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的化學教學中,要求教師注意教學策略和方法的使用,化學課的教學策略就是通過學生自主地進行設計和實驗,教師作為指導,實現(xiàn)學生自主化的學習。本文將對初中化學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提出一些思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 化學教學 策略 方法
化學的學習過程中,包含了化學理論,化學實驗等多方面的教學因素,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教學策略的研究,采用多種教學策略,以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動手能力,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全面推進新課改的實行。
一、初中化學課堂的基本策略
1.幫助學生確立化學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的設定,是選擇學習策略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對化學的學習還不能完全了解,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在初中化學學習目標的確立上,應當有以下幾個需要考慮的因素:首先,應當明確學習目標的確立不是一個單個的目標,而是一系列學習目標所組成的一個體系,在這個目標體系中,才能體現(xiàn)出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在學生不同學習階段對學生的促進作用,這個目標體系中,應當包括學習的總目標,階段性目標,還有根據(jù)不同情況所設定的關于課程、課時等目標;其次,教師指導學生,對學生所設定的目標進行分類和篩選,幫助學生確立比較現(xiàn)實的目標,然后進行調(diào)節(jié)和確定,根據(jù)所確定的目標,制訂實現(xiàn)目標最適合的學習策略。
2.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學習環(huán)境是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之一,建立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處在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中,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和學生之間,要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平等的場景,教師的講課要簡明扼要,盡量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為學生營造一個利于創(chuàng)新的情景,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使每個小組之間進行討論,教師只做指導和解答學生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同時,可以采用現(xiàn)代化手段,進行輔助教學,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師講、學生聽的舊模式,采用多媒體技術,將枯燥乏味的知識,躍然于多媒體課件,增加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感官認識,使教學實踐和內(nèi)容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擴展和延伸,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思考空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重視化學實驗的學習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初中化學課堂應當從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做起,這就要從實驗教學入手,鼓勵和指導學生多進行化學實驗,從實驗中了解化學科學的真諦。在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盡可能多地開放化學實驗室,讓學生的化學課在實驗中進行,讓學生自己動手,對于產(chǎn)生困惑的化學理論知識,可以用親自動手做實驗來驗證,有些學生的創(chuàng)新想法,自行設計的實驗項目,也可以在實驗室進行驗證,當然,由于有些化學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這些都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2)鼓勵學生多做家庭實驗,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尋找化學實驗儀器和藥品的替代品,利用生活用品來自制或改良實驗裝置,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新想法。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一方面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二、學習化學用語中分散難點的策略
化學是一門將宏觀和微觀相聯(lián)系的綜合性學科,而化學用語的學習,是進行化學學習的工具,是學好化學的關鍵所在。在初中階段的化學課程中,已經(jīng)包含了很多的化學用語,表示元素的符號,表示物質(zhì)組成的符號,以及表示物質(zhì)變化的式子等等,包括化學方程式以及物質(zhì)結構的變化圖在內(nèi)的化學用語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難點和重點之一。
化學用語具有約定俗成的特點,而每個符號和方程式之間,又有著復雜的關系,對于初中剛剛接觸化學的學生來說,學習的難度是很大的。根據(jù)初中學生對化學的認知和理解,要突破化學用語的學習難點,可以采取將難點分散的教學策略,由于在剛開始接觸化學用語時,多數(shù)學生會因為這些復雜的符號和方程式而對化學的學習產(chǎn)生困惑,這時候可以采取分散難點的策略,幫助學生對化學用語的學習。首先可以從序言開始,有計劃地將化學符號的學習分散到每節(jié)課中,使一些原本不會講到化學符號的課堂,也有計劃地出現(xiàn)一些化學用語,比如在序言上,講解一些學生身邊較為常見的詞語,比如二氧化碳用CO2:表示、水用H2O表示、氧氣用O2表示等等,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先了解到化學符號的意思,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在開始講解化學方程式時,可以有計劃地在學習化學反應的課程中,就適當?shù)貙懭敕磻锖蜕晌?,讓學生對化學反應方程式有個初步的了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也在學習方程式時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學習和記憶起來都相對容易了很多。
三、化學探究式學習策略的實施
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探究式教學是教師必須具備的重要教學理念。通過化學探究,讓學生體驗知識產(chǎn)生的過程,激發(fā)化學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化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科學探究過程與科學研究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
在引導學生進行化學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探究的目的,幫助學生選擇適合他們的探究內(nèi)容,鼓勵和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激起學生的研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任何形式的學習策略都無法實現(xiàn)其提高學習效率的最終目的。教師首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將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好奇心轉(zhuǎn)化為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同時,需要教師進行有組織的研究活動,使這種學習興趣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
2.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教師要注重學習氛圍的營造,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盡量在設置探究內(nèi)容時,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和需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一個平等和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進行自主學習的探索,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當然,對于一些有錯誤的學生,教師也要及時指出,在不傷害學生積極性的情況下,進行糾正。
3.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探究化學習策略的目的在于構建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的構建,是以學生的知識和理論作為基礎,通過重組和推論,最終建立學生自己對物質(zhì)世界的認識,形成自己的化學知識體系。在探究化學習過程中,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是知識體系構建的核心。
化學是一門涉及范圍比較廣泛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各種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推進新課改的全面實施。
參考文獻:
[1]朱澤寬.論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化學的教學策略[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33).
[2]張正昱,楊維松.新課程標準下初中化學教學策略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36).
[3]盛詩凱.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化學“緒言”課教學策略[J].林區(qū)教學.2009.(12).
[4]王通學.淺談初中化學課堂的人文化教學策略[J].中國教育月刊.2010.(04).
[5]何彩霞.初中學生化學學習的難點及教學策略[J].考試.教研版.2010.(03).
[6]李美亞.例談初中化學實驗的分類與教學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研究.2009.(09).
[7]葛云曉.新課程下初中化學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06).
作者單位:廣東番禺區(qū)市橋星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