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有各種需要,渴望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這些正是作為生命體的人的主要特性。教師管理應“以人為本”,就是以教師為本,就是要全心全意地把教師當做學校生存和發(fā)展最基本、最主要、最活躍的因素,通過管理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優(yōu)化學校管理,從而促進學校辦學目標的實現(xiàn)和學校的發(fā)展。
一、讓教師成為學校的“主人”
教師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能否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出來,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否真正被調動起來,關鍵取決于教師能否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真正參與到學校事務中。在學校管理中,要讓教師在學校事務中體現(xiàn)出主人翁的地位,學校領導必須做到:
1.民主管理。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全體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真正參與到學校管理中,增強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凡是有關學校發(fā)展的重大決策必須讓每個教師知曉其內容,還要盡量多地征求廣大教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凡是牽涉到每個教職工切身利益的事,必須讓教師民主參與決策,學校的各項工作自覺接受教師的監(jiān)督,把教師定期向學校提合理化意見和建議作為一項專門制度長期固定下來。讓廣大教師真正參與到學校的決策、管理、監(jiān)督中,增強他們的信任感和歸屬感,激發(fā)他們的主動精神和主體意識。
2.確立明確的共同奮斗目標?,F(xiàn)代管理思想認為,對于被管理者來講,一個明確、具體、切實可行而合乎各自需要的目標,可以起到鼓舞人心、激勵斗志的作用,使各成員意識到自己與實現(xiàn)目標的密切聯(lián)系,明確自己工作的重要意義,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完成工作。教育和引導廣大教師牢固樹立“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集體意識,團結和帶領大家共同制訂學校近期、遠期發(fā)展目標。讓每一個成員自覺地為實現(xiàn)共同的目標而努力,讓他們都認識到自己是“這一目標”實現(xiàn)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從而自覺地成為學校的“主人”。
二、盡量滿足教師的需要
激勵機制的核心在于滿足人的需要。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需要著重體現(xiàn)為:精神的需要,物質的需要,成長、發(fā)展的需要。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要盡可能地滿足教師的基本需要。
1.盡可能滿足教師的精神需要。首先是被尊重的需要。充分尊重教職工的人格,是激發(fā)教師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教師不僅希望得到學生的尊重,更希望得到領導的尊重,他們往往把領導的尊重看成是對自己工作的肯定,是領導對自己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這是他們愿意干好工作和能夠干好工作的原動力?!笆繛橹赫咚馈?,充分說明了尊重與信任有著巨大的力量。其次是獲得公平對待的需要。學校領導平等待人,給教師一種心理公平感,他們才能發(fā)自內心的接受管理者的意志,無怨無悔地潛心工作。學校領導在處理事務時必須公正、公平,堅持原則,特別是不分親疏遠近,一視同仁。評價人時,切忌使用極端的邏輯語言,更不能犧牲一部分人的“積極性”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積極性”。在管理過程中,既要看結果,更要看過程,要對實施教育的全過程即計劃、實施、檢查、總結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設立質量標準,及時客觀公正地肯定教師工作過程中的點滴成績,使學校的激勵行為及時得到強化,以滿足教師心理的高級需要。再次是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需要。教學第一線的教師,都希望在自己的特長方面得到發(fā)揮,干出成績,體現(xiàn)出自身的價值。因而他們需要有適合自己、展示自己的舞臺。學校形成“鼓勵人才干事業(yè),支持人才干成事業(yè),幫助人才干好事業(yè)”的工作局面。
2.盡可能滿足教師的物質需要。物質需要作為生存的基礎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充分考慮物質需要對調動教職工積極性的重要作用,要積極為改善教師的物質生活待遇想辦法,為教師創(chuàng)建更好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盡可能滿足教職工的基本物質需要。
3.努力滿足教師成長、發(fā)展的需要。滿足人的成長、發(fā)展的需要是以人為本最根本的體現(xiàn)。教師從參加工作到成為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中間都要經歷一個成長、發(fā)展的過程。在學校管理中,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優(yōu)秀教師工程”“特長教師工程”“名師工程”,既是教師成長、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學校人本管理的需要。
作者單位:湖南省洞口縣大屋瑤族鄉(xiāng)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