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梅山雙璧—陶澍、魏源經(jīng)世思想研究

        2010-04-04 01:33:30周小喜肖立生
        城市學刊 2010年6期
        關鍵詞:陶澍魏源海運

        周小喜,肖立生

        陶澍,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十一月生于安化縣小淹鎮(zhèn),字子霖,號云汀,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魏源小陶澍15歲,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三月生于隆回縣金潭村,原名遠達,字默深,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進士。從年齡輩分上論,陶澍是長輩,曾溯資江而上拜訪過魏源的祖父魏志順,向魏家借過進京趕考的盤纏。魏源非常崇敬這位長輩,一生深受其影響,他說:“源自弱冠入京師,及來江左,受公知數(shù)十載?!盵1]對于魏源這個小老鄉(xiāng),陶澍亦器重有加,道光五年(1825年),陶澍由安徽調江蘇巡撫,他“重魏文章經(jīng)濟之學,凡海運、水利諸大政,咸與籌議”,[2]延魏源入幕府,這對于科舉失利而又滿懷經(jīng)世之志的魏源來說,自然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此后,直到陶澍去世,二人共事十數(shù)載,共同成就了震驚朝野的大事業(yè)。陶澍和魏源同為古梅山人,一個是封疆大臣,一個是飽讀詩書卻尚未正式躋身仕途的讀書人,他們走到一起并作出超凡事功,有世交的原因,也因了梅山文化古樸的民風帶給他們的相似的性格和做派:篤實,勇于任事。他們的思想淵源也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

        一、提倡實學,通經(jīng)致用

        陶魏二人繼承清初顧炎武、王夫之實學思想而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陶澍說:“夫學何以實?蓋必從‘衣錦尚絅’之始,以馴致于‘不見是而無悶’之域,而后讀古圣賢之書,恍若謦暩接而聲與通。”[3]陶澍借經(jīng)學闡述了實學的內(nèi)在含義,指出實學乃與實際緊密聯(lián)系之學,不以追求奢華、名利為目的,提倡“以實學為教”。魏源對實學的理解與陶澍不謀而合,他有一聯(lián)這樣寫道:“能致用便為實學,識時務不是愚人。”非常精煉地概括了實學的含義。由此可見,陶魏二人強調的實學都是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即先儒一貫奉行的通經(jīng)致用。

        陶魏秉承儒家經(jīng)世致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研習經(jīng)學的微言大義。他們對《易經(jīng)》的一個共同理解就是陰陽互動的變異思想,而這一變易思想恰是他們改革實踐的理論基石?!耙字?,變化之謂也。變化者,剛柔相推之謂也?!盵3]“天不能有陽而無陰,世不能有君子而無小人。陰陽齊等,君子小人勢均,則將迭為消長。”[3]“一陰一陽者天之道,而圣人常扶陽以抑陰;一治一亂者天之道,而圣人必撥亂以反正?!盵1]他們以經(jīng)為本,重視通經(jīng)。魏源認為“萬事莫不有本,守其本者常有余,失其本者常不足”。[1]陶澍認為經(jīng)就是本,“經(jīng)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3]又說:“即末可以知本,有得于經(jīng),則根茂實遂,言中體要,皆經(jīng)之精液也。無得于經(jīng),雖獵取浮華,譬彼行潦之水,朝盈而夕涸耳?!盵3]從實學思想出發(fā),陶魏二人必然反對空談,指斥一切不切實際的社會現(xiàn)象。陶澍指出,無實學者,無用于社會。他說:“有實學,斯有實行,斯有實用;非是,則五石之匏,非不枵然大也,其中乃一無所有。以中無所有之人,即幸邀有司一日之知,責其實用,難以哉!”[3]他批評“后世高談性命,逃之于空虛,議論日多,而無當于實用”的現(xiàn)象,更痛斥那些“銖心腎、鏤肝肺以搜之,窮日夜、限晷刻以迫之,廢寢食、忘本業(yè)以耽之”之人為“詩役”。[3]魏源則一針見血地批判那些滿口王道實卻沒有實際才能之徒:“王道至纖至悉,井牧、徭役、兵賦,皆性命之精微流行其間。使其口心性,躬禮義,動言萬物一體,而民瘼之不求,吏治之不習,國計邊防之不問;一旦與人家國,上不足制國用,外不足靖疆圉,下不足蘇民困,舉平日胞與民物之空談,至此無一事可效諸民物,天下亦安用此無用之王道哉?”[1]

