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對文本進行主觀閱讀和能動感受,幫助學生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并同藝術(shù)形象發(fā)生情感交流,實現(xiàn)學生對文本的體驗感知尤為重要。為此,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作了以下三方面的探索。
一、在情境朗讀中體驗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學中不能沒有朗朗的讀書聲。然而在快節(jié)奏的今天,學生早已很難用平和寧靜的心態(tài)去誦讀古今優(yōu)秀的文本了。對文本理解難免膚淺。眾所周知,作品中的語言包容著豐富的信息,或哲理,或情感,或意蘊……這些往往都隱含在文本中,它們屬于一種隱性的、潛在的東西。如果教師不積極地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驗作品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捕捉作品中的“意象”,揣摩作品中的人物的感情,模擬作品包含的特殊生活場景等進行朗讀,怎能更好地展示課文的內(nèi)容,給學生以真切的感受呢?就連篇幅短小的詩詞歌賦的朗讀教學就極為不易,因為它的篇幅短小、音韻優(yōu)美,學生很快就背、默自如,有的學生甚至早就自學了。
二、在換位表演中品味
說到學習,學生的看法與我是不謀而合:“一切既皆可能”外加“給我一點陽光我就燦爛”。這是他們的口頭禪。
每個人都有一種表現(xiàn)欲,這也是人的需求層次所決定的。所以只要有動作、外貌、肖像、神態(tài)的課文我們都可以借助表演這一活動方式讓學生來體驗和品味課文的內(nèi)容和內(nèi)涵。通過表演,使同學們對課文產(chǎn)生更為深刻的情感體驗。當然表演時要對課本內(nèi)容進行加工、提煉取舍,力求精要,同學們通過親身參與或觀摩,獲得對課文內(nèi)容直接的感性認識,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對課文的生活體驗,如《狼》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四人一組,輪流出場進行表演,以講臺為草堆,一人扮演屠夫,兩人扮演狼,一人旁白。其他同學則做觀眾和評論家,在換位表演中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屠夫的心理歷程:從妥協(xié)退讓的遷就,到奮力殺狼的當機立斷,從而感悟到人只有憑自己的智慧、力量和勇氣才能戰(zhàn)勝狼以及像狼一樣的惡勢力。
三、在辯論交流中體驗
一部文學作品、一個話題,它的內(nèi)涵越豐富,那么它的主題越是人見人殊,常辯常新。作為教學實施者的教師,要特別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疤岢嘟嵌鹊摹⒂袆?chuàng)意的閱讀”,這樣,他們對作品的閱讀體驗是個性化的。如我在教《社戲》時,就引導學生對“六一公公”這個人物形象展開自由而激烈的辯論:有的同學認為“六一公公”淳樸、善良;有的同學認為他熱情好客。有一位同學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六一公公”是個很有價值意識的人,他對迅哥兒夸他種的豆子的贊美態(tài)度十分感激,送豆致謝是由于迅哥兒對他的勞動價值的肯定,送豆行為是尊重自我價值的表現(xiàn),這是他在平橋村其他人那里得不到的評價,正是辯論交流給了這個同學敢于對文學作品提出自己獨到見解的機會。
總之,體驗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第一步,由傳統(tǒng)被動地接受知識變成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表演品味是閱讀教學中的第二環(huán),而適時適量的辯論更有益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在語文閱讀中如果能抓實這三部曲,也許會少犯毫厘之差了。
作者單位:南京市江寧區(qū)橫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