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巍宇,楊再興
(第二軍醫(yī)大學(xué)附屬長征醫(yī)院實驗診斷科,上海 200002)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已成為歐美國家最重要的人口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亦明顯上升[1]。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較多,包括年齡、吸煙、高血壓、高血脂、遺傳等。早在1951年,國外就已提出尿酸與心血管疾病具有相關(guān)性[2],但至今,尿酸能否作為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仍然沒有確定。本研究探討了血清尿酸在58例中國冠心病患者中的特點,并與高血壓患者及健康對照作了比較。
1.1 研究對象
58例冠心病患者均為上海長征醫(yī)院住院患者,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齡39~85歲,平均年齡67±16歲,均在我院行冠脈造影,診斷符合1979WHO制訂的冠心病診斷標準。其中心肌梗死患者28例,未有心肌梗死患者30例。30例高血壓患者亦來自上海長征醫(yī)院門診或住院部,均未發(fā)生冠心病,男性 19例,女性 11例,年齡 47~94,平均年齡 72±13歲。上述患者均排除腎臟疾病的可能。另有年齡和性別比例相匹配的31例健康對照為本院體檢者,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齡34~74歲,平均年齡59±13歲。所有患者及健康對照均在空腹12h后抽取靜脈血。
1.2 方法
血清尿酸、肌酸激酶-MB(CK-MB)、乳酸脫氫酶(LDH)、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均使用原廠試劑在自動生化分析儀(羅氏P800)上檢測,尿酸測定采用酶促動力法,血脂測定采用酶學(xué)終點法,CK-MB測定采用免疫抑制法。
1.3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xué)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疾病組與對照組血清尿酸和其他成分檢測結(jié)果比較。見表1。
表1 各實驗組與對照組檢測結(jié)果比較
由表1可以看出,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CK-MB、LDH、LP(a)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后三者亦明顯高于高血壓患者(P<0.05);高血壓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亦顯著高于健康對照(P<0.05),而CK-MB、LDH、LP(a)水平與健康對照無顯著差異;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在各疾病組及健康對照組見無顯著差異;將冠心病患者分為心肌梗死和非心肌梗死組后,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K-MB和LDH水平明顯高于非心肌梗死患者、高血壓患者和健康對照組,而非心肌梗死患者與高血壓患者及健康對照組之間無顯著差異;心肌梗死患者血清LP(a)水平明顯高于高血壓患者和健康對照組,但與非心肌梗死患者間無顯著差異;心肌梗死患者與非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尿酸、膽固醇、甘油三酯、LDL水平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但兩組患者之間及與高血壓患者之間均無顯著差異。
2.2 在各疾病組中血清尿酸與其他因素間的相關(guān)性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在心肌梗死患者組中,血清尿酸水平與 CK-MB(γ=0.39,P=0.04)、LDH(γ=0.51,P=0.006)及 LP(a)(γ=0.51,P=0.005)成顯著相關(guān)性,而與其他因素則無顯著相關(guān)性;在非心肌梗死冠心病和高血壓患者組,血清尿酸水平與各因素均無顯著相關(guān)性。
尿酸是嘌呤的最終代謝產(chǎn)物,主要由肝臟降解食物和內(nèi)源性合成嘌呤復(fù)合物而形成。尿酸主要在腎臟排泄,各種腎臟疾病都會引起體內(nèi)尿酸水平的改變,因此,本研究排除了腎臟疾病患者。大量的流行病學(xué)和臨床研究探討了血清尿酸與冠心病發(fā)生的關(guān)系,但所得的結(jié)論始終莫衷一是,尿酸是否是冠心病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至今尚不確定[3-5]。本研究比較了冠心病與高血壓患者血清尿酸及其他成分的水平,結(jié)果表明血清尿酸水平在冠心病和高血壓患者中均顯著增高,但在冠心病和高血壓之間并無明顯差異。血清CK-MB、LDH和LP(a)結(jié)果提示,血清CK-MB、LDH和 LP(a)是冠心病的相對特異性標志物,CK-MB和LDH是心肌梗死的相對特異性標志物;而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常與高血壓相伴行,二者可能共同作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但高尿酸血癥并不是冠心病、心肌梗死或高血壓所特有的標志物。
表2 各疾病組尿酸與各因素間的相關(guān)性
本研究還分析了在不同疾病組中血清尿酸與其他各種成分間的相關(guān)性。結(jié)果表明,在心肌梗死組,血清尿酸水平與CK-MB、LDH和LP(a)均成顯著相關(guān)性,這些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心肌梗死的嚴重程度;而在非心肌梗死冠心病和高血壓組則無這種相關(guān)性,但在高血壓組中,血清尿酸水平與HDL成顯著負相關(guān)。這些結(jié)果提示,盡管血清尿酸水平與心肌梗死的發(fā)生無顯著關(guān)系,不能作為心肌梗死的一個有效判斷指標,但與心肌梗死的發(fā)展和嚴重程度可能密切相關(guān),可以與CK-MB、LDH和LP(a)等一起作為判斷心肌梗死進展情況的一個指標。
此外,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和LDL等血脂成分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而高血壓患者則與健康對照無明顯差異;冠心病和高血壓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與膽固醇、甘油三酯、HDL和LDL等血脂成分并無明顯相關(guān)性,提示高血脂與高血壓、高尿酸血脂相互之間可能并無密切關(guān)系,互相獨立,影響冠心病的發(fā)生。
[1]吳錫桂.我國人群冠心病流行現(xiàn)況與趨勢[J].中國慢性病預(yù)防與控制,2003,11(4):190-191.
[2]Gertler MM,Garn SM,Levine SA.Serum uric acid in relation to age and physique in health and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nn Intern Med.1951,34(6):1421-1431.
[3]Bickel C,Rupprecht HJ,Blankenberg S,et al.Serum uric acid 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ngiographically prove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Cardiol,2002,89(1):12-17.
[4]Wannamethee SG,Shaper AG,Whincup PH.Serum urate and the risk ofmaj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vents[J].Heart,1997,78(2):147-153.
[5]馬士新,魏 盟,張昀昀,等.血尿酸不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6,26(1):151-152.
[6]Taniguchi Y,Hayashi T,Tsumura K,et al.Serum uric acid and the risk for hepertension and type 2 diabites in Japanesemen:The Osaka Health Survey[J].JHypertens,2001,19(7):12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