        不切實際的空談無用,不務實的科舉制度同樣無用。陶魏二人覺察到科舉的弊端,從不同角度批判科舉制度的腐朽。陶澍指出,自明代八股取士以來,讀書人被束縛在八股的形式上,“雖有奇材異能之士,束身八比,童而習之,皓首不能盡”,皓首窮經(jīng),無暇顧及其他。然而,國家造就人才,“豈惟是能為制舉之文,遂詡然自足哉?亦將厲之以通經(jīng)學古,而致諸用也”。[3]陶澍指出了科舉與選才的矛盾,八股取士制度與實際人才需求之間的嚴重脫節(jié)。魏源批評八股是“畫餅”,是“雕蟲”。他說:“后世之養(yǎng)人用人也不然。其造之試之也,專以無益之畫餅,無用之雕蟲,不識兵、農(nóng)、禮、樂、工、虞、士、師為何事;及一旦用之也,則又一人而遍責以六官之職,或一歲而遍歷四方民夷之風俗;舉孔門四科所不兼,唐、虞九官所不攝者,而望之科舉兔冊之人?!盵1]指出科舉選士是造成國家無可用之才的根本原因。

        二、強烈的愛國經(jīng)世之志

        “陶子生長資江之濱,其山……梅山……實宇宙之奧區(qū),冠蓋所不至,紅塵所不入。陶子少賤,牧于斯,樵于斯,漁于斯,且耕且讀。”[3]“源家資、邵二水之會,是為上游,距安化不百里。方舟朝發(fā),夕宿石門潭,即宮保少時讀書之所。”[1]陶魏二人同處資水之濱,陶居資水中游,魏居資水上游,喝資江之水長大,耳濡目染梅山風物民情。他們受的教育是相同的,他們承襲的是湖湘文化經(jīng)世致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王夫之等人愛國主義思想和濟世救民的抱負。陶魏二人在少年時代都曾留下不凡的言辭。十二三歲的陶澍為家鄉(xiāng)新建的油榨房擬聯(lián)為“榨響如雷,驚動滿天星斗;油光似月,照亮萬里乾坤”,[4]魏源九歲以“腹內(nèi)孕乾坤”巧對考官的“杯中含太極”,表現(xiàn)出他們相同的少年壯志。正是因為相同的教育背景和共同的愛國情懷,陶魏二人所到之處,都能洞悉社會的種種弊端,探究產(chǎn)生這些弊端的深層原因,并力求有弊即改,有利必興。關系清廷經(jīng)濟命脈的東南三政,無一不是在陶澍的倡議和主持下得以實行并取得成功的,陶澍因此而成為一代名臣;這些改革魏源都身預其中,并且是得力助手,不可或缺,魏源也因此著稱于世,并為以后的更深層的社會變革積累了經(jīng)驗,打下了基礎。

        在封建社會,愛國和忠君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輔相成的,這在陶魏二人身上體現(xiàn)得尤為突出。道光帝臨朝,看中陶澍的才干和為人,先于元年擢升陶澍為安徽布政使,再于三年擢升為安徽巡撫,后調任江蘇巡撫,委以重任,十年署理兩江總督兼江西巡撫,次年并兼理兩淮鹽政,十五年親賜御書“印心石屋”匾額。十年間數(shù)次擢升,并把江南三大政交給陶澍一人管理,道光皇帝對陶澍的信任與依賴朝野皆知。陶澍則但求能為朝廷為國家貢獻畢生精力,“以天心為心,以民事為事”。[5]實際上他也是這么做的,一生酬勞,最終逝于任上。愛國忠君,對于仕途不暢的魏源來說也是如此,雖屢經(jīng)科場失意,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魏源的經(jīng)世救民之志。身為僚屬,他積極參與陶澍主持的各項改革,為其出謀劃策,運筆修文,跑前跑后,鼎力相助。如果說陶澍的愛國忠君主要表現(xiàn)在行動和成果上,那么,對于長期身處幕后的魏源來說,則更多的表現(xiàn)在著書言論上?!痘食?jīng)世文編》《圣武記》《海國圖志》等著作,無一不打上其愛國強國思想的烙印。

