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現(xiàn)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因為激烈競爭,往往失去了應(yīng)有的接觸和幫助,也讓我們未留心身邊發(fā)生的那些如陽光般美好的事情。其實,人與人相處,貴在看到別人的美好和可貴。
請根據(jù)你對以上文字的理解,結(jié)合自己的人生體驗,以“拾起身邊的陽光”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選文體。
(二)試題分析
這個作文題是材料加命題型的。其具體體現(xiàn)在試題是由材料、提示語、命題和要求等部分組成。
材料部分,把考生引導(dǎo)到一個激烈的社會現(xiàn)實之中,啟發(fā)考生關(guān)注到平時沒有或較少注意的現(xiàn)象,即人與人之間的少接觸和少幫助,互相少理解或不理解,彼此間關(guān)系冷漠的社會現(xiàn)實,旨在引發(fā)考生對這種現(xiàn)實的關(guān)注、思考、感悟,進而思考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并通過自己的文章來認識這個問題,注意這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以達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題目的導(dǎo)向很明確,那就是要把考生引導(dǎo)到關(guān)注現(xiàn)實關(guān)注人生關(guān)注人情上來,就是要把考生引導(dǎo)到寫作人性化作文上來,因此,考生只有克服前幾年那種一味“假大空”“掉書袋”“打古人牌”的不良文風(fēng),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其關(guān)鍵詞有“現(xiàn)代社會”“激烈競爭”“失去”“未留心”“陽光般美好”“貴在”等。
提示語,又稱過渡語。限制考生,一是“你對以上文字的理解”,二是“結(jié)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去構(gòu)思和作文??忌欢ㄒ⒁?,這兩條限制性要求明白告訴你既不能寫別人的“理解”,更不要寫別人的“體驗”,只能寫自己的。其關(guān)鍵詞是“根據(jù)”“理解”“結(jié)合”“體驗”等。
命題,即命題者要求考生必須按這個題目去寫作,不能另起爐灶?!笆捌鹕磉叺年柟狻笔且粋€動賓詞組,“拾起”是個動詞,它體現(xiàn)了材料中的“失去”“未留心”,可以理解為發(fā)現(xiàn)、感悟、體會、認識、理解等等。它也暗示了這篇文章應(yīng)該寫成回憶性的。“陽光”是賓語,這里要理解為如陽光般的事情,也就是讓人感到溫暖,啟發(fā)人以光明,給人以美好享受的美好事情。題目中還有一個限制語“身邊”,它作“陽光”的定語。這個定語告訴考生,一定要寫自己熟悉的經(jīng)常接觸的又有所了解的人,不可扯得漫無邊際,什么人什么事都頭發(fā)胡子一把抓。否則,就會寫成離題作文。
要求,也是限制性的。“不少于800字”是說你的考場文章最少要寫800字,當然,也不要超過850字?!白远⒁狻笔侵肝恼碌牧⒁庾约鹤鲋鳎凶约旱莫毜揭娊??!白赃x文體”是指自己選擇一種符合自己特長的文體。當然,能夠選擇一種既符合題目暗示的最佳文體又適合自己寫作特長的文體,那是最好不過的了。文章的體裁有詩歌、戲劇、小說、散文。前兩種文體受字數(shù)和時間的限制,不宜選擇??晒┻x擇的就是小說和散文,而散文又可選擇記敘性的、議論性的和抒情性的。其他的文體選擇空間不大,因為這些年對所謂的另類文體一概持排斥態(tài)度。不管選擇哪種文體,一旦確定,就要按所選擇文體的要求去寫作,要盡量符合所選擇文體的各種要素。千萬不能寫出似牛非牛似馬非馬的文章。還要提醒考生的是,如果選擇記敘性文體,那么,你的文章中的議論文字千萬不可超過百分之三十,否則,你的文章就有可能被判為文體不明,當然不會得到高分;同樣的道理,如果選擇議論性文體,你的文章中的敘事文字也千萬不可超過百分之三十。
