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靈性與智慧的學科。如何在語文學科中一改被動、單一、封閉的學習方式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而真正讓學生的個性、潛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以充分發(fā)揮呢?通過思考和實踐,我認為,把活動引進小學語文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轉(zhuǎn)變學習方式,在實踐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一、通過游戲、表演,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
曾有幸看到過這樣一個教學片斷:
師:“迎上去”的意思你們知道嗎?(有零零星星的學生舉手)
師:舉手的這幾位同學懂了,不懂的同學請看我們表演,看后你們也會懂的。誰愿意上來演一演?(學生把手舉得高高的,無比興奮)
(師當鯉魚媽媽,指名學生當小鯉魚、小蝌蚪,共同表演文本情境。)
師:小朋友們看到,小蝌蚪過來問我時,是從哪里過來的?
生:是從正面過來的。
師:那么你們現(xiàn)在明白了什么是“迎上去”嗎?(學生們小手林立)
生:“迎上去”的意識就是從正面主動向前。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根據(jù)課文情節(jié),師生共同表演,通過動作的指點、語言的點撥,寓教于樂,化難為易,使學生真切、感性地理解了“迎上去”的形象內(nèi)涵,達到了理解語言、內(nèi)化語言、積累語言之目的。
反思: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本,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張揚個性,敢想敢為,自主學習,充分發(fā)展,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感受到智慧的力量。游戲與表演活動的開展不正有益于此嗎?
二、通過上網(wǎng)、讀書,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
人教版《只有一個地球》主要闡述了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上的資源有限,人們不能隨意毀壞地球,要精心保護地球。在教這一課之前,我布置學生這樣一個作業(yè):自己通過上網(wǎng)、進圖書館查閱書籍,搜集有關(guān)環(huán)保的資料,要有具體數(shù)字,典型事例。學生搜集的資料有的觸目驚心,有的生動感人。如“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達168.9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17.6%,并且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不斷擴展,相當于每年損失一個中等縣。”又如“華南虎被列為世界十大瀕危動物之首,目前中國野外殘存的華南虎僅二三十只,它的繁殖只能靠近親配偶。”學生課前對環(huán)?,F(xiàn)狀有了雖初步但卻具體感性的認識,待到學課文時,通過教師適當?shù)囊龑?、點撥,很快就能讀出獨特的感受,并能漸漸地讀出情,讀出神,讀出味。
反思:上網(wǎng)、讀書,不僅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意識,使學生學會了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學習的本領(lǐng)。也讓學生明白了“成功就在動手中”的道理,享受到了成功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三、通過辯論、朗誦,讓學生陶冶情操張揚個性
在教學《七律·長征》后,我讓學生搜集有關(guān)毛澤東的詩詞,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準備在詩歌朗誦會上朗誦。經(jīng)過努力,學生在會上朗誦了《沁園春·雪》、《念奴嬌·昆侖》、《水調(diào)歌頭·游泳》等三十余首毛主席詩詞。那一句句膾炙人口的詩詞,使學生在凝重而厚實、明麗而雋永的氣氛里,領(lǐng)略了偉人博大寬闊的胸襟,接受了偉人高尚情操的熏陶。
而在新課堂中引入辯論,則有利于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同時,教師可以“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激活辯論源泉,鼓勵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實踐表明,讓學生在辯論中閱讀,不但能增強學生的批判意識,更能撥動學生智慧的心弦,激發(fā)出學生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來,使活躍的智慧和鮮活的個性得以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
還拿《只有一個地球》來說,學生一接觸這課題,心中便產(chǎn)生一種閱讀期待: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地球?我利用他們的這一心理,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辯的問題情境:有人說茫茫宇宙中一定還有一個星球適合人類居住,這么說就有兩個地球了?你們是怎么看的?學生將課文作為一份資料,互相啟發(fā),共同探究后興趣盎然地亮出自己的觀點:
正方:我方認為宇宙中應(yīng)該還有一個星球適合人類居住。因為宇宙是無限的,整個銀河系中,大約有幾千億顆恒星,類似地球這樣的恒星肯定有。
反方:我方認為宇宙中不可能有第二個星球適合人類居住,因為課文中明確寫著“科學家已經(jīng)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公里的范圍內(nèi),再沒有第二個星球適合人類居住了?!薄?/p>
盡管他們的辯論顯得天真幼稚,但正因為他們的個性不受壓抑,才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真理越辯越明”,辯論撥動學生的疑問神經(jīng),把平常發(fā)言的、不發(fā)言的,愛鉆的、不愛鉆的,都吸引過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也使學生的個性一覽無遺。
反思:辯論會和朗誦會的開展,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傾聽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zhì)和團隊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優(yōu)美詞句的學習中受到感染和激勵,在追求美和真知的同時,提高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增加文化底蘊。
實踐證明,還活動于學生,讓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想說、想做、敢言、敢為,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實踐活動,就能使語文教學真正地煥發(fā)出生命活力,使閱讀課堂成為豐富的、開放的、生成的學習樂園。(作者單位 江蘇省如東縣馬塘鎮(zhèn)馬豐小學)責任編輯丁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