、交流溝通,這樣,學校的管理才能真正發(fā)揮實效。
其實在我們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關注的細節(jié)很多,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下同樣要考慮有效性,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更好的、更有效的方法方式,追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