        三、深諳民瘼,關心民間疾苦

        陶魏二人生于梅山,長于資江之濱,都是成年之后才離家入京,較多接觸下層人民,能深入體會民間疾苦,對于底層人民的艱難生活有著最強烈的感觸,這種經(jīng)歷也使他們敢于批判現(xiàn)實,揭露黑暗。陶澍從北京經(jīng)直隸、山東,往來于淮、揚及江、鎮(zhèn)、蘇、常時,所到之處,觀察民風體恤民情,把沿途淳樸的民風和喜人的瑞雪上奏皇上,也把社會弊端、腐敗的吏治如實地上達天聽?!敖裰?、縣,疲精于奔走、承應之中,救過于紙札、文書之上。十人而聚,無語田桑者也;百人而聚,無語教化者焉。其于百姓,則魚肉也;百姓視之,亦虎狼也?!盵5]“疲玩因循,遂成累痼。即稍知自愛者,亦無以自拔。吏治之靡,多由于此?!盵5]同樣,魏源以其特有的敏感來觀察世事,站在農(nóng)民群體的角度來批判現(xiàn)實。魏源第一次北上途經(jīng)河南,正逢水災過后。他作詩描寫了沿途農(nóng)民的悲慘景況:“中野種蕎麥,春風吹麥新。二月麥花秀,三月花如銀。麥秋不及待,人饑已奈何!明知麥花毒,急那擇其他。食鴆止渴饑,僵者如亂麻。冀此頃刻延,償以百年嗟。投之北邙坑,聚土遂成墳。明年土依然,春風吹麥新。勿食蕎麥花,復作坑中人。”[1]蕎麥新種,麥花初放,饑餓的人們饑不擇食,明知吃麥花如飲鴆止渴,卻還重蹈先人覆轍。詩中表達了魏源對災后農(nóng)民苦難生活的深切的同情。

        面對積弊叢生的社會現(xiàn)實,陶澍和魏源沒有退縮,而是實踐自己經(jīng)世致用的一貫主張,興利除弊,發(fā)憤圖強。作為封疆大臣,陶澍一方面向道光帝陳述自己改革弊政的決心,一方面積極投身改革浪潮,把自己置于風口浪尖,四十年如一日;魏源在陶澍的影響和帶動下,也得償夙志:“友天下士,謀救時方”,“功名待寄凌煙閣,憂樂常存報國心”。[1]

        四、重踐履,事必躬親

        陶澍提倡實學,其目的在于“有實行”“有實用”,要把所學用于社會實踐中,在實踐中檢驗實學,為社會政治服務。這一點,魏源也一樣。自入陶澍幕府以后,魏源幫助陶澍除弊興利,行海運,改票鹽,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使其經(jīng)世致用思想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運用和檢驗。

        陶澍是實干家,有才有能,他用他的實功向世人證實了他的超凡才能。他任四川兵備道不到一年,就被譽為“四川第一”,得到四川總督蔣攸铦、安徽巡撫孫爾準等朝廷大員的推舉,成為道光帝旻寧即位后看中的第一個人才,委之以重任,并自始至終倚重于他。陶澍的成功,來源于他在實學思想指導下的躬行實踐。陶澍從政40年,“于海觀其一,于湖觀其三。于江、漢,于淮,皆窮源而竟其委。于五岳,則登岱望華,遙揖恒、嵩,惟衡在桑梓,猶未一觀。而于禹貢之九州島,則足跡皆已及之,不止于身行萬里,半天下矣”。[3]沒有對河海的實地考察和海運現(xiàn)場的親臨督導,就沒有漕糧海運的劃時代成功;沒有對淮鹽積弊零距離的深切了解,就沒有一系列章程的出臺,就沒有道光時期淮鹽裕課的成就,這是毋庸置疑的。魏源與陶澍志同道合,在這一點上也不例外。魏源尤其重視實踐,認為知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知的準繩。他有一段著名論斷:“‘及之而后艱,履之而后艱’,烏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圖,以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談滄溟之廣以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譜,以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盵1]因之,魏源特別重視知識的來源,理論的依據(jù)。與陶澍共事的十余年中,他跟隨左右勘測實地,考察積弊,并對來自現(xiàn)實的第一手資料進行分析綜合,為海運、鹽務等擬寫出一篇篇理論性的文章,為東南三大政作出理論性的總結,為后人留下可資借鑒的寶貴的歷史文獻資料。既重踐履,魏源一生尤喜游歷,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這一年中,魏源游嶺南、澳門、香港,北歸途中,又歷游兩廣、兩湖、江西、安徽、江蘇七省,“往返八千里”,這與陶澍何其相似。

