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治課程理論性強,大量知識需要記憶,內(nèi)容略顯枯燥無味。而初中生思想活躍,喜歡新奇。因此教學中,教師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拉進師生距離,促進課堂教學互動,則顯得尤為重要。在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學質(zhì)量,完成政治課的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是每一位政治教師的責任。本文試就政治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方法,進行一番探討。
關鍵詞:政治 教學 實踐 情景
在政治教學中,教師應給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提高教學水平,從而使得課程教學有更好的效果。下面列舉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
著名哲學家羅素說:“人生幸福在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睂W生從初中開始接觸政治課程。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觀與方法論。好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在今后的學習中,學生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如果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學生養(yǎng)成了錯誤的習慣,不僅不利于政治課的學習,而且日后的糾正更是難上加難。
習慣是一點點培養(yǎng)成的,是日積月累的過程。好的習慣是受用終身的。如何學好政治,是一個新的概念。老師在向?qū)W生灌輸新概念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教學相長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敖虒W相長”,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理念。在長期的教學中,老師難免出現(xiàn)程序化的重復,而不追求創(chuàng)新改變,變得墨守成規(guī)。
活到老,學到老。作為老師,更要認識到其中的重要性。因此,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當注意自身的積累與提高。因此,老師在教育學生知識的同時,自己也應注意提高,在教學中,敢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對于自己認識不透的地方,要虛心向其他人求教。由于學生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鮮事物,有時候,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和同學們多多探討。這樣老師不僅學到了新鮮的觀點,而且在不經(jīng)意間,了解了學生的關注方向,也更拉進了師生間的距離。
三、民主開放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情景的設置,將學生調(diào)動起來。尊重學生的發(fā)言與參與,特別是一些表現(xiàn)活躍的積極分子,不能簡單粗暴地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課程標準的設計上,應該力求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因此,在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師生的互動,同學的參與,才能最大程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思維的火花只有經(jīng)過碰撞,才能綻放出更大的能量。
四、理論聯(lián)系實際
相對于課本枯燥的例子,當今世界上正在發(fā)生的轟動事件,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在導入新課的時候,可以引入正在發(fā)生的大事件。這樣,不僅使得課堂教學內(nèi)容與時俱進,還培養(yǎng)了學生關心時事的習慣和分析熱點事件的能力。
在課堂上,經(jīng)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對于該事件有更深刻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這樣原本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僅變得便于理解,而且還得到了實際的應用。所以,學生的理解就更為深刻,使得原本死記硬背的知識,得到融會貫通,變成了學生自己的知識。
五、多媒體切忌喧賓奪主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逐漸普及。但是由于多媒體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時候造成了課堂上熱熱鬧鬧,但是學生并沒有注意到真正的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明確自身作為教學主體,學生作為教學客體的理念。對于多媒體的利用要恰到好處,而不是一味地盲目使用。
在使用多媒體資料的時候,教師不能簡單地復制其他人的課件,而不經(jīng)過自己的認真學習與思考。如果這樣,則是浪費了多媒體教學的強大互動能力。在聲、畫、影的交錯應用中,應該尋找到良好的切合點。
此外,《初中政治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以加強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zh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弘揚民族精神,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
政治教學,不是一門應付考試的學科,而是對學生進行品德培養(yǎng)的學科。政治老師要真正擔當起教書育人的責任,起到橋梁紐帶作用,從而達到政治課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德才.《論情感教育在中學政治教學中的滲透》.中學教學參考.2010.6.
[2]簟孥,麓舅.《賦予學生更多的話語權》.思想政治課教學.2010年第3期.
[3]瞿春暉.《貫徹新課改的理念,政治教學要突破“實、新、活”》.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貴州卷).2010.06.04.
作者單位:重慶市開縣高橋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