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高三教師,我們要注意研究高考命題的特點,這對于指導學生寫作很有必要。
筆者研究了一些高考題目,閱覽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文,我們發(fā)現(xiàn),命題形式雖然在改變,但其命題的基本原則和特點是不變的?,F(xiàn)作簡要分析。
一、關注時代。與時俱進
文章合為時而著。高考作文題無論是“文革”前還是“文革”后,無論是命題作文,還是話題作文,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命題總是社會熱點,引導考生關注時代發(fā)展。出題者要把握時代的脈搏,讓自己的心合著時代的節(jié)奏一起跳動,真正用心去感悟時代,為時代而唱。
正因為一些高考題目與時代密切相關,所以一些考生在寫作時能以新聞時事作材料。世界發(fā)展風云變幻,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聞時事涌現(xiàn)。比如戰(zhàn)爭、地震等等。以這些時事為材料,可以營造出強烈的時代氣息,使文章富有更加鮮明的時代特點。
二、蘊含哲理,體現(xiàn)思辨
哲理是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亙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于人生百態(tài)家長里短,閃現(xiàn)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哲理蘊涵類話題作文有利于考查廣大考生的思維品質與寫作能力(包括審題能力),是高考作文命題的一大熱點。
比如2004年江蘇提供“山給人以沉穩(wěn),水給人以靈動”兩句富有哲理的話,給所有考生以思考的起點與思考的方向,也給考生以思考的自由空間。
還有體現(xiàn)哲理性的題目如:2005年全國卷《出乎意料和寓情理之中》;2006年重慶《走與?!?;2007年四川《一步與一生》;2007年浙江《行走在消逝中》。
高考命題中常見的哲學觀點有:一分為二的觀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內因與外因的關系;涉及的哲學觀點是新陳代謝;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
高考命題蘊含哲理,體現(xiàn)思辨應該是一個良好的趨勢。
:
三、注重品質,凸顯人文
可能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2001年的《誠信》。高考作文注重人文性是必然趨勢。敘述親情、描繪美景、評論現(xiàn)實、反省思想、注重修養(yǎng)是中學生重要的生活內容。檢測中學生的思想、感情、道德是很有必要的。這類題目如1998年高考作文題目:《堅韌——我追求的品格,戰(zhàn)勝脆弱》;2002年《心靈的選擇》;2006年北京卷《包容》;2006年廣東為:《雕刻心中的天使》;2006年浙江高考作文題為《生有所息生無所息》;2007年全國卷Ⅱ作文題目:關于“幫助”2007年寧夏省高考作文題為:材料作文,機遇與堅持不懈的精神。2009年寧夏、海南卷高考作文:《誠實善良》。
這些考題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所應體現(xiàn)的人格人品、道德情操、道義責任,充分顯示了人性的美??磥黻P注人類自身,弘揚以人為本的精神將是高考命題必然關注的內容。這就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用高尚的思想約束自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自我,立足“做人”這一根本。
四、發(fā)掘體驗,感悟人生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作為命題者,必然會考慮生活這個因素。所以發(fā)掘情感體驗,讓考生寫出對人生的感悟應該是高考作文命題的基本思路。江蘇卷的《好奇心》、上海卷的《他們》、湖北卷《舉手投足之間》、安徽卷的《帶著感動出發(fā)》、天津卷《人之常情》、重慶卷的《在自然中生活》。這些考題,充分響應了“觀察·體驗-感悟”的新課標精神,或要求考生寫“感悟”“感想”與“感受”,或要求考生談“看法”與“認識”,考生就可以從生活中挖掘素材來寫出真感情,真體驗。
五、蘊含詩意,富有美感
研讀近年的高考題目,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富有詩意的題目正在涌現(xiàn)。例如: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為《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年高考浙江作文題為《行走在消逝中》。2007湖南《詩意的生活》;2007年山東高考作文題為《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安徽2007年高考作文題為《提籃春光看媽媽》,200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綠葉對根的情意》;2009年北京卷高考作文《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這些題目都洋溢著濃濃的詩意。相對于傳統(tǒng)的命題,這類命題有一定的開放性與自由度,為考生提供想象空間,有利于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讓考生顯示自己的才情,展示自己的文學功底。
這類題目有一種飄逸的感覺,它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和審美品味。這樣的文題注重文學元素,追求詩意。它能觸動人們的思維點。給人帶來美感,能夠激發(fā)考生的寫作激情,寫出優(yōu)秀的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