        五、重人才,不拘一格

        在改革的艱難征途中,陶魏二人都特別注重人才的培養(yǎng)與選拔,他們的人才觀各有側重。

        書院作為古代一個特殊的教育機構,是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場所之一。在陶澍的詩文奏折中,與書院、科考有關的文章頗多。他說:“余自翰林出官蜀、晉,宦轍所至,雖未敢遽謂能化民成俗,而于勸學造士之道,每兢兢藉為先務?!盵3]在政務處理中,陶澍強調 “敦行實踐,得人共理”,[5]多次提到“以得人為第一要務”之類的話語,“防弊之法,不患立法之不善,而患行法之無人”。[5]在用人方面,陶澍提倡不拘一途,人盡其才,“各適其宜”。他說:“惟是地方情況不一,人材優(yōu)絀不齊,必須因材任使,方克收治理之效,免致貽誤地方?!盵5]正因為陶澍注重選拔人培養(yǎng)人,他身邊才聚集了那么多的經(jīng)世之才,同僚中有賀長齡、王鼎、寶興以及經(jīng)陶澍親自上奏得到批準留用的降調道員王鳳生等人,幕府中更有如魏源、包世臣這樣忠心耿耿而又才華橫溢的飽學之士,身后還聚集了如胡林翼、左宗棠、曾國藩等一大批湘籍近代優(yōu)秀人才。

        在人才問題上,魏源認為:“國家之有人材,猶山川之有草木,蔚然羽儀,而非山麓高大深厚之氣不能生也。”“人才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1]因此,他更多的是敦請統(tǒng)治者創(chuàng)設一個適合人才發(fā)展的寬松合理的環(huán)境,希望統(tǒng)治者常以“謙卑育物為心”,求賢納士,廣招人才。對沿襲已久的社會弊端,魏源進行了批評:“古之得人家國者,先得其賢才”,[1]而今世則出現(xiàn)“人才如蟄墐戶,湫閉槁窳,所至而百物受其愴悢”的怪相,魏源把它列為“六荒”之四,即“人材嵬苶”,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貪圖享樂,不知居安思危,提醒人們牢記《詩經(jīng)·蟋蟀》之訓導:“無已太康”“好樂無荒”。[1]當然,魏源在實際工作中一樣強調得人,他說:“夫集事固在于謀,而成事必在于斷,得其人則能行,不得其人則不能行?!盵1]這一點與陶澍是相同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陶澍的政治生涯中,還有一個人也特別強調得人、用人,這人就是道光皇帝旻寧。道光帝看重陶澍,稱贊陶澍“操守好,辦事認真”“學問、人品俱好”,對陶澍寄予厚望,在頒給陶澍的諭旨中多次提到“得人”的問題,如在道光十年被擢升為兩江總督時,旻寧就告誡陶澍,三省責任重大,非同一般,“當今之要,首在得人”。[5]

        歷史之所以成為歷史,既有其巧合的因素,也有定性。所幸的是,兩江總督陶澍之于道光帝,魏源之于陶澍,均可謂實現(xiàn)了他們一致要求的“得人”主張,彼此都遇到了知遇之人。“知遇感殊深,石屋印心,牖北垂詢商大計?!盵1]這是道光帝和陶澍關系的寫照。從選中陶澍作為江南三省的全權長官這一點看,道光帝旻寧著實高明,得到了可信可用之人,不同凡響;陶澍之所以能順利地實行改革,與道光帝這一強大的后盾的支持是分不開的。陶澍器重魏源,凡事與魏源商量,聽取魏源的意見,并把身后之事交給魏源,而魏源竭盡全力幫助陶澍,促成清代諸多改革的成功,在同時代人中脫穎而出。

        六、超凡的才識和膽識

        這一點集中表現(xiàn)在陶魏二人與其他封建官僚士大夫們的截然不同。

        第一,陶魏一生忠君、愛國、恤民。因此,他們考慮得更多的是國家的興衰和人民的疾苦,而不是個人的利益。從這一層面出發(fā),在眾人對漕糧海運疑慮重重舉步維艱之時,陶澍不計個人得失,力主海運,并毅然決然地挑起重擔,與賀長齡等人主持海運。魏源則始終站在陶、賀這邊,是他們最得力的幫手和助推器。

