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虼艘硎荛喿x教學的美麗,首先要轉變觀念,倡導“對話式”和“情感體驗式”的教學理念。其次要讓學生觸摸語言,感受閱讀的樂趣;引導學生反思,提高閱讀的質量;通過反復朗讀,實現(xiàn)詩意的探尋,真正享受閱讀教學的美麗。
關鍵詞:閱讀教學 新理念 享受
清新猶如朝露,燦爛仿佛云彩,剔透疑似珍珠,浩蕩如同江河……這是閱讀。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這是閱讀。閱讀有詩的細膩,有酒的甘醇,有情的回旋,有心的激蕩,其中的滋味,無與倫比。這正如美國作家毛姆說的:“閱讀應該是一種享受?!弊鳛榻處?,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享受閱讀的美麗呢?
一、樹立新的閱讀及閱讀教學理念
要想享受閱讀,我們教師必須樹立相應的新的閱讀及閱讀教學理念。這些新理念主要有:
1.倡導“對話”式的閱讀與閱讀教學觀
過去“獨白”式閱讀教學缺少對學生的主體性的尊重及學生的主體參與。新課程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閱讀理念是以現(xiàn)代對話理論作為基礎的。對話理論認為:作者與讀者的關系,就其本質而言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lián)系,閱讀行為意味著在人與人之間確立了一種對話與交流的關系。這種對話與交流是雙向的、互動的,互為依存條件的,閱讀成為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對話”式閱讀教學也涉及學生觀的改變,要尊重生命,把學生看成是一個既有歷史性的又具有開放性的自我創(chuàng)造者。
2.強調“情感體驗”式的閱讀與閱讀教學觀
新課標在表述課程的新理念時,“體驗”一詞是使用頻率較高的詞之一,體驗類詞語,除“體驗”本身外,最多出現(xiàn)的詞組是“情感體驗”“獨特體驗”“審美體驗”“體驗情感”等等。正如上面的分析一樣,新課標強調“體驗”也是對當前一些閱讀教學過分追求“理性分析”造成的弊端的拋棄,是符合語文及語文學習的特點的。語文教科書中,很多是文學作品,文學是人學,主要是表現(xiàn)、反映人類情感活動的,而人的豐富情感主要是通過可以被感覺、聽覺等所接收的種種表現(xiàn),如言語、動作、神態(tài)等等表現(xiàn)出來。文學作品的基本前提是直觀可感,而“體驗”的前提和要素也是這種以感性活動做基礎的感受、感知。
二、讓我們的孩子享受閱讀
1.觸摸語言,感受閱讀的樂趣
閱讀的本質就是“讀”。葉圣陶先生在《中學國文學習法》中說:“閱讀總得‘讀’。出聲念誦固然是讀,不出聲默讀也是讀,乃至口舌絕不運動,只用眼睛在紙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謂‘目治’,也是讀?!币虼擞寣W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最重要的就是放手讓他們充分地閱讀文本,與“語文親密接觸”,在這種接觸中觸摸語言,積累語言素材,形成語感,獲取語文知識,習得言語技能。
放手讓孩子們自由閱讀,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讓孩子在課堂上充分地讀,教師可以適當?shù)刈鲂┮龑?,但以不干涉孩子自己的閱讀為前提,可以表揚:“瞧,這個同學讀得多入神啊!”可以引導:“注意課文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動,為什么?!笨梢渣c撥:“課文有些地方寫得十分有趣,找找看?!笨梢砸?“讀完一遍后,你認為重要的地方和你受感動的地方你可以反反復復讀?!笨梢蕴嵝?“不會讀的地方讀幾遍?!笨梢栽O情:“讓我們一起去找尋作者童年的樂趣?!薄瓕⒔處煹囊龑ё鳛橐坏赖谰脑O計的佳肴一樣,隨著孩子閱讀的進程,徐徐端出,完全是僅供孩子們參考,并不要求孩子回答,這樣孩子不會覺得你是在干擾他的閱讀,這樣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沒有壓力,放松心情讀,享受到較為自在的自由閱讀的樂趣。
2.引導反思,提高閱讀的質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等環(huán)節(jié),拓寬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薄伴喿x反思”,即是對閱讀過程的再思考,是對過去閱讀歷程、閱讀效果做出一種重審。閱讀反思既有“質疑問難”或“反躬自問”的個體反思,又有“比較辨別”“修正創(chuàng)造”的群體反思;既有“溫故而知新”的縱向遷移之思,又有“舉一反三”的橫向聯(lián)想之思。在反思中讓學生的思維向更深、更廣、更全、更新的方向延伸。
一位教師在教學《螳螂捕蟬》時有這樣的一個片段:
師:通過大家自己的閱讀,你有了哪些收獲?