(三)寫作案例
拾起身邊的陽光
楊子健
去年夏天,奶奶走了。跪在奶奶的照片前燒紙,眼睛盯著奶奶的遺照。照片上的她,似笑非笑。我想哭,卻又沒有眼淚。
我喜歡吃花生米,爸媽忙,沒有時間給我做,所以我常到奶奶那兒吃她做的。有一次哥也在那兒,他也喜歡吃花生米。我小,當然搶不過他。轉(zhuǎn)眼間花生米已被吃光了。我望著空盤,盤中還有一些鹽。我學(xué)著電視上的人,用舌頭去舔盤子。
鹽好咸,我眼睛直澀,蹙著眉。奶奶看見我的表情,笑了,露出兩個門牙。我也笑了。
還有一次,我和幾個哥哥姐姐去給奶奶剝花生。剝好后,奶奶留我們吃飯。
那段時間,媽和奶奶有意見,她不讓我到奶奶那去。我端著碗,想起以前的事。也是剝花生,那時我還小。他們剝完花生后都放在袋子里,我剝完后就偷著裝在口袋里。
奶奶發(fā)現(xiàn)后,問我有什么事。我就像一個犯了大錯的孩子一樣,膽怯地說出了原因,我怕他們把花生賣了,那樣我就吃不到了。奶奶笑了,說我傻。我也笑了,傻乎乎的。
想到這,我流出了眼淚。
奶奶看到了,以為我是因為她和媽媽的事才哭的,就笑著安慰我。我依舊只是哭。
看著照片,我明白起來了。奶奶對我,一直都是微笑著的。就像一片陽光,照在我身上。
如果奶奶現(xiàn)在還健在的話,我就買一袋子花生,然后坐在灶臺前,我燒火,奶奶給我炒花生,炒完后,我們一起吃。就這樣一直重復(fù)下去。奶奶開心,我也開心。
可是,身邊的陽光已經(jīng)照過,且不會再有。只有懷著這份感動,掬起一把含有陽光的泥土,把它珍藏。
就像珍藏身邊的陽光一樣。
同時,也像珍藏我對奶奶還有花生一樣。
拾起陽光,珍藏回憶,懷念一直對我微笑的奶奶,直到永遠。
拾起陽光,同時也拾起歲月和愛。
(四)案例分析
這是一篇記敘性文章。作者通過對兩次與花生米有關(guān)的事情的回憶,感悟到奶奶的“微笑”“就像一片陽光,照在我身上”,反映了作者與奶奶之間的樸素而真摯的感情??梢钥醋鲆黄鷦佣腥说募炎鳌?/p>
首先,看看作者的選材。一是到奶奶家吃花生米,一是幫奶奶剝花生。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且真實而可信。這種選材的角度是值得提倡的。材料雖小,可以反映大的主題。真實的材料,除了可信以外,更能反映真實的情感。同時,這種選材方法,也更符合學(xué)生的寫作實際,更貼近學(xué)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有寫的;這種選材方法,選取自己與親人之間的事情,也更有利于考生表達真實的情感。這樣,才有可能寫出人性化的作文來。
再看看作者的構(gòu)思,你會發(fā)現(xiàn)也有獨到之處。
文章開篇寫自己在奶奶遺像(文中是“照片”)前燒紙,見奶奶“似笑非笑”,而自己“想哭,卻又沒有眼淚”,這是伏筆,以引起后文對自己與奶奶之間的事情的回憶。
第一件事情中,奶奶的表情是“笑了”,在第二件事情中,奶奶依然是“笑了”。這兩處“笑了”,既呼應(yīng)了開頭,讓人感到“奶奶”生前的微笑是真實的,也為后文的點睛之筆說奶奶的微笑如陽光設(shè)下伏筆。
“看著照片,我明白起來了。奶奶對我,一直都是微笑著的。就像一片陽光,照在我身上?!边@一段非常重要?!翱粗掌?,我明白起來了?!焙魬?yīng)了題目的“拾起”,說明自己原來沒有感受到,現(xiàn)在才明白?!澳棠虒ξ?,一直都是微笑著的。就像一片陽光,照在我身上?!秉c明了題目的“身邊的陽光”,因此,我們可以說這一段是相當精妙的點睛之筆。
