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初中語文教材實施已經(jīng)歷了三個輪回了,縱觀六冊語文教材,文言文篇目所占比例逐漸增大,其難度逐步加大,加之文言文句式與現(xiàn)代漢語句式的區(qū)別之大,學生掌握起來非常不易。因此,要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成績,文言文教學始終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讓初中生盡快入門,在短暫的三年之內快速地掌握這類文章,達到“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初中語文新課標》)的目標呢?筆者認為,文言文教學應在“讀”字上下功夫。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贝苏Z道出了語文教學的真諦。無論是現(xiàn)代文還是文言文,“讀懂”是“理解”的前提,在反復的“讀”中,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會在眼、口的感知中自然而然地滲透到心,反映到腦,我們所需要的各種各樣的大量信息也就會不知不覺、輕而易舉地獲得,尤其是文言文,不經(jīng)過反復讀是無論如何電不能真正掌握其義的。如何來讀?我的體會如下:
一、導讀——激發(fā)讀的興趣。在文言文入門前,教師可講一些古代名家的故事,再選一些名家名篇,聲情并茂地朗讀,也可以從媒體中選擇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進行播放,讓學生在文學美的欣賞中激發(fā)起讀文言文的興趣。興趣激發(fā)起來了,他們就會不知不覺地大聲讀起來。如七年級上冊《論語》是第一篇文言文,學生從未讀過文言文,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去讀,并依次去講字、詞、句,學生就會覺得枯燥乏味,進而望而卻步。而如果在教學中先講講孔子的故事及其對中國古代文化的貢獻,讓學生對其產(chǎn)生敬意,再讀一些諸如《兩小兒辯日》等故事性較強的短小的文言文,讓學生覺得文言文并不難且有意思,這樣就會試著讀,讀的興趣上來了,學起來就容易多了。
二、默讀——疏通句子。教學中,可讓學生先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落實每個字的讀音,掃清文字障礙,然后逐字逐句地默讀,憑著自己的感覺試著斷詞斷句。在反復的默讀中,語感便不知不覺地建立了,這樣,大多數(shù)句子也就能讀得流暢了。特別是長句多的文章一定要在反復默讀通讀,然后才有可能理解背誦。如《觀潮》、《小石潭記》、《出師表》等文章中有些句子很長,需在反復默讀才能正確斷句。
三、試讀——糾錯點撥。先指幾名學生試著朗讀,好、中、差各找?guī)孜?,然后讓學生分別從讀音、停頓、語氣、表達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指出優(yōu)劣,最后教師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指導意見,并強調學生細心領悟、用心體會,再反復試、重新讀,直到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較為正確流暢地朗讀其文。
四、范讀——榜樣感召。在學生對一篇文言文建立了語感,能初步讀流暢后,教師便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了。實踐證明: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最能打動學生,學生在老師悅耳的語音、自然流動的節(jié)奏、抑揚頓挫的語調以及恰如其分的感情中欣賞感到文學的美和老師的魅力,并在美的欣賞中得到愉悅,從而再次激發(fā)朗讀的興趣。與此同時,教師緊抓契機,再次對全班學生從語音停頓、語氣緩急、語調高低、感情收放等角度指導學生全方位掌握朗讀技巧,學生定會按老師的提示情不自禁地跟著朗誦起來。像《小石潭記》、《桃花源記》、《岳陽樓記》、《論語》等一定要在范讀指導后學生才能正確地朗讀。
五、朗讀——領略中華民族文化。朗讀的過程是讀書真正“口到”的過程。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fā)起來后,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分組讀、輪讀、齊讀、分角色讀等方式自由自在地去“放縱”,甚至瘋狂地去朗讀、吼讀,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自己去領略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滲透在這傳統(tǒng)文化中精美的語音、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豐富的自然風物、淳樸善良的人性以及感人的英雄故事……讓他們?yōu)槟艹蔀檫@種博大精深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而驕傲、而自豪。如《與朱元思書》、《答謝中書書》、《岳陽樓記》、《山市》、《孫權勸學》等篇目盡可以讓學生在朗讀中去品味。
六、譯讀——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學生對文章進行了默讀、朗讀,即做到了“眼到”、“口到”后,“心到”便可進行了。這“心到”亦即對文章的深入理解,而要對一篇文言文作深入理解、正確翻澤便是關鍵。教學中可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譯讀”——即先讓學生利用課下注釋、手邊資料弄清關鍵詞的含義,然后試著串譯課文。最后,老師再對個別疑難句子重點點撥、翻譯、分析、品味,這樣,文中的意思便易于為學生理解和掌握,其主旨要義也便迎刃而解了。
總而言之,文言文教學要遵循古人的讀書“三到”,而這“三到”中,“眼到”“口到”即強調的是默讀與朗讀,“眼到”“口到”是基礎,“心到”是目的。只有讀得正確、讀得流暢、讀出感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眼到”、“口到”,也只有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眼到”與“口到”,“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到”了。因此文言文“讀”到位了,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新課標》)的初中文言文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