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宜慧
經皮椎體成形是1984年由法國人(Deramond和Galibert)發(fā)明的一種新的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它主要用于椎體腫瘤及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其方法是經皮椎體內注射骨水泥到病變椎體,達到增強椎體強度的目的,消除或減輕腰部疼痛,預防椎體再骨折的發(fā)生[1]。我科于2003年2月~2008年6月應用PVP進行脊柱介入微創(chuàng)治療,它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相對簡單、療效好等特點,現將護理體會及要點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32例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齡40~72歲,平均59.4歲。其中晚期癌癥脊柱轉移患者27例,乳癌5例,肺癌1例,肝癌10例,間皮瘤1例,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5例。主要癥狀腰背部疼痛:重度疼痛8例,中度疼痛19例,輕度疼痛5例;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能自理5例,基本自理19例,不能自理8例;鎮(zhèn)痛藥使用情況:一級鎮(zhèn)痛藥11例,二級鎮(zhèn)痛藥17例,三級鎮(zhèn)痛藥3例。
1.2 手術方法 在局麻下取俯臥位,對不能耐受俯臥位者,采用全身麻醉。在C型臂X線機監(jiān)視下進行操作。多經椎弓根入路,穿刺針頭理想位置應位于椎體前中1/3處,對于骨質疏松或壓縮性骨折病人再注射骨水泥前注射3-5ml造影劑,觀察椎體靜脈叢的位置,但對于腫瘤病人,則不宜行血管造影,無泄漏后,調配骨水泥成牙膏狀時,用專用加壓注射器在透視下進行注射,并觀察骨水泥在椎體內分布,當骨水泥到達椎體后壁或椎體旁靜脈叢顯影時,應立即停止注射,一個椎體內骨水泥的注射總量一般為2-15毫升。待骨水泥稍固化后拔出穿刺針,保持10ml,手術結束。
1.3 骨水泥的止痛與抗腫瘤作用機制①骨水泥注入后,因其機械作用阻斷局部組織的供血,化學毒性作用及聚合時產生的熱效應均可使腫瘤組織、周圍組織的神經末梢壞死。②骨水泥的注入加強了椎體強度,減輕了骨折區(qū)對椎體神經的刺激[2]。
患者順利完成穿刺及骨水泥注射,手術椎體數平均1~3個,手術平均時間1~2小時,本組7例患者,術中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術后安返病房。本組32例患者術后疼痛程度:中度疼痛3例,輕度疼痛12例,完全緩解17例;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能自理27例,基本自理5例;鎮(zhèn)痛藥使用情況:二級鎮(zhèn)痛藥2例,三級鎮(zhèn)痛藥9例,無使用鎮(zhèn)痛藥21例。
3.1 術前準備
3.1.1 患者準備 做好術前訪視,正確評估病情及手術耐受力。
3.1.2 心里護理 術前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大致程序、優(yōu)點及注意事項,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積極主動配合治療,爭取術前、術后最佳心理狀態(tài)。
3.1.3 體位訓練 術中體位維持是手術效果的保證,常采用俯臥位,故手術前2天開始訓練患者保持俯臥位,并逐步延長臥床時間。
3.1.4 一般準備 術前行碘過敏實驗,測基礎血壓,禁食禁水4~6小時。完善術前各項檢查,如血常規(guī)、心電圖、CT等。
3.2 術中護理
3.2.1 患者入手術室后,協助患者俯臥于手術床上,腋下及胸部墊形軟枕,以利于呼吸,保持良好的手術體位。
3.2.2 給予輸液、心電監(jiān)護、測量血壓計血氧飽和度等,備好影像學資料、記號筆及定位金屬棒。
3.2.3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與患者多交流,分散其注意力,達到放松情緒的目的,監(jiān)測生命體征,注射造影劑時應觀察有無過敏發(fā)應。
3.2.4 備好骨水泥及溶媒,記錄調配時間、骨水泥注射時間,詢問患者有何不適。
3.2.5 術中骨水泥固化過程中,患者有發(fā)熱感覺,囑患者不要緊張,告知手術已順利完成,待骨水泥定型后疼痛會減輕。
3.3 術后護理
3.3.1 搬運 手術結束后,患者繼續(xù)保持俯臥位5分鐘左右,以待骨水泥硬化定型,方可搬動患者,搬動時采取平軸滾動的原則,保持頸、胸、腰椎在同一軸線上。
3.3.2 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 術后6小時內每小時測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每4小時測體溫一次,發(fā)現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
3.3.3 體位 術后平臥4~6小時,以避免穿刺針道出血或血腫形成,并確保聚合后的骨水泥不發(fā)生移位,避免負重。
3.3.4 疼痛 由于手術時間短、切口小,骨水泥加固病變椎體后有很好的鎮(zhèn)痛效果,術后暫停鎮(zhèn)痛藥,觀察效果。
3.3.5 患者因長期臥床,腸蠕動減慢,指導患者進食纖維素豐富的蔬菜、水果,多喝水,腹部按摩,必要時可用藥物促進排便。
3.4 并發(fā)癥的護理
3.4.1 肺栓塞 肺栓塞是致死性并發(fā)癥,骨水泥一旦進入椎旁靜脈,應立即停止注射,以免骨水泥經椎旁靜脈-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最終引起肺栓塞。肺栓塞三聯征表現為:呼吸困難、胸痛和咯血。若出現應立即給予肺動脈溶栓治療,如尿激酶靜脈滴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等。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情況,及時給予氧氣吸入,若出現咯血,讓患者頭偏一側,觀察咯血顏色、量,同時做好心理護理。
3.4.2 神經功能障礙 為嚴重并發(fā)癥,由骨水泥滲漏所致,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的雙下肢肌力、運動、皮膚色澤、溫度和足背搏動情況。
3.4.3 發(fā)熱 是最常見的癥狀,由于骨水泥的聚合放熱所引起,鼓勵患者多飲水,監(jiān)測體溫。
3.4.4 感染 嚴格無菌操作,術后按壓穿刺點3-5分鐘,用無菌紗布覆蓋固定,遵醫(yī)囑使用抗生素3-5天。
3.4.5 局部疼痛加重 為骨水泥注入后在體內聚合過程中的熱反應,對周圍組織與神經根的熱損傷有關,經2-3天抗生素治療后即可緩解。
3.4.6 肋骨骨折 多見于重度骨質疏松的患者。
3.5 康復指導和功能鍛煉 術后第一天在床上進行直腿抬高練習,第二天第三天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堅持半年以上,適當活動,避免加重脊柱負荷的活動,長期服用預防骨質疏松藥物,多食富含鈣質食物,并經常定期復查。
經皮椎體成形術是治療引起椎體壓縮性骨折及脊柱腫瘤的安全有效、微創(chuàng)的方法術后恢復快、減輕患者痛苦并改善功能,增加椎體的穩(wěn)定性,提高生存質量,但術中可能破壞椎弓根、骨水泥漏等,造成脊髓和神經損傷。因此,對醫(yī)院設備和醫(y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而充分的術前準備、術中熟練的醫(yī)護配合及術后嚴密觀察、康復指導是手術成功的保障。
[1]徐保山.唐天駟.椎體成形術的現狀與發(fā)展方向[J].中華骨科雜志.2001.21(8):502-504.
[2]毛燕君.許秀芳.楊繼金。介入治療護理學[M].1版.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年.28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