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紅姣,莫慧娟,張培芳
(杭州市公安局安康醫(yī)院,浙江杭州 311113)
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服用抗精神病藥,出現(xiàn)食欲改變、體力下降、活動減少、機體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應[1],使患者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的耐受性減退[2]。溫和運動為低強度低能耗的運動模式,以有氧運動為基礎(chǔ),通過一定量的全身運動,全面提高人的機能,進而改善人的身體素質(zhì)[3]。為改善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體能,降低藥物對機體康復的不良影響,提高生活質(zhì)量,本院對36例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溫和運動干預,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入組標準:符合CCMD-3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精神病性癥狀穩(wěn)定,簡明精神病量表評定(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30分;住院5年以上;無嚴重軀體疾病;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2009年3月至6月,符合入組標準患者36例,均為男性;年齡 26~77歲,平均(52.23±11.72)歲;病程7~39年,平均(21.65±9.12)年;住院時間5~24年,平均(17.04±8.71)年;文化程度:小學9例,初中16例,高中8例,大學3例。
1.2 溫和運動
1.2.1 運動內(nèi)容 依據(jù)低強度低能耗的運動原則設(shè)計坐位、立位、臥位的韻律操,韻律操在動作上與按摩、廣播操有些類似,按軀體結(jié)構(gòu)自上而下展開運動。坐位運動設(shè)計頭頸面部按摩操8節(jié)和坐位肢體操6節(jié),適合室內(nèi)坐位時運動;臥位運動設(shè)計肢體喚醒、舒展運動、腹式呼吸、腹部按摩、提肛運動等5節(jié),適合患者晨、午間叫醒起床前的時段進行;立位運動為勻速步行結(jié)合上肢擴展運動,強調(diào)運動持續(xù)時間,適合戶外鍛煉。
1.2.2 實施方法 由康復護士每天定時組織患者參加不同體位的韻律操,選擇坐位操加臥位操或單做立位操;運動前、中、后分別做準備、放松和整理操各1節(jié);運動時間:每次25~30 min;運動頻率:每周5~7次。
1.2.3 記錄運動效能等級 根據(jù)患者運動表現(xiàn)(幅度、力度、動作準確、完整程度)和主觀感受(累、稍累、輕松),記錄運動效能等級。運動效能等級分有效、一般、無效,患者運動表現(xiàn)4項中3項達標、主觀感受累或稍累為有效;患者運動表現(xiàn)4項中2項達標、主觀感受累或稍累為一般;患者運動表現(xiàn)4項中1項達標、主觀感受輕松為無效。效能等級評定結(jié)果每天在活動結(jié)束后現(xiàn)場評定并上墻公示,以督導患者提高運動效能。
1.3 效果評價
1.3.1 評定工具
1.3.1.1 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OSIE)[4]該量表分社會能力、社會興趣、個人整潔、激惹、精神病表現(xiàn)、遲緩、抑郁、總積極因素、總消極因素、總分10個因子,共30條目,按0~4級評分。社會能力、社會興趣、個人整潔、總積極因素、總分分值越高康復療效越好;激惹、精神病表現(xiàn)、遲緩、抑郁、總消極因素分值越低康復療效越好。
1.3.1.2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量表(SQLS)[4]用于患者自評生活質(zhì)量。SQLS有30條目,按0~4級評分;采用心理社會因素、動力和精力、癥狀和副反應三個緯度作為患者自評的指標,分值越低生活質(zhì)量越好。
1.3.2 評價方法 運動觀察周期為12周。在患者入組時和溫和運動鍛煉12周后行 NOSIE他評、SQLS自評。NOSIE評分由經(jīng)過培訓的1名精神科副主任護師和1名主管護師進行盲法評定;SQLS自評時,對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由同一研究者以中性的方式逐項念題,協(xié)助完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所有數(shù)據(jù)輸入計算機建立數(shù)據(jù)庫,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配對t檢驗。
2.1 36例患者NOSIE評分運動前后比較 見表1。
表1 36例患者NOSIE評分運動前后比較(±s,分)
表1 36例患者NOSIE評分運動前后比較(±s,分)
項目 入組時 12周后 t值 P值社會能力 34.49±5.27 36.78±2.92 2.55 0.01社會興趣 22.67±7.28 21.14±9.97 0.81 0.42個人整潔 28.78±2.59 29.18±4.85 0.50 0.62激 惹 10.65±7.81 3.67±5.12 4.97 0.00精神病表現(xiàn) 2.78±3.67 0.94±1.76 3.05 0.00遲 緩 4.49±4.48 1.89±2.19 3.53 0.00抑 郁 1.55±2.17 0.33±1.01 3.45 0.00總 積 極 81.18±17.25 87.61±10.77 2.11 0.04總 消 極 19.47±12.33 6.83±6.87 6.01 0.00總 分 189.71±26.33 208.78±14.68 4.25 0.00
