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麗 徐 波 鄭 平
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是臨床常見難治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其臨床表現(xiàn)為膀胱殘余尿增多、尿潴留、尿失禁等排尿功能異常,易誘發(fā)尿路感染,患者生活質(zhì)量嚴重受損。目前西醫(yī)尚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近年來,在臨床上運用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取得了一定進展,現(xiàn)綜述如下。
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屬于中醫(yī)學“癃閉”范疇。在《圣濟總錄》即有指出:“消渴日久,腎氣受傷,腎主水,腎氣衰竭,氣化失常,開闔不利”。蔡川海等[1]認為其病因病機為:消渴日久,傷津耗氣,必陰損及陽,出現(xiàn)陽虛,不能化氣行水,另久病入絡,脈絡瘀阻,血行不利,導致膀胱失養(yǎng),加重膀胱氣化不利的癥狀。可見本病陽氣虧虛為本,血瘀水停為標。牛永義[2]認為其發(fā)病機制為消渴患者在腎氣虧虛、命門火衰的基礎上(如外感六淫、內(nèi)傷七情、飲食不節(jié)、房勞過度等原因)誘發(fā)肺、脾、腎、三焦功能失常而發(fā)生本病。肺不能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脾不能升清降濁,腎不能化氣行水而致膀胱氣化失常導致癃閉。
2.1.1 辯證分型論治 張勇[3]分四型論治,腎陰虧虛,虛火亢旺型:方用六味地黃丸合滋腎通關丸加減,包括生地黃、知母、黃柏、山萸肉、牡丹皮、茯苓、澤瀉、山藥、肉桂;中氣下陷,膀胱失約型:方用補中益氣湯合五苓散加減,黃芪、生曬參、當歸、陳皮、白術、升麻、柴胡、炙甘草、茯苓、桂枝、豬苓 、澤瀉;腎陽虧虛,失于溫化型:方用濟生腎氣丸加減,地黃、懷牛膝、山藥、桂枝、丹皮、車前子、澤瀉、制附子、茯苓、山萸肉、杜仲、桑寄生、全蝎、蜈蚣、益母草、鹿茸;濕熱蘊結,氣化失司型:方用八正散加減,石葦、滑石、車前子、扁蓄、瞿麥、甘草梢、梔子、通草、大黃、黃柏、枳殼。治療 50例,總有效率為 96%。彭寧等[4]探討辨證施治對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的療效,分 3型論治,氣虛型藥用補中益氣湯為主方加減:黃芪、黨參、白術、升麻、當歸、肉桂、柴胡、澤蘭、王不留行、桂枝、炙甘草;腎虛型藥用金匱腎氣丸為主方加減:肉桂、制附子、山茱萸、丹皮、澤瀉、茯苓、生地、炒山藥、桑白皮;下焦?jié)駸嵝退幱冒苏橹鞣郊訙p:滑石、車前子、白茅根、丹參、萆薢、石葦、澤瀉、龍膽、黃柏、蒼術,若兼陰虛者加女貞子、旱蓮草。治療本病 24例,臨床癥狀改善總有效率83.3%,治療前后其殘余尿量及尿流動力學指標有明顯改善。
2.1.2.1 應用傳統(tǒng)方劑,隨證加減 龐淑珍[5]應用補中益氣湯(黃芪、陳皮、當歸、人參、白術、炙甘草)加減治療,治療 27例,結果顯效 15例,有效 10例,無效 2例,總有效率 92.6%。劉國勝等[6]在西藥控制血糖、進行膀胱訓練綜合治療基礎上,治療組以濟生腎氣丸加減,藥物組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肉桂、炮附子、牛膝、車前子,治療 32例,其中顯效 14例,有效 10例,無效 8例,總有效率 75%,療效明顯優(yōu)于應用維生素 B1、維生素 B6、甲基 B12治療的對照組。牛永義[7]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治療組采用彌可保肌內(nèi)注射加服中藥五苓散加減(黃芪、茯苓、豬苓、桂枝、澤瀉、白術、懷牛膝、當歸、川芎),治療 30例,顯效 19例,有效 9例,無效 2例,總有效率 90%,明顯優(yōu)于未服中藥的對照組。
2.1.2.2 自擬方劑治療 張明[8]應用內(nèi)服桂芪湯(肉桂、黃芪、炒白術、山藥、芡實、益母草、仙茅、仙靈脾、石葦、牛膝、太子參、地龍、茯苓、水紅花子)治療 40例,顯效 10例,好轉(zhuǎn) 24例,無效 6例,總有效率 85%。許慎吾[9]予健脾溫腎活血通癃法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藥物組成:黃芪、黨參、白術、當歸、肉桂、升麻、柴胡、陳皮、川芎、桃仁、車前子、益母草、丹參,治療 32例,臨床痊愈 12例,顯效 9例,有效 7例,無效 4例,總有效率87.5%。楊震等[10]認為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引發(fā)尿潴留,不僅要溫腎之元陽,還要宣肺之滯氣,故自擬宣肺溫腎湯(麻黃、桂枝、肉桂、炮附子、熟地、山藥、牛膝、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車前子、炙甘草)治療本病,每日 1劑,水煎,早晚溫服,治療 30例,有效 25例,無效 5例,有效率為80.33%。趙煥秋等[11]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從脾、從瘀論治,給予益氣健脾、溫陽化瘀中藥:黃芪、白術、黨參、山藥、茯苓、生地、玄參、益母草、丹參、澤蘭、川芎、紅花、桂枝(或肉桂)等,治療 40例,治療前平均殘余尿量為(60.5±48.5)ml,治療 2個療程(20 d為 1療程)后平均殘余尿量為(28.5±20.5)ml。張冬霞等[12]認為血瘀阻滯應是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和顯著特征,治療以活血祛瘀、清熱健脾為主,自擬芪苓方治療,組成為:黃芪、茯苓、蒼術、葛根、天花粉、知母、瞿麥、萹蓄、丹參、紅花。治療 38例,顯效 30例,有效 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 94.74%。
