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婉玲 周 雪 溫淑華 李映霞 謝燕洪 莫美興
燒傷作為一個應激原,可引起機體一系列的應激反應,包括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的改變,甚至可導致精神障礙的發(fā)生[1]。重度燒傷患者不僅要經(jīng)歷漫長的疼痛刺激,還要接受毀容、功能障礙等嚴峻的現(xiàn)實;因病情需要入住燒傷隔離室,不允許陪護,長時間處于密閉的房內(nèi),信息閉塞;還有部分患者早期施行手術,手術前后留在記憶中的不良刺激易使患者出現(xiàn)不良情緒反應,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及預后。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治療和護理的順利實施,甚至妨礙患者疾病的康復。為了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我科對重度燒傷患者施行音樂療法,探討音樂療法對重度燒傷患者焦慮、抑郁程度的心理狀態(tài)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2007年 6月 ~2009年 6月我科綜合重度燒傷入住隔離區(qū)患者 62例,入選標準:神志清醒,有聽力和表達能力,入住燒傷隔離區(qū)已過休克期,入住 >7 d。男 45例,女 17例。年齡 17~50歲。學歷:文盲 8例,小學 24例,中學 28例,大專及以上 2例。氣管切開患者 28例,無氣管切開 34例。按照抽簽隨機取樣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 3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燒傷部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評估后第 2 d,由護理人員實施音樂干預:每天 7:00、17:00播放患者選擇的音樂曲目,時間為 1h;12:30、22:00播放催眠曲,時間為 30min。實施步驟:向患者解釋音樂干預的目的、意義、方法,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干預前先讓音樂組患者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從所提供收藏的音樂曲目中選取要聽的音樂 8~10首,也可請患者家屬根據(jù)患者愛好提供曲目;將患者選定的曲目存于播放器中。播放時把音量調(diào)到患者滿意,囑患者閉上眼睛,并將注意力集中于音樂中,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音樂所表達的內(nèi)容,要求患者邊聽邊根據(jù)主題聯(lián)想并教會患者全身處于放松狀態(tài),使其陶醉于優(yōu)美的旋律之中,以轉(zhuǎn)移對疾病的注意力,促進睡眠。第14 d后再用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進行評估,對比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的程度。
(1)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2],我國對正常人測試結果:總粗分(29.78±10.07)分,即標準分為(37.23±12.58)分??偡殖^ 50分可考慮篩查陽性,即可考慮有焦慮癥狀。分值越高,說明焦慮狀態(tài)越嚴重[3]。(2)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2],我國對正常人研究結果為標準分(41.88±10.57)分。SDS總分的分界值為 53分,分值越高抑郁越嚴重[4]。
采用問卷調(diào)查方法,共對符合條件的燒傷患者發(fā)放問卷62份。由專人發(fā)放問卷,講解填寫方法與要求,對個別文盲的患者和雙手燒傷的患者由調(diào)查者逐條讀出問卷題目根據(jù)患者的回答代為填寫,及時收回問卷并檢查問卷是否有漏項,如有漏項應及時補填。本調(diào)查予音樂干預前后發(fā)放問卷 62份收回 62份,有效回收率 100%。
采用SPSS 13.0軟件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抑郁、焦慮評分,進行兩樣本均數(shù) t檢驗及配對t檢驗。α=0.05。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前干預后SAS SDS SAS SDS實驗組31 52.12±10.25 53.27±11.05 41.46±9.22 42.73±10.04對照組t值P值31 51.23±13.29 52.12±12.13 48.84±11.21 49.23±11.69 0.29 0.39 2.83 2.34 0.7688 0.6964 0.0063 0.0222
實驗組患者心理干預前后 SAS、SDS評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患者心理干預前后 SAS、SDS評分無顯著差別(P>0.05),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音樂治療后實驗組患者 SAS、SDS評分明顯較對照組低,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96%患者認為對音樂治療很滿意。實驗組 28例患者表示心情較前快樂、放松、疼痛減輕、感覺時間過得快,23例患者聽催眠音樂曲后可在1 h后入睡,睡眠質(zhì)量較前好。