        第二,他們勇于任事,不懼怕惡勢力。陶澍在歷史上以清官著稱,兩袖清風,靠自己的努力博得功名,沒有可炫耀的家世,更沒有復雜的社會網(wǎng),這些造就了他一貫的敢做敢當、不瞻前顧后的行事作風,也是他在兩江總督任上能和魏源等人取得輝煌的改革成就的前提條件。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陶魏二人富有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他們不拘泥于成法,眼光深邃,能突破時代的局限,在思想上走在時代的最前列。漕糧海運,這在有清一代是第一次,陶澍主持實行了,并成功了;淮北票鹽制,陶澍大量依靠商人的力量,遵循商品規(guī)律,并引進競爭機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兩項的任何一項擱在循規(guī)蹈矩的封建官僚手中,都會被視為燙手的山芋,避之唯恐不及。改革成法,依靠商人,把商業(yè)資本引入到國家經(jīng)濟活動中來,這在中國亦不多見,它是陶澍的近代意識的大膽萌生。

        分析起來,陶澍的經(jīng)濟思想當是清中葉最先進最前衛(wèi)的思想,而在改革創(chuàng)新路上比他走得更遠、把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揚光大的恰是他的晚輩或僚屬魏源。陶澍去世后的第二年,中國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帝國主義的鐵蹄殘忍地踐踏在中國的土地上,中國不再是統(tǒng)一的主權國家。魏源在悲憤中深深地思索這場災難的原因,在改革成法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這是前不見古人的壯舉,是振聾發(fā)聵的口號,是思想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引領中國人做深層次的思考。在開拓創(chuàng)新上,魏源比陶澍勝出一籌,他非常敏銳地感受到時代的脈搏,與時俱進,開始由傳統(tǒng)經(jīng)世致用向近代社會思潮轉型。但這一思想的提出是和陶澍的影響密切相關的,與前期的改革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時代的巨變向魏源提出了新的嚴峻課題,愛國主義與改革經(jīng)世思想的日積月累,促成魏源睜眼看世界,思想的發(fā)展脈絡清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不可不謂非陶澍之功。設想,如果假陶澍以天年,誰能否認他不和魏源一道高呼“師夷長技以制夷”呢?

        七、漕、鹽改革嶄露近代意識

        道光五年的漕糧海運和十一年至十九年的鹽務改革實際上是一場經(jīng)濟改革。在整個改革過程中,或陶澍決策,魏源運筆,或魏源獻策,陶澍采納,二人密切配合,合力完成,他們思想一致,相互影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容分割。有學者這樣評價他們的關系:“可以說,道光時期近代地主階級改革派的所有改革,都是由陶澍發(fā)起、領導,陶、魏共同設計、執(zhí)行。沒有陶澍,魏源的改革思想只能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如果說魏源主要是思想家,則陶澍主要是實干家;魏源是參謀長,陶澍則是司令員。”[4]這是非常中肯的論斷。漕糧海運在清代歷史上屬首次,票鹽制的實行也具開拓性,二者中有一個共同的舉措就是利用商人力量,把商業(yè)資本引進國家經(jīng)濟活動之中,使商人在國家經(jīng)濟活動中發(fā)揮巨大作用。有關陶澍、魏源海運、票鹽的其他內(nèi)容已有很多研究者作過比較全面的闡述,這里只就二人經(jīng)濟思想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產(chǎn)生的近代意識做一番簡單的梳理。

        近代意識,在本文的語境中,按筆者的理解,就是在還未進入近代社會之前已經(jīng)具有的一些包含或接近近代社會特征的思想意識,這種意識相對于整個封建社會來說,具有超前性、前瞻性。具體到陶澍、魏源二人身上,集中地表現(xiàn)在他們在經(jīng)濟改革中顯露的近代商品意識。

