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輝
(南京國際關系學院,南京,210039)
主持人話語
張 輝
(南京國際關系學院,南京,210039)
認知語言學誕生于1970年代末,至今已經(jīng)歷大約三個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初創(chuàng)階段(1970年代末到1989年)。在這一階段中,認知語言學的創(chuàng)始人如George Lakoff,Ronald Langacker,Gilles Fauconnier, Leonard Talmy,Mark Johnson等逐漸形成共識,提出了認知語言學的基本思想:(1)語言能力不是一個自主的認知能力;(2)語法實質上為概念形成的過程;(3)語言知識來自于對語言的使用。在此基本思想的引導下,這些學者們出版了摘引率很高的著作,如Lakoff和Johnson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 We L ive by)(1980)、Lakoff的《女人、火和危險的事情》(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1987),Langacker的兩卷本《認知語法基礎》(Foundation ofCognitive Grammar)(1987, 1991)以及 Fauconnier的《心理空間》(Mental S pace)(1985)等。這些文獻確立了認知語言學的研究思路,為認知語言學成為語言學流派中的一員奠定了理論基礎。第二個階段是發(fā)展階段(1990年至2000年)。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認知語言學的思想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了輪廓清晰的理論框架如概念隱喻理論、概念轉喻理論、心理空間和概念整合理論、構式語法等。第三個階段(2000年至今)是拓展階段。所謂拓展分為兩個方面:首先是認知語言學的理論拓展到語言和非語言研究各個層面。就語言的各層面而言,認知語言學的研究深入到語言的詞匯、語義、語法、語用和語篇等領域,就非語言的各層面而言,認知語言學開始關注文學、藝術和政治等問題。其次是認知語言學與其他語言學理論和方法的結合。認知語言學與社會語言學的結合形成了認知社會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與詩學的結合形成了認知詩學。認知語言學從一開始就強調語言學研究的跨學科性,強調運用多種方法對語言進行深入的研究,如用心理語言學、神經(jīng)語言學和多模態(tài)的研究方法為語言的解釋提供匯流的證據(jù)(converging evidences)。Geeraerts曾在他編輯的《認知語言學基礎讀本》(Cognitive L inguistics:B asic Readings)(2006)中這樣形容認知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就像一個群島,散落其中的有隱喻島、轉喻島、構式語法島等眾多島嶼,每個島嶼都有不同的美麗風景,整個群島構成了豐富多樣、多姿多彩的美麗畫卷。認知語言學魅力就在于其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本專欄所組織的五篇論文涵蓋了認知語言學研究的幾個重要方面。目前在國外認知語言學與二語習得的結合是一個研究熱點,出版了許多論文集,其中的代表作是Peter Robinson和Nick Ellis編輯的《認知語言學與二語習得手冊》(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8)。徐維華、張輝的論文即聚焦于構式語法理論在二語習得中的應用研究,闡述了這一應用研究的現(xiàn)狀,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盧衛(wèi)中的論文認為概念轉喻是人類造詞的語義理據(jù)之一。概念轉喻既是詞義變化的一個重要動因,也是詞義理解的認知基礎。繼隱喻研究之后,轉喻研究目前是認知語言學家關注的熱點之一,其研究涉及到語言的各個層面。盧衛(wèi)中的論文反映了這一研究的冰山一角。趙秀風、展偉偉的論文在分析反身性X-self基本語義特征的基礎上,從識解操控(construal manipulation)的角度提出不同反身結構的選擇和變化的情感表達或視角移情密切相關,是實現(xiàn)話語主觀性(subjectivity)的一種重要手段。語言的主觀性也是認知語言學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習語的研究一直是認知語言學研究的熱點,習語意義的構建為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如構式語法提供許多靈感。徐景亮的論文指出,習語的意義建構具有兩個特征:理據(jù)的復雜性和表達手段的多樣性,前者反映出習語理據(jù)的多源性特征,后者體現(xiàn)出習語理解的認知基礎,如隱喻、轉喻和概念整合等認知模式。楊波的論文反映了隱喻和概念整合理論向藝術領域如電影的拓展。他結合文化和認知的視角分析了影片《阿凡達》中男主人公杰克的身份構建。作者認為,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在分析人物的性格和身份上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長處,它為同樣關注此主題的文化學、文學和文體學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補充。
雖然本專欄中的這些研究只是認知語言學群島中某些島嶼的一些風景,無法勾畫出整個群島的畫面,但從這些論文中可以看出國內學者目前主要關注哪些島嶼和這些島嶼上有哪些風景,希望這些論文能對登島探幽的讀者有所啟示。
張輝,南京國際關系學院語言學教授,博士,《外語研究》副主編。編輯部主任,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zhàn)略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研究方向為認知語言學。電子郵箱:zhang_cogling@
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