燒傷對患者來說是一種身心損害,不僅身體上受痛苦煎熬而且在心理上也承受嚴重打擊,這無疑都對患者構成極大的心理應激,很容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反應[5]。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護理工作的進行。本研究對 62例重度燒傷患者分兩組進行 SAS、SDS調(diào)查,對實驗組實行常規(guī)護理及健康宣教的同時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特點采取音樂干預措施,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及健康宣教,2周后再對兩組患者進行SAS、SDS調(diào)查。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及實驗組心理干預前后 SAS、SDS總評分比較相差明顯(P<0.05)。提示心理舒情或輕音樂干預能減輕燒傷患者焦慮、抑郁狀態(tài),改善燒傷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強治療信心。音樂干預對燒傷患者的身心康復起積極作用,是燒傷治療護理工作的一部分。
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對人的心理產(chǎn)生的作用是復雜多樣的。音樂能陶冶性情,調(diào)整心境,舒緩情緒,從而達到治療作用。本研究對重度燒傷患者采用音樂干預使其抑郁、焦慮明顯降低,取得良好效果。重度燒傷患者入住燒傷隔離區(qū),身心痛苦,與親人隔離,患者會出現(xiàn)焦慮不安、抑郁、譫妄、幻覺等現(xiàn)象。實驗組有 5例患者出現(xiàn)譫妄、幻覺、糊言亂語、哭鬧;3例患者感覺隔離區(qū)環(huán)境特殊,頻繁聽到儀器聲,患者呼叫聲,搶救時的嘈雜聲,影響休息,難于入睡,食欲下降。本組 1例患者看到其他患者在搶救時感到無助和恐懼,影響病情進展。醫(yī)護人員給予安慰與鼓勵,但效果不理想。早有研究提示音樂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感到親切、舒適,緩解緊張情緒[6]。本研究結果表示,實驗組音樂干預后焦慮、抑郁情緒有明顯改善。在隔離區(qū)環(huán)境中應用音樂療法,可緩解過度緊張,促進感情、情緒平靜,并減輕各種壓力反應。
舒適是一種主觀感覺,是身心健康、滿意、沒有疼痛、沒有焦慮的輕松自在感。實驗組實施音樂干預后患者舒適感增加。實驗組 28例患者音樂干預后心情較前快樂、放松、疼痛減輕。說明悅耳動聽的音樂對大腦有一種良性刺激,使患者身心完全放松,自我舒適感增強。
本研究提示,音樂干預可以改善重度燒傷患者焦慮、抑郁情緒,但在臨床中會受到各種干擾因素及個體差異的影響,如個人愛好、文化、年齡等,同時實施人員技能水平也是影響療效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要求實施者具備良好的心理學、醫(yī)學、音樂知識,并有一定耐心及愛心。雖然實施前有一定培訓,但畢竟不是專業(yè)培訓,可能對音樂干預有一定影響。在實施中以播放輕音樂為主,要做到為每位患者提供其喜歡的音樂也是很難的。總的來說,音樂曲目貯備要多樣化,提供個性化的音樂,適合每個人的喜愛,才能有效地調(diào)動起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之在生理、心理方面都處于接受治療的最佳狀態(tài)。
綜上所述,音樂療法對重度燒傷患者的心理干預能減輕燒傷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改善燒傷患者的負性情緒,從而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體現(xiàn)“人文關懷”的護理理念有重要的意義,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應用。
[1] 蔡衛(wèi)紅,孫毅青,董俊英,等.燒傷患者的心理變化與心理康復[J].臨床醫(yī)學,2008,28(5):125-126.
[2] 周正猷,張栽福主編.咨詢心理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158.
[3] 姚樹橋,孫學禮主編.醫(yī)學心理學[M].第 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6.
[4] 張理文主編.臨床心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6:9.
[5] 李 娜,江孫芳,高 鑫,等.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分析[J].復旦學報,2004,31(6):615-617.
[6] 李立娟.癌癥患者心理干預的研究現(xiàn)狀[J].護理學報,2006,1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