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中的環(huán)境描寫,不論是社會環(huán)境還是自然環(huán)境,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密切地聯(lián)系著人物的思想行為,是文章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筆者在此結合初中有關課文談一談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以期對同學們閱讀與寫作有所幫助。
一、交代故事背景
作者往往用生動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告訴學生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為人物活動提供舞臺,同時,也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而和文本對話、與作者交流。如: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開頭對魯鎮(zhèn)的酒店的格局的描寫,此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大柜臺,柜里預備著熱水……這樣的描寫,即為人物活動提供了空間,能夠正確地理解課文以及作者的寫作目的。
二、渲染氣氛,表現人物心理
不同的環(huán)境描寫,人物就有不同的活動氛圍,人物的心理反映也有所不同,反之亦然。蕭乾《棗核》中,通過對“朋友”的花園特別是“北?!钡拿鑼?卵石鋪成的小徑、泥制的小涼亭、紅廟以及白塔,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表現了人物對祖國、對故土的思念?!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中第二段對百草園景物生動而又深情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樂園”的喜愛和向往之情。但是,魯迅《故鄉(xiāng)》中的環(huán)境描寫,則反映了農村的凋敝,渲染了沉寂、荒涼的氣氛,襯托了“我”悲涼的心境。
三、烘托人物形象
環(huán)境本是為人物活動提供一個場所和背景的,所以,環(huán)境描寫往往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也就是說,作者為了表現人物豐富的心境、復雜的性格,往往要為人物設置多種不同的環(huán)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記錄其種種行為,從而顯露人物的性格。如《范進中舉》中,作者在范進中舉前后設置的兩個大的典型的社會環(huán)境,在這環(huán)境中,無論是范進還是屠戶等人,他們的形象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四、突出文章主題
既然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如此舉足輕重,那么我們在寫作時怎樣才能寫好環(huán)境呢?具體做法如下:
1.環(huán)境描寫要緊緊圍繞文章的內容和主題,并為突出文章的內容和主題服務,千萬不能牽強附會,為了描寫而描寫。我們可以用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主題。如《最后一課》《孔乙己》等課文就是這方面的典范之作。
2.環(huán)境描寫要抓住特點。無論是自然環(huán)境還是社會環(huán)境,都有其自身的特點。環(huán)境的寫法不同,它所帶來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如《七根火柴》中的雨,作者抓住了雨大、風疾、天冷的特點,為下文故事埋下了伏筆。而《在烈日和暴雨下》,作者從暴雨前的天氣寫起,最后再寫到暴風驟雨,突出了祥子拉車的艱辛。
由此可見,我們無論是在閱讀作品,還是在自己作文時,環(huán)境描寫是不容忽視的。她能讓我們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內容,或使我們的作文錦上添花,讓我們盡情地感受和領悟藝術之美。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縣溝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