        (一)正本清源,挖掘漕、鹽積弊的根源

        清源治源,以端痼弊,這是陶魏二人歷來的主張。陶澍說“清治其源,以端吏治事”,[5]魏源說“正其原,順而循,補其末,逆其棼”,“弊必出于煩難,而防弊必出于簡易;裕課必由于輕本,而絀課必由于重賦”。[1]事實上,只有找到引發(fā)弊端的根本原因,才能治本,除弊興利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陶魏正本清源的內(nèi)容包括兩個方面。其一,論證漕糧海運和改行票鹽的可行性?!盀^告災,非海無由也,官告竭,非商不為功也?!盵1]“當此河道梗阻,般剝維難。臣等仰體宵旰焦勞,再四圖維,舍海運別無良策?!备鶕?jù)協(xié)辦大學士、戶部尚書英和提議,陶澍率領一群人等通過查對歷史、實地勘察、反復商議論證達成一致意見:海運可以試行。從道光五年海運之事被提上議程到海運告竣,陶澍頻繁向道光帝上奏,內(nèi)容包括籌議海運、沿淮沿河建倉、海運陸續(xù)應辦事宜、海運圖說、收買沙船余米等細節(jié)問題,進一步為海運可行提供依據(jù),力求最大限度地保證海運順利進行。對改行票鹽也是如此,他們深入鹽場、了解鹽商、分析商情,制定出系列章程。其二,從根本上除弊興利。以鹽務為例。在陶澍的奏折中,有關鹽法是最多的。陶澍多年任職蘇皖,對淮鹺積弊早有所察,及任兩江總督兼理兩淮鹽務,更對其了如指掌。陶澍認為成本高、浮費多是引起諸如售價昂、私梟起、鹽質差等種種弊端的罪魁,因而提出“弊起于商而利不在商,商既自敝而課因以敝”的觀點,提出“非減價不能敵私,非輕本不能減價,非裁冗費不能輕本”的思路。[1]其次,重商、用商,把商業(yè)資本納入國家經(jīng)濟活動。

        商人在中國封建社會地位低下,歷來都被視為“四民”之末。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到明清,商人力量已經(jīng)不容忽視,陶魏發(fā)現(xiàn)了這股力量,重視商人,并不失時機地借用商人這股力量完成了漕運、鹽務、河工三大政。陶魏的偉大就偉大在這里,他們富有前瞻性,敢于并善于做時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二)陶魏二人的重商思想的主要表現(xiàn)

        第一,肯定商人。試行海運前,陶魏充分肯定商人的技術力量,認為他們熟悉海道,技術過硬,能勝任南糧北運;海運進行中,充分肯定商人的愛國熱忱,高度評價他們的積極性,夸贊他們“商情感奮”“子來恐后”。

        第二,體恤商人。在海運實施過程中,主要措施是:給沙船定額耗米;國庫調銀20萬兩,以時價買回沙船余米,使其迅速返回以便二次接運;發(fā)給商船運米水腳費、水手水腳余米、纖夫拉挽工價;因事故發(fā)生導致漕糧短少、霉變及松艙等,豁免賠補;商船可帶一成土宜;船到天津準許北上奉天裝豆等。在鹽務改革方面,一是裁減浮費以舒商力,減輕商人負擔。例如裁減鹽政衙門改歸總督管理,所省經(jīng)費歲銀16萬兩有零。二是加斤減價。為了扶植商力,對抗私販,允許商人每引定額364斤外加鹽20斤,并按例給予暑月鹵耗16斤,這36斤均免課。三是停止加帶積引。積引是指壬辰年未運綱鹽。在鹽引暢銷之前,因“商人止此一副資本,力難課納兩綱”,[5]陶澍為此事三次上奏,要求待鹽引暢銷后,再議加帶。

        第三,保護商人利益。為了保護商人利益使不受損,在海運實施過程中,采取了兩項切實可行的措施:配備兵力駐扎畬山,督率防護,協(xié)助處理突發(fā)事件;在商船所經(jīng)海面,沿海設立哨所巡防護送,夜間在島嶼處掛號燈,白天豎號旗,使商船不致迷失方向??紤]到票鹽“多系民人販賣,資本無多”的現(xiàn)狀,在淮北滯岸票鹽試行章程里,特列嚴禁官吏兵丁索取一條,一經(jīng)發(fā)覺或舉報,“嚴行究辦”。[5]

        第四,引進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商人的積極性。為鼓勵商人,海運中實行獎勵商船的辦法:“運米一萬石至五萬石以上,均經(jīng)奏請獎敘;其運米一萬石以下者,在外賞給匾額?!盵5]在鹽務改革中則廣泛招商,培植商人勢力,規(guī)定“凡行銷淮鹽之處,一體招徠民商”,[5]以此更多地吸收商人參加運轉,加大銷售力度,提高國課,以改變廣大民眾“不知鹽味”的現(xiàn)狀。