2.1.3 中藥注射劑治療 田中偉[13]在對照組控制血糖、應用B族維生素及腺苷鈷胺片等基礎上,治療組加用黃芪注射液、復方丹參注射液靜脈滴注,結果治療組 35例,顯效 18例,有效13例,無效 4例,總有效率 88.6%,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2.1.4 中藥外敷治療 任愛華等[14]用基本方(吳茱萸、肉桂、黃連)研細粉與蔥青莖泥混合,加適量白酒,合而為糊,敷于臍部,外用紗布固定,以暖水袋熱敷,每日 2次,可連用 3~5 d,療效顯著。
2.2.1 針刺治療 王璟等[15]采用針刺加梅花針等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取頭針:百會、足運感區(qū)(前后正中線中點旁開左右各 1 cm向后引 3 cm平行線),體針:雙側足三里、三陰交、內(nèi)關、中極,梅花針叩刺背部督脈及兩旁夾脊、膀胱經(jīng),直至叩刺部位的皮膚出現(xiàn)均勻的潮紅,但不出血。上述部位配合拔火罐。兩種方法可交替使用,每日 1次,足運感區(qū)每次必針。治療 3例,均取得很好療效。吳濱等[16]在嚴格控制血糖的基礎上,應用電針配合藥物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電針選取腹部和腰骶部兩組穴位,每日交替取用:(1)水道(雙)、三陰交(雙)、太溪(雙)。 (2)膀胱俞(雙)、次髂 (雙)。藥物療法靜脈滴注川芎嗪、胞二磷膽堿。治療 20例,臨床控制3例,顯效 11例,好轉(zhuǎn) 5例,無效 1例,總有效率 95%。 樊國華[17]在西藥控制血糖、血壓營養(yǎng)神經(jīng)的對照組基礎上,治療組加以針灸辨證治療。脾氣虛型主穴:關元、氣海、三陰交、陰陵泉;配穴:中脘、足三里、脾俞,隔姜灸氣海、關元。肺腎氣虛型主穴:氣海、委陽、照海、水道;配穴:肺俞、大杼、合谷,隔姜灸氣海。腎陽虛衰型取穴:在肺腎氣虛型穴位的基礎上加灸命門、關元。治療30例,尿潴留、排尿困難、尿路感染癥狀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為82.9%,明顯優(yōu)于對未用針灸的對照組。
2.2.2 走罐拔罐治療 王琳等[18]用循經(jīng)走罐為主并配合局部拔罐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方法為選用中號玻璃火罐,用閃火法把罐吸拔在大椎穴上,用雙手握住火罐,依次循膀胱經(jīng),夾脊穴,督脈由上而下往返推移,每條經(jīng)絡走罐 3~4次,直至皮膚紅潤充血或出現(xiàn)瘀斑為度。走罐完畢,在命門、腰陽關、雙側三焦俞、腎俞、膀胱俞、次髂穴上拔罐 10min。治療 38例,顯效 14例,有效 22例,無效 2例,有效率達 94.7%。
2.2.3 藥線點灸治療 朱紅梅[19]在血糖控制基礎上,采用壯族民間流傳的療法壯醫(yī)藥線點灸法治療本病,選用廣西中醫(yī)學院研制的壯醫(yī)藥線,采用油、藥、苧麻線經(jīng)特殊加工制成,每一穴位點灸一壯即可。取穴:關元、命門、足三里(雙側)、氣海、中極、三陰交、陰陵泉(雙側)、百會,每天 1次,10 d為 1療程。治療 48例,顯效 25例,有效 17例,無效 6例,總有效率 87.5%。
趙彩霞等[20]予艾條懸灸腎俞、三焦俞、氣海、關元、陰谷、水道、委陽穴位,并配合中藥治療,腎氣不足者用濟生腎氣九加減(熟地、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官桂、車前子、川牛膝),中氣不足者予補中益氣湯加減(黃芪、人參、當歸、陳皮、白術、柴胡、升麻、茯苓、桂枝、豬苓、澤瀉)。治療 58例,總有效率為 89.7%。胡艷麗[21]在西藥控制血糖基礎上加服中藥及溫針治療,中藥予補腎健脾益氣湯,藥用:生黃芪、白術、升麻、柴胡、枸杞子、杜仲、懷牛膝、車前子、車前草、豬苓、澤瀉;溫針灸取中極、關元、氣海、腎俞、膀胱俞、陰陵泉、三陰交,得氣留針后,將艾條切成 10mm左右小段,插在針柄上,點燃艾條,待艾條完全燃盡后,去除灰燼,再次行針后拔針。治療37例,治愈 15例,顯效 12例,有效 7例,無效 3例,總有效率91.89%。牟淑敏等[22]在血糖控制基礎上,治療組進行針灸加中藥治療,針灸治療取穴腎俞、關元、氣海、膀胱俞、水道、中極、陰陵泉、三陰交,得氣后留針 30min,期間每隔 10m in行針1次。關元、氣海艾條灸 30m in。中藥治療擬益腎湯,組方為:生黃芪、熟附子、桂枝、茯苓、澤瀉、山藥、車前子、生地、丹參、水蛭、澤蘭,每日 1劑。治療 30例,顯效 12例,有效 15例,無效 3例,總有效率 90%,療效明顯優(yōu)于加用彌可保肌內(nèi)注射的對照組。盧林等[23]在控制血糖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針灸、中藥結合補腎為主體治療本病,針灸取穴中極、腎俞、太溪,腎俞與太溪穴針用補法,中極穴平補平瀉,針刺得氣后留針 30 min,每 10min行針 1次,每日 1次。中藥治療分為二型,腎陽虛證候者予以濃縮金匱腎氣丸口服,余者予以濃縮六味地黃丸口服。治療 38例,4周后,顯效 20例,有效 17例,無效 1例,有效率 97.4%。
綜上所述,中醫(yī)藥在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各位作者在其臨床治療研究里,在應用西藥控制血糖的基礎上,或在同時應用西藥營養(yǎng)神經(jīng)等作為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或針灸治療,取得較好療效,比單用西藥治療的對照組的療效顯著,提示中西藥合用有療效疊加作用。目前臨床療效觀察,積累經(jīng)驗為主,而大樣本對照研究較缺乏,對遠期療效報道亦較少。今后應繼續(xù)深入這方面研究,使其更具有科學性、客觀性,讓廣大醫(yī)護人員及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更好接受中醫(yī)藥治療。
