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貴璽,盧學英,史婷娜,李洪鳳
(天津大學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天津 300072)
電工學中“電氣控制”部分主要內容是繼電器-接觸器控制和可編程控制(PLC)。這兩種控制技術在生產實踐中廣泛應用,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要注意它們具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否則,將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輕則不能實現(xiàn)電氣控制的預期目的,重則造成事故。必須引起足夠重視。關于繼電器-接觸器控制中的臨界競爭現(xiàn)象及其避免措施已在其它文章中論述過[1]。本文主要介紹PLC的“串行”工作方式特點及其實踐編程方法。
隨著PLC的迅速發(fā)展,使得其在各種復雜的工業(yè)控制系統(tǒng)中,占據(jù)了絕對的優(yōu)勢。PLC已經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yè)中,成為現(xiàn)代化工業(yè)控制的三大支柱(PLC、DCS、機器人)之一。
PLC與繼電器接觸器控制的重要區(qū)別之一就是工作方式不同。繼電器接觸器控制采用的是“并行”工作方式,即按同時執(zhí)行的方式工作,也就是說,只要形成電路通路,就可以有幾個電器同時動作。而PLC是以“串行”方式工作的,即循環(huán)掃描、周而復始的逐條執(zhí)行用戶程序,這樣就避免了接點競爭問題。PLC的運行過程就是按照用戶編排的梯形圖程序,從左至右、由上至下的順序進行邏輯運算,應注意前面的運算結果會影響后面語句的邏輯運算結果。因此編制梯形圖時,各語句的位置也會對控制功能產生一定影響,這點務必引起使用者的格外注意。
以一臺三相異步電動機按時間方式正反轉控制電路舉例說明:
圖1為采用三菱PLC輸入、輸出接線圖,其中1SB為起動按鈕,2SB為停止按鈕,1KM為正轉接觸器,2KM為反轉接觸器??刂埔鬄椋喊聪缕饎影粹o,電動機正轉起動,正轉運行10s自動轉換為反轉起動,反轉運行5s后,又變?yōu)檎D運行,這樣周而復始的運行下去,直到按下停止按鈕為止。
圖1 一臺三相電動機PLC輸入、輸出接線圖
采用圖2的梯形圖程序,雖然可以正常運行完成上述功能,但是由于沒有互鎖環(huán)節(jié),在2KM動作時,再去按起動按鈕1SB,使1KM也同時動作而造成短路事故。
圖2 沒有互鎖的按時間正反轉控制PLC梯形圖
圖3是仿照繼電器、接觸器控制方式,加上了互鎖環(huán)節(jié)的梯形圖,表面上看邏輯上沒有問題,但實際上此程序不能按時間控制完成電動機正反轉自動轉換,按下起動按鈕1SB后,1KM動作電機正轉10s后,電機不能自動反轉,而是停止運轉。究其原因就是PLC的程序是自上而下逐條執(zhí)行的,T0計時到后,因為其動斷觸點在上先動作,將Y0及T0線圈斷電,導致下邊的T0動合觸點來不及導致,Y1線圈不能通電使電機停止運行。
將梯形圖按圖4順序調整,程序就可以實現(xiàn)按時間控制完成電動機正反轉自動轉換的功能了。具體執(zhí)行過程,請讀者自行分析[2]。
工程實踐中,采用微分指令,再結合PLC的“串行”工作方式,可以完成許多繼電器、接觸器控制很難實現(xiàn)的功能。
舉例說明:圖5為一2分頻電路的松下PLC梯形圖,其時序圖如圖6所示。應用此程序還可以只用一個輸入口,就能夠實現(xiàn)起動、自鎖和停止的功能,達到節(jié)省PLC輸入點的目的[3]。
圖3 存在問題的梯形圖
圖4 有互鎖的按時間正反轉控制PLC梯形圖
圖6 2分頻電路時序圖
以上論述充分說明了重視PLC“串行”工作方式的主要意義,其中的奧秘請讀者在教學實踐中仔細體會。
通過多年的電工學教學過程,我們深深體會到,電工學課程要做到“精理論、強實踐、重應用”,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還需要廣大教學工作者下功夫做大量的工作。“電氣控制”部分的PLC部分屬于持續(xù)發(fā)展的新技術范疇,更需要我們對其不斷的深入學習研究,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賈貴璽,李洪鳳.“電工學”課程中繼電器-接觸器控制的實踐教學[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2):49-51
[2]姚海彬,賈貴璽.電工技術,電工學I(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常斗南.可編程控制器原理、應用、實驗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