2.2 36例患者SQLS評分運動前后比較 見表2。
表2 36例患者 SQLS評分運動前后比較(±s,分)
表2 36例患者 SQLS評分運動前后比較(±s,分)
項 目 入組時 12周后 t值 P值心 理 社 會 51.11±42.34 31.88±30.21 2.32 0.02動 力 精 力 45.68±19.56 30.95±10.10 3.76 0.00癥狀副作用 13.01±10.87 14.46±16.35 0.46 0.65
3.1 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溫和運動的可行性 溫和運動是美國體育教師布林姆·杰佛里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的一種低強度、低能耗的運動模式,也稱適度運動。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服用抗精神病藥引起呆滯或伴有合并癥,一般體質(zhì)衰弱,所以體育鍛煉的選擇要考慮患者的耐受性,避免劇烈運動導致的意外[5]。由于溫和運動的運動強度低,視情采取坐位、臥位或立位運動,患者在體力上可以耐受、心理上樂于接受,只要每天安排時間運動,讓運動成為患者每天作息內(nèi)容的一部分,以形成習慣。
3.2 對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溫和運動的有效性
3.2.1 改善患者的體能 體能是人體在身體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即身體在運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性、柔韌性等素質(zhì)及走、跑、跳等身體運動能力[3]。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服用抗精神病藥,錐體外系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50~70%,表現(xiàn)為行動遲緩及主觀動力精力不足[6]。表1、表 2顯示,實施溫和運動12周后患者遲緩有所改善,動力精力因子自評分優(yōu)于入組時,表明溫和運動能增強患者身體的靈活性和活動耐力,改善患者的體能。
3.2.2 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 陳詠梅和戴喜玲[7]調(diào)查110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的發(fā)生率為48.2%、抑郁的發(fā)生率為38.2%,焦慮、抑郁嚴重影響疾病康復。溫和運動能促使垂體釋放欣快物質(zhì)—內(nèi)啡肽,內(nèi)啡肽是一種良好的生理鎮(zhèn)靜劑;運動時機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chǎn)生微電刺激,可以緩解肌肉緊張和精神抑郁[8]。表1顯示,溫和運動12周后患者激惹、抑郁和總消極分有明顯改善,表明溫和運動能使人心情愉悅、情緒穩(wěn)定,從而改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促進心身康復。
3.2.3 促進患者的社會能力 開展評價方式公開的溫和運動,患者對自己能力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而增強了自信,增進了對未來社會生活的信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使患者對生活的態(tài)度更積極。表1顯示,溫和運動12周后患者的社會能力、總積極因素評分與入組時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實施溫和運動的注意點 在運動初期,根據(jù)運動效能等級,給予患者適當?shù)谋頁P和獎勵,以鼓勵患者的運動興趣;運動環(huán)境宜安靜,使患者能集中注意力進行鍛煉;運動時可通過護理人員或設(shè)患者領(lǐng)操員領(lǐng)操,引導患者進入鍛煉的情境;運動時間應納入作息時間表,便于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
[1]陳振華,劉哲寧,王高華,等.精神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3,13(2):69-70.
[2]沈漁邨.精神病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972.
[3]丘世如.怎樣保健更科學[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0:116.
[4]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137-139,376.
[5]郝偉.精神病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46.
[6]曹新妹.精神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82.
[7]陳詠梅,戴喜玲.有氧運動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09,8(5):367.
[8]朱惠群.康復鍛煉督導對乳癌根治術(shù)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08,7(8):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