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教學(xué)中的比較閱讀鑒賞,就是在教學(xué)中將語言、內(nèi)容、形象、表現(xiàn)手法等相近或相反的兩首詩歌,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鑒別、賞析,來提高學(xué)生詩詞分析能力的一種方法。將比較閱讀引進詩詞教學(xué),可以更直觀形象地把詩中故事、情感及詩后情趣傳達給學(xué)生,引其入勝又加深其印象。
中國是一個詩歌大國,詩歌是詩人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而詩詞中的抒情、言志、說理等內(nèi)容的表達,則主要是通過形象的塑造來實現(xiàn)。詩詞中的形象傾注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因此只有真正地了解了詩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領(lǐng)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而古詩中許多形象都是有特定含義的,詩人常常通過選定的形象來表達內(nèi)心的獨特情感,因此,我們教學(xué)詩歌時一定要留心詩詞中出現(xiàn)的形象,調(diào)動積累,揣摩形象的含義,從而加深對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
詩詞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意象,而意象又包含景象和物象。下面我們就分別對這三種形象進行比較:
一、形象中的人物形象比較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客觀形象和主觀形象之分。
首先,我們來比較兩首詩:
獨坐敬亭山
李 白
眾鳥高飛盡,白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春 怨
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比較這兩首詩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我們可以看出:前詩塑造的是一個主觀人物形象,全詩展現(xiàn)的是一個孤僻高傲的詩人形象,這里作者用孤云來喻自己,雖孤獨卻樂得清閑,體現(xiàn)了他的高傲。而后一首詩中用了漢武帝金屋藏嬌的典故,也表明了地點是與世隔絕的深宮。分析可見,作者塑造的是一個幽閉在深宮里的孤獨悲傷的宮女這一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一般說來,一首詩或詞中只塑造一種人物形象,但并不排除在同一首詩或詞中會同時出現(xiàn)主客觀兩種形象,如蘇軾在《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既展現(xiàn)了羽扇綸巾的周瑜形象,也展現(xiàn)了早生華發(fā)的自我形象。所以我們在指導(dǎo)學(xué)生分析人物形象時,一定要讓學(xué)生學(xué)會辨別作者所刻畫的是主觀形象還是客觀形象。
二、形象中的意象比較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講究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的天人感應(yīng)模式。
比較下面的兩首同題詩,把握兩首詩之間的景物特點的不同:
山 中
王 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fēng)晚,山山黃葉飛。
山 中
王 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無天雨,空翠濕人衣。
王勃的詩,首先以“悲”和“念”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詩中選擇的景物,是滯流的長江,飄飛的黃葉,以景襯情,加濃了詩的悲愴性。而王維的詩中所描繪的純粹是一幅山水田園畫:白石磷磷的小溪,鮮艷的紅葉,無邊的濃翠組成山中之景,雖是深秋,卻絲毫沒有蕭瑟孤寂的情調(diào)??梢?,同樣是寫山中之景,深秋的蕭條并沒有引起王維的傷感,而色彩斑斕的初秋卻使王勃傷感不已,何也?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三、形象中的物象比較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寫對象。詩人通過這種象征性的物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xiàn)他的個性節(jié)操,思想情感。古詩中經(jīng)常涉及到的物象有:意志剛強、不畏艱難的松;品性高潔、不怕嚴寒的梅;不隨流俗、孤高剛勁的竹;超凡脫俗、傲霜守性的菊等。但同樣的物象,卻會因為作者不同的經(jīng)歷和精神境界,而傳達出不一樣的情感。
如:比較下面的詩歌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木芙蓉
呂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紅。
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fēng)。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yīng)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呂詩著重描寫的是逍遙閑適,任由風(fēng)吹雨打的形象;范詩寫的木芙蓉孤苦、心酸,處境凄涼,但作者并沒有把這花看作愁苦??梢娗罢呤情e適之士的豪邁與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獨的環(huán)境中的樂觀者形象。
所以對于詩中形象,我們應(yīng)該明白作者塑造形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跡,要教會學(xué)生提煉形象的特征詞,挖掘形象內(nèi)在的品格和情感,明白作者意在何為、情在何端。
作者單位:江蘇省灌云縣伊山高級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