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澤允
(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河北衡水 053000)
宮頸機能不全是造成晚期流產及早產的主要原因,其診斷較為困難,通常是回顧性的,宮頸環(huán)扎術是治療宮頸機能不全的手術方法,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26例宮頸機能不全患者,在妊娠14~20周行宮頸環(huán)扎術,并配合藥物保胎治療,取得良好的療效,報道如下:
2002年1 月~2009年12月共收集我院確診的宮頸機能不全 26 例患者,年齡 25~40 歲,平均(31.42±4.45)歲。 晚期流產1~5次不等,除有5次足月產,余為第1產。8例剖宮產分娩,17例陰道分娩,新生兒存活24例,其中含早產5例,1例早產兒死亡,1例手術失敗流產。
①晚期流產、早產的特點:先破膜,產程短,流產均為活胎。②非孕期超聲提示宮頸呈漏斗狀或能容8號擴宮棒。③孕早期宮頸陰道段﹤0.5 cm或缺如,超聲顯示宮頸內口寬﹥1.5 cm或宮頸長度﹤2.0 cm。
26例患者均在妊娠14~20周行宮頸環(huán)扎術,術前準備:①彩超排除胎兒異常、畸形。②查陰道清潔度,有炎癥先治療??沙R?guī)陰道內放甲硝唑0.2 g/d,用藥3 d。③胎囊突出的患者,術前2 d取臀高頭低臥位。④酌情給予沙丁胺醇片口服或硫酸鎂靜點以安胎[1]。
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取膀胱截石位,稍臀高位,消毒外陰陰道并導尿。拉鉤暴露宮頸,大圓針3股7號絲線于膀胱溝宮頸內口水平進行縫扎,依次 11°~10°、8°~7°、5°~4°、2°~1°縫合,上方打結。每針之間縫線套上1 cm橡膠管減輕損傷宮頸。松緊度通過3~4號Hegar為宜。一般術中掌握宮頸外口容1小指尖即可。線結2~3 cm備拆線用[2]。依次改變縫合順序,線結也可以打在后穹隆,便于拆線。
術中注意:操作輕柔,勿過分牽拉,減少對子宮及胎兒刺激,盡量上推膀胱,以免損傷出現(xiàn)血尿。
術后絕對臥床休息,保留尿管24 h;密切觀察宮縮,給予硫酸鎂抑制宮縮3~5 d,妊娠14周有陰道出血的可以予以黃體酮保胎效果更好;應用抗生素3~7 d預防感染;術后1周復查B超,觀察宮頸情況,無宮縮術后2周出院繼續(xù)在家保胎治療。如有宮縮不可抑制,保胎失敗及時拆線,防止宮頸裂傷。
26例患者,37~38周拆線20例。8例剖宮產分娩,17例陰道分娩。新生兒存活24例,其中含早產5例。1例早產兒死亡。1例術后宮縮不可抑制拆線后流產。新生兒存活率為92.3%。手術成功率為96.2%。
定期產檢,注意宮縮及陰道流液,于既往流產月份前1周住院預防性保胎3~5 d,以增加手術治療的效果。孕37~38周或有規(guī)律宮縮拆線,等待自然分娩,有剖宮產指征的,擇期手術。環(huán)扎術后早產也常見,文獻報道約28%;本資料中為20%,正常妊娠僅6%~10%。
宮頸機能不全的發(fā)生率為0.1%~2.0%,在妊娠16~28周習慣性流產中占15%。宮頸機能不全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及后天性。先天性宮頸發(fā)育不良,主要考慮構成宮頸的膠原纖維減少,膠原/平滑肌的比值降低,致使宮頸維持宮內妊娠物的能力降低。服用乙烯雌酚的孕婦生育的女嬰將來發(fā)生宮頸機能不全的幾率高。乙烯雌酚通過胎盤達胎兒體內,影響宮頸膠原纖維的構成。后天性包括機械性損傷、創(chuàng)傷及生化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手術及產傷等造成的宮頸損傷,尤其是妊娠中期引產引起的宮頸組織損傷最為常見。值得注意的是,宮口開5 cm以上剖宮產時子宮下段切口低,有可能造成以后宮頸機能不全,建議胎頭下降宮口開大剖宮產時下段切口稍高為宜。錐切術后是否引起宮頸機能不全,與術后宮頸管的長短有關[3]。
①主張手術在妊娠14~20周進行,<12周易流產,不能篩出胎兒畸形;②縫合時術中掌握宮頸口容1小指尖即可,過緊宮頸壞死;③術后絕對臥床休息,保胎;④加強抗感染,據(jù)統(tǒng)計選擇性宮頸環(huán)扎術并發(fā)感染率為1%;⑤孕期避免咳嗽及便秘,禁性生活;⑥2~4周復查B超,注意宮頸變化;⑦嚴格篩選患者及手術經驗對決定手術成功很關鍵。
主要是修復及建立宮頸內口的形態(tài)和功能,借助縫合技術提高宮頸管張力,阻止子宮下段的延伸及宮口擴張,協(xié)助宮頸內口承擔妊娠壓力,同時保胎治療可降低子宮肌纖維張力及子宮下段負荷,延長妊周,維持妊娠。
有腹痛、陰道少量出血、血尿甚至膀胱損傷、早產及胎膜早破;還有拆線困難、宮頸損傷、子宮破裂、宮頸陰道瘺管形成等。主張孕37~38周,胎肺成熟可及早拆線,避免宮頸損傷等并發(fā)癥。
育齡婦女自潔自愛防感染,做好節(jié)育,盡量減少人工流產;醫(yī)護人員提高助產技術,避免宮頸裂傷,降低宮頸機能不全發(fā)生。
另外,對于有早產及流產風險的妊娠婦女,可每周檢查彩超,觀察宮頸變化,必要時再行宮頸環(huán)扎術,減少手術幾率,有統(tǒng)計資料發(fā)現(xiàn)單胎妊娠縫扎后可顯著減少早產率,而對雙胎妊娠縫扎后可增加早產率。本統(tǒng)計資料均為單胎妊娠,且樣本量少,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
宮頸環(huán)扎術是治療宮頸機能不全的唯一手術干預方式,操作簡單,對母嬰干擾少[4]。術中創(chuàng)傷小,術程短,出血少,恢復快,妊娠結局好,成功率高,易于被接受[5],值得基層醫(yī)院推廣應用。
[1]于松.宮頸環(huán)扎術防治早產的療效[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5):334.
[2]蘇英寬,劉新民.婦產科手術學[J].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2:312-313.
[3]夏曉燕,黃醒華.宮頸機能不全的診治進展[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5,21(4):210.
[4]張麗.宮頸環(huán)扎術治療早產臨床分析[J].菏澤醫(yī)學??茖W校學報,2008,20(3):40-41.
[5]馬金鳳,羅玲斐.68例宮頸功能不全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17(20):3107-3108.