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如何做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簡單分析,以期對當前閱讀教學有所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閱讀是指從書面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基礎性和過程性作用。教師要做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導讀
導讀是小學語文閱讀課的必要前提,對閱讀具有一定的導向性,避免學生漫無目的地進行閱讀。通常來講,教師可以采取兩種方式進行課文導讀。第一種就是通過課文背景的介紹,為學生做好文章整體基調的鋪墊,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有利于將小學生的注意力進行聚焦。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抗日戰(zhàn)爭硝煙場景的視頻,并向學生介紹抗日戰(zhàn)爭的艱苦,進而過渡到課文的學習上。第二種就是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更有針對性地閱讀課文,比如教授《開國大典》的時候,教師可以列出以下幾個問題:1.找出開國大典的時間與地點;2.開國大典的會場布置怎樣;3.課文共描寫了哪幾個場面。通過這些提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能夠帶著明確的問題進行閱讀,從而提高閱讀的敏感性。
二、速讀
有了良好的導讀過程,學生就能夠很順利地進入到速讀狀態(tài)。速讀,簡而言之就是快速閱讀,是從課文中迅速提取所需信息的一種方法,是幫助小學生提高注意力的很好訓練方法。默讀是速讀的最好方法,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語言系統(tǒng)發(fā)展不完善,比如不出聲便很難進行流暢的閱讀,因此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盡量不要讓學生進行默讀,可以用小聲讀的方式代替默讀。速讀質量主要依賴于教師在導讀階段給學生呈現(xiàn)的問題,另外教師應該讓學生在速讀階段做到眼手共用,閱讀過程中碰到不認識的字就用筆畫出來,等速讀完后進行統(tǒng)一解答。速讀在課堂組織上可以通過小組形式開展,比如將班級學生分為六組,各小組學生可以就教師的問題進行討論,這樣的朋輩互學有利于學生積極性的發(fā)揮。
三、精讀
精讀是閱讀過程的核心部分,很多實質問題的解決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都依賴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順利實施。精讀過程中教師要將教學重點和難點明確化,以高頻率的師生互動實現(xiàn)對課文的分析,通常是通過教師帶領學生逐句、逐段閱讀與分析展開的。比如在學習四年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可以在精讀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以下幾個目標:給學生解釋新詞“風和日麗、衣衫襤褸、鏗鏘有力”的意思并進行造句練習;引導同學進行文章中心思想的歸納和段落的劃分:分析課文幾個場景中周恩來內心思想的轉變。通觀全文地讓學生體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志向的遠大,達到對學生的激勵……精讀部分操作相對較為靈活,只要是圍繞教學任務而展開,教師就可以在形式上進行多種創(chuàng)新,師生問答、教師指導、學生討論等方式均可使用。
四、誦讀
語文閱讀教學離不開誦讀,誦讀可以說是閱讀的良好檢驗與收尾,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和遷移能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誦讀過程教師可以通過隨機點名、小組競賽、默寫等方式進行,鑒于小學生的理解力和整體把握能力不強的特點,教師可以將誦讀任務進行分解,比如一人背誦一段,提高學生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