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中老師始終是配角,起引導、補充、歸納和完善的作用,這樣既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體作用,又能體現(xiàn)教師導的作用。改變了老師講學生聽在傳統(tǒng)教學中所形成的習慣或模式,學生的學習也會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可以形成教學上師生之間的真正互動。
關鍵詞:教學改革 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實施原則是必要的。這些原則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起到指導的作用,同時,在課堂教學實踐的進行過程中,教師根據(jù)自己經(jīng)驗的積累和教訓的總結,對這些實施原則進行著不斷的完善和修改,又進一步對自己的初中英語互動式教學起著推動的作用。文章以下主要總結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步驟和方法。
一、做好課前準備
在教師的準備方面,可以讓學生提前幾天提出問題,或深入到學生中進行調查,在備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備課。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準備,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深入思考與研究。在課堂交流時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師生都忙于準備課堂所需要的背景材料和語言表達,而教師更應走在學生預習課本的前面。老師要根據(jù)新課特點、課堂需要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預習作業(yè)。學生在預習中學會與課本互動,參與到課本的知識學習研究,為課堂互動做了必要準備。
二、做好課中的實踐工作
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只有在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才能培養(yǎng)起來。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熱情鼓勵學生質疑、辯論和發(fā)表不同意見。對學生的見解,教師不要急于評論。更不要武斷否定,對標新立異的見解要盡可能給予鼓勵性評價。對學生的偶然失誤要持寬容態(tài)度,當學生的見解出現(xiàn)錯誤或偏頗時,應引導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自我矯正。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才會有形成的土壤和生長的養(yǎng)分。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不同的課型和教學內(nèi)容應設計不同的導入方法,讓新舊知識有機融合、生動有趣。如(1)利用圖片、圖像和學生熟知的事物進行導入;(2)利用歌曲游戲或小詩;(3)利用學生角色扮演對話;(4)根據(jù)身邊環(huán)境進行話題導入。例如,我們在學習英語現(xiàn)在詞時,為了強化動詞或動詞詞組對學生產(chǎn)生印象,我讓學生做游戲。老師發(fā)命令,學生做相應動作,并跟老師說:Standup!Sing A B C song!Play basketball!Swimz Draw a circle!Eat ice cream!這種導人讓學生在聽中吸入信息,用肢體動作輸出信息。在說中練習了口語。通過游戲學生加深對動詞的理解,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起來,師生的情感交融提升。
2.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
教師教學中不應只重視教材內(nèi)容而忽視教學的具體形式,實際上教學形式對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有著重要的意義。例如,在進行聽力訓練時,學生聽對話或短文。聽單詞或短語時,可以讓一個學生在聽到的單詞或短語后,按下暫停鍵,再由另一學生說出單詞。聽力訓練之后,利用聽力材料,學生邊聽邊學習語音知識。教師每逢教授一個句子按下暫停鍵,便讓學生模仿句子的語調或說出此句是升調還是降調,指出哪些單詞讀得較重,哪些讀得較輕,哪些短語讀音不同即變音了。老師有時可找同桌或一人模仿句子的讀音。讓學生與錄音機進行對話,錄音機問,學生答。再檢測學生答的結果,整個過程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效果好。這樣,學生的發(fā)音得到了糾正,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3.運用提問,引導學生探討
興趣調動起來引導學生提問題,讓同學們具有問題意識,即一種懷疑精神,一種探索意識,它是創(chuàng)造的起源。沒有問題意識就沒有創(chuàng)造性。在新課程要求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利用新教材,指導學生積極探討,培養(yǎng)學生在主動追尋內(nèi)涵中學會思維。
例如,對照一幅圖畫提問,聽一段對話或針對對話內(nèi)容進行提問,在閱讀小文章時,對文章的主題、內(nèi)容或某一個句子進行提問,大大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利用學過的句型,對人物進行采訪提問,來提高和鞏固所學的知識。
三、做好課后總結工作
課后,教師要主動地進行該課的自我反思。找出在課堂設計和課堂控制等方面的不足,并認真反思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否達到,學生在這堂課中是否得到了應有的知識攝取。在反思的過程中要全面細致。做好書面記錄和總結,對課堂設計的活動獲得的效果進行認真的分析。只有這樣,在互動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才能獲得個人素質的提高。同時,課堂的設計和規(guī)劃會越來越合理,會使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得到更快的提高。課后,教師可以通過找個別同學談話的方式了解學生對課堂的滿意程度,并及時總結。同時,教師也需要以作業(yè)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一定的了解,這樣也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情況。以便及時進行教學方法方面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