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單元的《小狗包弟》是巴金晚年的自傳性散文,文章在看似平淡的敘述之中飽含了深沉的憂患和苦痛。教學(xué)這篇課文,可以從多角度挖掘它的意蘊,對學(xué)生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
一.人性的角度。本篇課文處處暗示了文革時期人性的失落,良知的泯滅。善良正義的作家巴金被無辜迫害且不說,開篇所述藝術(shù)家被人以“里通外國”的罪名揪回來,批斗、痛打、拖著游街示眾,又“給關(guān)了幾年才放出來”,這是專政隊的喪心病狂,其他人又怎樣呢?“認識的人看見半死不活的他,都掉開頭去”。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藝術(shù)家隔壁人家一只相處很好的小狗竟能不畏強暴“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邊”,直至為朋友絕食而死,用生命詮釋了什么叫“情義”,多么悲壯動人的情感!可是人呢?有的自相殘害,有的做無聊的看客,有的面對邪惡避而遠之。狗有義,人無情。人對人無情還不夠,連一只小狗都不肯放過。陪伴藝術(shù)家的有情有義的小狗被人用腳踢,拿棒打,直到被打斷一條后腿離開才放手;人見人愛的小狗包弟只給人帶來快樂從不給添亂,朗朗乾坤也無它的立足之地。人性缺失帶來的災(zāi)難性毀滅已經(jīng)滲透到了社會的每一個毛孔。教學(xué)時可引導(dǎo)學(xué)生找出此類語句,關(guān)注文中披露的一些殘忍行徑,由此看出一個時代的畸形與瘋狂。讓學(xué)生明白人性迷失的可怕,反思自己有過的人性缺失,警戒以后的行為。
二.誠實的角度。在課文中作家提到了誠實的代價?!拔医窈蟮娜兆哟蟾攀遣缓眠^的吧”,他不是說只有“對這十年的生活作一個總結(jié),還清了心靈的欠債”才能結(jié)束煎熬嗎?為什么又說今后的日子不好過呢?因為無論在哪一個時代,說真話是要付出代價的。這篇文章寫于1980年初,距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不到四年時間,雖然已經(jīng)“撥亂反正”,但人們思想上仍然有一些顧忌,沒有勇氣再一次冒“文字獄”的風險去批判那個時代的政治,更不會有勇氣主動坦承自己的過錯。巴金老人作為一個敢于站出來說真話的人,他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清醒的頭腦來面對各方面的攻擊,“這絕不是容易的事”?!拔乙f”暗示有人不讓說,但他無懼無畏,“那十年我也過來了”,作家不是在頭腦發(fā)熱的時候的空喊口號,他是作好了為說真話承擔代價的準備的,唯其如此,才更見出作家的偉大,作品的價值。
三.自我解剖的角度。自我解剖是要有擔當?shù)?,也是痛苦的,但對于生命中的過失,唯有反思才能使靈魂得到救贖。十年文革在巴老的心靈上烙下了深深的傷痕。他個人被押上批斗臺,被關(guān)進牛棚,被剝奪工作的權(quán)利,更受打擊的是他相濡以沫的愛人蕭珊被迫害致死,臨終時都不準巴金見上最后一面,甚至于一只小狗他也必須忍痛割愛……時代給他的不公平和無盡傷痛沒有讓他成為一個怨天尤人、仇視社會的人。他也有揭露和控訴,但絕不是為個人的恩怨,而是為引起人們的思考、思想的進步。而更多時候,他把批判的矛頭對準了自己。這是一種胸襟的豁達,更是道義的體現(xiàn)。一個有胸襟的人永遠不會斤斤計較于個人的得失,一個有擔當?shù)娜擞肋h不會為自己的責任尋找推卸的借口。文革結(jié)束后,有太多的人在搜集證據(jù)為自己鳴冤叫屈平反昭雪,這是應(yīng)該的情理之中的,然而巴金卻在寫《隨想錄》解剖自己批判自己。他無法抹掉自己“十年浩劫中逆來順受的苦難生活”的可恥的開始,良知讓他不能原諒自己的不負責任和茍且偷生?!拔易约阂沧兂闪税堋笔苤馄?,反思的痛苦讓他無法忍受,但“沒有像包弟一樣,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運”,為什么呢?因為他終于拋開重重顧慮把真話給說出來了,他憑著勇氣讓自己走出了心靈的泥沼,他沒有刻意為自己索求什么,但他得到的似乎更多:他救出了自己的靈魂。從這一角度出發(fā),我們可以讓學(xué)生明白反思雖然痛苦但能拯救靈魂,付出雖然不易但是終有回報。
四.珍愛生命的角度。《小狗包弟》中多處寫到生命的被蔑視:包弟僅僅因為是一只日本種的小狗而且有一位瑞典舊主人,便有被扣上“崇洋媚外”“里通外國”的罪名的危險,又因為要“破四舊”,花草動物都要作為資產(chǎn)階級腐朽生活的標志被鏟除,包弟的鮮活可愛的生命便只能在解剖臺上結(jié)束。還有藝術(shù)家的那只忠義的小狗被暴打致殘,隔壁的工商業(yè)者(而且是年老了的)被野蠻抄家,藝術(shù)家被百般凌辱殘酷迫害,作家自己蒙受痛楚與災(zāi)難。甚至于作家住所院子里曾經(jīng)如茵的綠草已經(jīng)成為一片衰草,當年的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少掉了好幾株花,多了幾棵不開花的樹”……都在向我們展示那個不正常的年代里生命尊嚴的被凌辱被摧殘。作家沖破重重困難真誠地向包弟表示歉意和懷念,已經(jīng)顯示了一個人道主義者博愛平等的情懷。又以一只小狗的命運引出人的命運乃至國家的命運,正是將所有的生命放置于同一個高度上引發(fā)我們的深思:生命,無論貴賤,無分人與動植物,都是應(yīng)當被尊重被愛護的,珍愛一切生命是人類良知的體現(xiàn)。
一部偉大的文學(xué)作品,其內(nèi)涵是無限深邃寬廣的。如果我們僅僅限于表層內(nèi)容的理解,忽視內(nèi)在意義的解讀,將是教學(xué)資源的極大浪費。
陳艷輝,語文教師,現(xiàn)居湖南岳陽。本文編校:左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