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也就是說人們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要預先有準備,有了準備可以獲得成功,沒有準備則很有可能導致失敗。教學工作也是如此,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課前準備好每一節(jié)課。
備課也就是為上課前作準備,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課前做大量的工作。主要包括:認真學習教學大綱,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學生,編寫教案等。但眼下不少教師對備課不夠重視。認為備課就是寫教案,把備課淪為了一種形式。備課時,不結合教學實際,只依靠教案書,不求創(chuàng)新,照貓畫虎。更有些教師忙于其他工作,課前無備課,上課前把教案書過目一遍,上課也是圍繞教案書進行教學活動。課后又把書上的教案照抄在備課本上,也就算是“備課”了。試問:這樣的備課除了徒勞無功之外還有別的作用嗎?更有甚者平時不動備課本,到學校檢查時才手忙腳亂地搞突擊,一晚上能寫幾課。在檢查者看來,教者做到了節(jié)節(jié)備、課課備,教學環(huán)節(jié)齊全,書寫整齊。檢查后還把該教師夸獎一番,簡直叫人哭笑不得。這也是在備課嗎?
隨著當前教學信息的激增,教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特別是實施新課改以來,教師觀念的不斷更新,如果像以上形式備課,課改將流于形式。新課程理念的出現(xiàn),猛烈地沖擊傳統(tǒng)教學.為教育改革翻開新的一頁。課改后的備課也應有更進一步的更新與發(fā)展。那么教師應怎樣在備課上力求創(chuàng)新并有實效呢?下面是個人的一點看法和體會,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討。
首先,要認識到備課的重要性。不能將備課停留于形式上,表面堂皇而沒有實質。備課的目的在于教師熟悉課文內容,講課方法,是為授課作好充分準備。只有認真?zhèn)湔n,才能很好地駕馭課堂,順利地完成預期教學內容并達到最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的思考分析,學生的了解,學習目標的定位,教學方法的選擇,環(huán)節(jié)等安排的過程要有精心的思考。其次,用“學生怎樣學,怎樣才能學得最好”的理念去備課。教案書只能是參考,不是依靠。更何況要根據(jù)學生基礎,學校條件等客觀因素來選擇適當?shù)姆绞?。教師要千方百計想著如何在課堂上和學生快樂互動,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主導者。讓學生在知識目標,思想教育,情感態(tài)度,思維訓練等學習目標上達到最高的掌握程度。是教師將自己所有學識、素養(yǎng)、各種才藝融合在一體作好準備并將其展示的過程。教學要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科學的確定學習形式,組織學生進入主動有效的學習情景的過程。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我沒有按照教案書上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認識圓。而是課前讓學生自制圓形學具,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親手操作、相互交流,使學生對圓有了從“感知一認識一理解”的過程。學生參與了探究,展示了自己,人人都很快樂,很有成就感。更為下節(jié)課圓的周長、面積學習提前作好了準備。只有想著“讓學生學到什么”“怎樣學效果最好”這樣的教學理念去用心的寫出具有自己鮮明個性與風格的教案才是最合適,最好的教案。
總之,教師備課貴在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創(chuàng)新。才有實效。備課是教師對教育的熱情,對學生的愛,也應該是教師真誠的思索,深入的鉆研,精心的加工,是教師智慧與風格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