[1] 蔡川海,李勁松.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原性膀胱 30例[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16(4):26-27.
[2] 牛永義.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的臨床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8):1817-1818.
[3] 張 勇.辨證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的體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07,9(4):135-136.
[4] 彭 寧,雷 鵬,王萬貴,等.辨證施治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功能障礙 24例[J].陜西中醫(yī),2005,12(26):1337-1338.
[5] 龐淑珍.補中益氣湯治療糖恩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 27例[J].四川中醫(yī),2001,19(3):42.
[6] 劉國勝,張建水.濟生腎氣丸加昧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 32例[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6,25(8):527-528.
[7] 牛永義.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的臨床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8):1817-1818.
[8] 張 明.桂芪湯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原性膀胱 40例[J].四川中醫(yī),2001,19(1):31.
[9] 許慎吾.健脾溫腎活血通癃法治療糖尿病性膀胱病 32例[J].河北中醫(yī),2004,26(5):347.
[10] 楊 震,李蜜蜂.宣肺溫腎湯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引發(fā)尿潴留 30例[J].吉林中醫(yī)藥,2006,26(11):20.
[11] 趙煥秋,馬法芹.中藥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 40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3,13(5):54-55.
[12] 張冬霞,范榮亮.自擬芪苓方治療糖尿病性膀胱病 38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8,20(12):1291.
[13] 田中偉.芪丹注射液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 35例[J].光明中醫(yī),2004,19(3):17-18.
[14] 任愛華,闡方旭.中藥外敷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J].中國中西藥結合實用臨床急救,1996,3(2):88.
[15] 王 璟,林木南,等.針刺加梅花針等綜合療法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 3例[J].福建中醫(yī)藥,2003,34(5):52.
[16] 吳 濱,何 竟,冉興無,等.針藥結合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病變 20例[J].四川中醫(yī),2002,20(5):72-73.
[17] 樊國華.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原性膀胱 30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中藥,2008,5(23):80-81.
[18] 王 琳,邸 靜.循經(jīng)走罐為主治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4,20(10):45-46.
[19] 朱紅梅.壯醫(yī)藥線點灸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 48例[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03,9(1):6-7.
[20] 趙彩霞,任慧雅,李 軍,等.艾灸加中藥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原性膀胱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1,21(7):397-398.
[21] 胡艷麗.補腎健脾益氣湯配合溫針灸治療糖尿病性膀胱病變37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yī),2006,28(7):511-512.
[22] 牟淑敏,陳彥華.針灸加中藥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08,27(9):25-26.
[23] 盧 林,林 岫.針灸與中藥結合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原性膀胱臨床觀察[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2,25(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