生甲:我知道吳王本來準備攻打楚國,后來一個少年說服了吳王,使吳王放棄了這個計劃。
生乙:我知道少年是用一個故事說服了吳王。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人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后隱伏的禍患。
生丙:開始,大臣們也想勸阻吳王,可吳王不聽,說誰勸就處死誰,后來少年巧妙地用一個故事勸阻了吳王。
(學生的理解看似“全面”,但這只浮在表面,并未深入。閱讀教學若僅停留在這一層面上,則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毫無益處。)
師:你認為少年勸說吳王的方法非?!扒擅睢保隳苷f一說巧妙在哪嗎?
生丙:……(窘態(tài)的沉默)
(從表情中就可知道一切。他嘴中的“巧妙”是瞎蒙的。)
師:其他同學能幫他解決這一問題嗎?
生:……(其他學生也一片沉默。)
師:那我們就一起認真地讀一讀課文,探討一下:少年說服吳王的方法是不是很巧妙?如果是,又“巧妙”在哪?
……(生認真閱讀,思考。)
生1:少年的方法是十分巧妙。少年不是直接去找吳王,而是裝作打鳥,在花園里轉來轉去,引起吳王的注意,讓吳王來找他。
師:你為什么說少年是裝作打鳥,故意引吳王注意呢?
生1:因為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而且一連轉了三個早晨。
生2:少年不是直接去勸說吳王,而是講了一個故事,讓吳王在聽故事中自己明白其中道理。
生3:少年欲擒故縱,為引起吳王聽下去的興趣,他說自己打鳥時見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3.反復朗讀,實現(xiàn)詩意的探尋
閱讀過程中對文本的解讀是在不斷叩問中悟出來的,是在不斷地對話中碰撞出來的。也正如一名教育家所說的那樣:“在每個孩子心中最神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講的話發(fā)生共鳴,你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靈對準音調。”
例如我在教學《金子》一文的最后一段時,有這樣的一個片斷:
師:(出示最后一段文字),彼得為什么而不無自豪呢?
生:彼得看到曾經的一片荒地,如今變成了美麗的大花園,他十分自豪。
師引讀:彼得看著美麗的大花園,一邊擦著汗,一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不無自豪地說:(生讀)“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這塊土地里?!?/p>
生:彼得看到自己的花卉運送到全國各地,生意日益興旺,他感到無比自豪。
師引讀:看到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彼得驕傲地說:(生讀)“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這塊土地里?!?/p>
師:五年半呀,1980個日日夜夜呀,彼得終于在這塊土地上靠著自己的辛勞、智慧得到了財富,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所以,我們的彼得不無驕傲地說:(生再讀)“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這塊土地里?!?/p>
我用深情的語言來創(chuàng)設了情境,而朗讀的回環(huán),更是催化了情境的感染,學生情動辭發(fā),此時的課堂是一種超然的意境,教學自然而然地實現(xiàn)了“激活閱讀思維,在碰撞心靈、積淀情感中提升閱讀思想的張力”這一隱性目標。
閱讀是一個不斷“醒悟”又不斷“困惑”的過程——而這,正是哲學的魅力所在。閱讀是美麗的,閱讀教學是美麗的。那就讓我們引領學生攀語言之藤,摘言語之瓜;順認知之水,推想象之舟;品文本之理,成意義之章,享受閱讀之美吧!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鳴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