        魏源在《太子太保兩江總督陶文毅公神道碑銘》中寫道:“東南大計,無如漕、鹽,二百載來,文法委曲煩重,致利不歸下,不歸上,而盡歸中飽,官民交困。間有講求刷剔,芟薙更革者,則中飽蠹嗜之人哄起而交持之?!盵1]陶澍在當時情況下能力排萬難,在海運、淮鹽政務上相繼取得巨大成功,與魏源等一大批人的不懈努力是分不開的。道光六年海運實施后,次年因運河通暢而停止海運,但在道光八年魏源仍代陶澍作《復蔣中堂論南漕書》,指出海運不由內(nèi)河,不經(jīng)層飽,“舍海運別無事半功倍之術,為救弊補偏則不足,為一勞永逸則有余”,[1]提出永行海運的主張。陶澍去世后,魏源沒有松懈下來,在鹽政問題上繼續(xù)陶澍的未竟事業(yè),進一步深入探討減價敵私、裁汰浮費之法。魏源之所以這么做,一方面可以理解為陶澍對魏源深遠的影響,共事十余載,這些影響是全面的,包括思想上的、性格上的、行事風格上的、工作方法上的;另一方面,完全可以看出魏源對陶澍的贊同、欽佩之情。二人志同道合,共同為清代的社會穩(wěn)定和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們是歷史的佳話,也是湖南的佳話,更是梅山的佳話。

        陶澍和魏源同為梅山之子,他們身上有許多相同之處;由于魏源仕途上的坎坷經(jīng)歷和其所處時代的特殊性,魏源與陶澍又存在許多差異。陶澍25歲中進士,歷任編修、御史、給事中、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兩江總督;魏源于 52歲中進士,同年授江蘇東臺知縣,后遷高郵知州,第二年因“遲誤驛報”被革職。與陶澍比較,魏源仕途可謂艱難坎坷。陶澍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后一位建功卓著的封疆大吏,被贊為“一代清官”;魏源恰好跨越了古代和近代的分水嶺,特殊的時代造就特殊的人才,在內(nèi)憂外患交困、救亡圖存的關鍵時刻,魏源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被世人稱作“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思想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無論是兩江總督還是幕僚,也無論是封疆大吏還是知縣知州,是“一代清官”還是“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陶澍和魏源,他們都閃耀著時代的光芒,他們的急公為國、不畏艱難、積極進取、勇于變革的思想光照萬代。如果說陶澍引領了清中葉中國古代的經(jīng)世之風,那么,魏源則引領了晚清中國近代的學習外國先進技術的全新風尚。陶澍和魏源,堪稱梅山雙璧,是梅山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梅山的驕傲。

        [1] 魏源.魏源全集(第十二冊)[M].長沙:岳麓書社, 2004.

        [2] 黃麗鏞.魏源年譜[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

        [3] 陶澍.陶澍集(下)[M].長沙:岳麓書社, 1998.

        [4] 陶用舒.陶澍評傳(修訂版)[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5] 陶澍.陶澍集(上)[M].長沙:岳麓書社, 1998.

        猜你喜歡
        陶澍魏源海運
        陶澍為御史能言
        清風(2024年10期)2024-12-31 00:00:00
        陶澍:道光時期第一賢臣
        同舟共進(2022年6期)2022-07-11 00:50:03
        歡迎訂閱《世界海運》(月刊)
        世界海運(2021年11期)2021-12-02 07:15:24
        天價海運為哪般?
        論魏源早期理學思想及其轉變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00
        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船期表
        漫畫
        讀書(2014年11期)2014-09-10 07:22:44
        魏源對西漢四家詩的評說
        渟涵無際 瑰辯洪音——評陳蒲清《陶澍傳》
        論國際海運中的合同相對性突破與訴因
        久久婷婷综合色拍亚洲|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网站| 成黄色片视频日本秘书丝袜| 天堂a版一区二区av|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亚洲中文视频|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男女真实有遮挡xx00动态图| 女同另类激情在线三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网伦射乱中文|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特一级熟女毛片免费观看| 日本女优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欧美丰满熟妇bbbbbb| 国产a三级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制服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熟女| 久久久免费精品re6|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色图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中文字幕在线码一区| 偷拍与自偷拍亚洲精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制服|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国产三级黄色的在线观看|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国语| 国产女人高潮叫床免费视频| 中文毛片无遮挡高潮| 国产高清不卡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蜜臀av在线观看| a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入口| 国产西西裸体一级黄色大片| 中文字幕乱码在线人妻|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久久亚洲第一视频黄色|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岳毛多又紧做起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