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基礎》是機械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本課程的教學在整個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現(xiàn)在技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基礎差、底子薄的問題,而且在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均有欠缺,學生對機械缺乏一定的感性認識。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由于《機械基礎》中涉及的機械零件種類很多,它們的理論來源也很多,所以對于繁雜龐亂的基本概念,學生不容易弄明白。針對這種情況,如能在教學中根據(jù)不同的基本概念,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及時總結經驗,注意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便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就一些典型的基本概念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
一、關于原理性概念
在講解原理性概念時,首先要講的準確,概括性強;其次要思路清晰明了,分析透徹,使學生聽后感到“言之有物”。例如,在講帶傳動“打滑”和“彈性滑動”這兩種不同現(xiàn)象的原理時,可以比較分析:打滑是指帶傳動所能提供的有效摩擦力不足而無法工作,帶在帶輪上發(fā)生全面滑動,所以打滑現(xiàn)象是一種失效形式,為使帶傳動正常工作,必須避免帶傳動發(fā)生打滑,如果使用得當,打滑是可以避免的;而帶的滑動現(xiàn)象又是因何而產生的呢?因為帶傳動是依靠中間撓性件(帶)與帶輪間的摩擦力來進行工作的,主動輪上,帶從接觸帶輪到脫離帶輪,帶的彈性變形由長到短,而從動輪上,帶的彈性變形由長到短,這種由于彈性變形不均勻而引起的帶在接觸弧上的錯動就是彈性滑動現(xiàn)象,由于中間撓性件(帶)是帶傳動所必有的,所以彈性滑動是一種固有的物理現(xiàn)象,是不可避免的,并不是失效形式。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帶傳動的打滑與摩擦力有直接關系,而彈性滑動與帶的彈性變形有直接關系,用這種比較法進行講解學生就容易弄懂抽象而又易混淆的理性概念了。
二、關于參數(shù)概念
在講解參數(shù)概念時要注意以下方面:
⒈參數(shù)所代表的含義
機械零件的參數(shù)很多,在講授時要講明所設這些參數(shù)的目的,特別是那些取做標準的參數(shù),還要說明它們選取的條件。如標準模數(shù),對于斜齒圓柱齒輪應選在法面分度圓上,對于直齒圓錐齒輪應選在大端的分度圓上,它是為了減少齒輪加工刀具數(shù)目且使齒輪尺寸標準化而設立的基本參數(shù),模數(shù)直接影響齒輪尺寸和承載能力的大小。
2.引入模塊教學法
所謂模塊教學法就是將相關的知識結合成模塊進行教學的一種模式。在講解時,可以將這部分建立三個相關概念模塊:(1)是四圓模塊,以分度圓為中心,建立分度圓、齒頂圓、齒根圓和基圓構成的模塊,明確差別,由模塊延展各知識點。(2)是徑向模塊,由齒高、齒根高、齒頂高所構成,緊扣中心詞“徑向距離”進行教學,合成知識點;(3)是周向模塊,由齒距、齒厚、齒槽寬構成,緊扣中心詞“弧長”進行教學,根據(jù)教學模塊進行分解,合成知識點。
三、關于定義概念
1.下定義要準確,不能拖泥帶水,更不能丟三落四,使定義不完整
例如,在講蝸桿導程角時,要講明導程角的形成和所在位置。如果只講蝸桿導程角是螺旋線的切線與垂直于蝸桿軸線平面之間的夾角,定義就不準確了。因為,在蝸桿不同直徑的圓柱面內,蝸桿的導程角各不相同,所以給導程角下定義時,必須明確導程角所在的圓柱面為蝸桿分度圓柱面,否則,定義就不確切,學生容易搞錯概念。
2.嚴格區(qū)分容易混淆的定義,講清各自定義
例如,軸承的減摩擦性和耐磨性就是一對極易混淆的不同概念,減摩性是使材料工作面間摩擦阻力減小的性質,耐磨性是指材料抵抗磨料磨損和膠合磨損的性質。抓住關鍵環(huán)節(jié),就容易區(qū)分這兩種概念了。
上述教學方法,各有其應用價值,若在教學中能充分運用,揚長避短,將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吉林省洮南市職業(yè)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