接著,作者用假設(shè)性句子表達了自己的美好期望,依然是和奶奶一塊吃花生米,這種明知不可能卻著意而為之的期望,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對奶奶的無限思念的情感,同時又與前文的兩次花生米事情相呼應(yīng),雖為假設(shè),卻并不讓人產(chǎn)生虛假之感,這應(yīng)該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文章最后幾段,既有與前文的巧妙呼應(yīng),更有畫龍點睛表達愿望的精巧構(gòu)思。
語言上的樸實無華正是作者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像“我學(xué)著電視上的人,用舌頭去舔盤子”“笑了,露出兩個門牙”“我也笑了,傻乎乎的”“我燒火,奶奶給我炒花生,炒完后,我們一起吃”“就這樣一直重復(fù)下去。奶奶開心,我也開心”“拾起陽光,珍藏回憶,懷念一直對我微笑的奶奶,直到永遠”“拾起陽光,同時也拾起歲月和愛”等,都很值得我們欣賞。
(五)延伸練習(xí)
你如果打算就這個作文題目寫一篇議論性文章的話,我也為你選擇一篇,供你參考。
拾起身邊的陽光
人生是一首永不言敗的歌,人生是一條永不停息的河,人生是一杯品味不盡的茶,人生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而陽光普照人生,所以我們要拾起身邊的陽光。
拾起身邊的陽光,可以蕩滌我們內(nèi)心的矯飾與浮躁。人生如月,或許總是缺多圓少,所以當生活需要我們?nèi)ッ鎸Φ臅r候,我們就不要逃避,因為逃避會增加人的浮躁,而浮躁無異于浪費人生的光陰。你只需保持鎮(zhèn)靜,做到平常心,心常平。并且,生活好似一堵無形的墻在無形中攔著我們,因此我們就必須學(xué)會打開門窗,關(guān)掉過去之門,打開明日之窗,放進一屋的陽光。
拾起身邊的陽光,可以詮釋我們的純樸與淡泊。身處菁菁校園之中,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有高的桌低的椅,還有那碼著一摞摞散發(fā)著墨香的智慧紙張,以及周圍同學(xué)們純樸的笑臉……這平凡的事平凡的人總是能夠給我最大的感動。我還學(xué)會從這感動中汲取力量,為我明日之輝煌蓄勢待發(fā)。當太陽再度升起普照,我會繼續(xù)拾起那縷陽光,我要以一顆純樸寧靜的心,為我理想的實現(xiàn)而不懈努力,讓夢想飛揚!
拾起身邊的陽光,可以凝聚我的內(nèi)涵與智慧。做人要時常保持一顆年輕的心,要有青山似的胸懷,既恢宏大度又有棱有角,即使是沉默,也要煥發(fā)磅礴力量,綻放攝人光芒。青山有內(nèi)涵,人亦有理想,要做那懷揣四方志向的有志人兒,以自由不羈的豪情與孤鶩齊飛,共長天一色,讓萬千氣象錦繡丘壑貯藏于胸。
拾起身邊的陽光,可以提升我們的品位和境界。品位這東西或許很虛,但少了它卻讓我們看得俗氣,所以我們不應(yīng)對生活媚俗,應(yīng)該雅俗共賞。欣賞人性的真欣賞世間的美,讓一縷清風(fēng)常拂臉面,讓一絲陽光常照心田。
人生有黑暗,所以需要陽光;人生太單薄,所以需要我們?yōu)闃?gòu)建夢想添磚置瓦以增加生命的砝碼;人生更需要航行,所以把帆把槳留給風(fēng)浪,把船長的位置留給自己,拾起身邊的陽光,去奮勇起航!
陳勝林,語文教師,現(xiàn)居湖北襄樊。本文編校:老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